分享

镰仓幕府的相关笔记

 日本古典 2022-07-14 发布于湖北
以前上研究生时,集中讲义的笔记。放在这里给大家做个参考。
当时记得是河合老师的课,这些观点只代表他自己,不代表主流学界。
——————————————————————————
序章 镰仓幕府的成立与中世国家论
(1)传统的围绕镰仓幕府成立史的研究视角
治承4年(1180)赖朝起兵。控制南关东
寿永2年(1183)十月宣旨。朝廷承认赖朝对东国的支配权
文治2年(1185)11月文治敕许。赖朝在全国设置地头,守护
建久元年(1190)赖朝上洛,担任右近卫大将
建久3年(1192)赖朝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
以上是镰仓幕府成立的五种时间观点,而每种观点都是基于“镰仓幕府是什么”这个基本概念来产生的。比如第二项,就是站在东国国家论的基础上。但至尽为止,究竟镰仓幕府是什么,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所以镰仓幕府的成立时期,也就是个未知数。而后面四种观点,都是以朝廷对幕府授予一种公权或者官职的时间点来划分的,这样的观点称为“公权委让论”。而获得追讨赖朝宣旨的木曾义仲和源义经,最终都没落了,由此可见,并非是由于朝廷给予的权限而形成了这样的历史。因此,幕府权力的形成不应该从公权委让论来解释,而是应从社会现实来考虑。
※关于“征夷大将军”
以前的观点,认为征夷大将军是赖朝梦寐以求的头衔,他把那个当作武家栋梁的代表,所以一直向后白河要求,而后白河却无论如何都不给他。直到后白河死后,赖朝才得到了这个头衔。那么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最近已经有论文证明,赖朝根本没有要求过“征夷大将军”的头衔,他只是希望得到一个“大将军”的头衔,以便在战争的时候作为总指挥。而朝廷是准备了四个候选:总官、征东大将军、上将军、征夷大将军。总官是当年任命平宗盛的官职,如果再给赖朝显然不合适。征东大将军是给木曾义仲的,也不行。上将军在日本历史上没有先例,只是中国的官职。这在重视先例的日本,也不太合适。最后就是征夷大将军,虽然以前坂上田村麻吕担任过,不过但是很久以前的事情,并没有特别不合适,所以最后就选定这个了。而“征夷大将军”成为幕府将军的专用官职,是从赖朝得到这个头衔开始的,而赖朝得到这个官职,则纯粹只是巧合罢了。
(2)三种中世国家论
<1>镰仓幕府=“中世国家”论。(石母田正氏、永原庆二氏)
把朝廷和贵族、庄园作为古代的产物来理解,把镰仓幕府权力当作封建国家的开端来理解。
<2>“权门体制”论(黑田俊雄氏)
在天皇下面,公家权门、武家权门、寺社权门,这些总体构成了中世国家,“权门体制”国家,是在院政期(11世纪末~)形成的,镰仓幕府的功能,基本上与在院政下进行军事支持的武家栋梁没什么区别。
<3>“东国国家”论(佐藤进一氏)
将镰仓幕府与朝廷并列,当作“东国国家”来看。主张这是“中世国家的另一种形式”。
2,3的立场都是基于公权委让论,而不采用公权委让论的本讲义中,到底采取怎样的立场呢。
(3)镰仓幕府的超权门性格
“东国国家“论……在强调幕府自立性格的同时,将其国家史的意义只限定在东国。
幕府成立的国家史的意义不只在东国,而是涉及全国。可是,镰仓幕府不是院政期的武家权门的发展,而是带有十分特殊的性格。
将据点设置在镰仓的武家权门的成立——与内乱的政治过程密不可分
赖朝在伊豆发兵叛乱,其军事力量在南关东迅速成长
作为叛乱军的军事体制的守护地头制迅速展开
在官军平家军之下无法产生的,叛乱军特有的军事体制,在赖朝成为官军之后,被朝廷全盘追认。
镰仓幕府……1、在天皇之下,可以对意图颠覆朝廷的人进行追讨的武家权门
       2、可以独自认定“谋反人”,独自采取没官措施以及处置没官领地。
※赖朝禁止御家人擅自接受朝廷授予的官职,如果接受了,就不可以跨过美浓进入镰仓。其理由是,朝廷授予的官职一般都是京官,比如义经的检非违使等,而京官必须要在京都才可以履行自己的义务。既然接受了朝廷的官职,就要好好履行自己的义务,就不能离开京城,因此也就不必再回镰仓。赖朝自己也不接受朝廷的京官任命,虽然担任过右近卫大将的官职,但在赖朝离京之时,就自动辞官了。
(4)“公武关系史”需要注意的几点
镰仓幕府超权门的性格
因为公武对立这样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使得有人认为中世的武家政权是要否定天皇以及朝廷的权力。其实大部分时候,幕府对于谁继承皇位,以及朝廷内部的事务,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关心。
而有些人从镰仓幕府为什么最终没有否定朝廷和天皇的存在,导出不是不想,而是不能的理论,从而说明这是武家政权的局限性。这种思路不是把朝廷和天皇的权威进行过大的评价了吗?
第一章 中世武士论的展开与武士社会的特质
(1)东国武士、西国武士的疑问
描述东国武士优秀性的作品——“平家物语史观”
东国武士与西国武士有明显的区别吗?
网野善彦氏:就算在西国有领地的东国人,也抵触与当地的西国人结婚。
不过根据近年来的研究,东国和西国武士似乎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1980年代~90年代的中世武士论
高桥昌明氏:武士产生的基础是京都的贵族社会。
元木泰雄氏:白河、鸟羽院政期的军事贵族一般以“京武士”的形式存在。
中世武士论到达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
中世的武士社会,是从东国的农村独自发展起来的旧的论点,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余地。
大铠等中世武士的武装、武器,基本上不存在地域差别。
以京为中心,中世的武士社会均质的形成。
如此一来,以东国为据点成立的镰仓幕府,也有必要从以上的平安末期武士社会的特质,重新考察的必要。
(2)镰仓幕府的成立与存续
位于东国的镰仓幕府的成立……这是与内乱的政治过程密不可分的固有的历史存在。
从平安末期的武士社会的存在方式来看,武家政权在京成立才是最自然的。
内乱结束后,镰仓幕府可以在东国继续存在的条件,还是源于平安末期的武士社会=需要注意武士的移动、交流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