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平安时代与中国唐朝官制简单的比较(下)

 日本古典 2022-07-14 发布于湖北

接下来,我们比较一下具体的官职。

三、日本近卫大将和唐朝大将军

平安时代的日本武官最高官职应该是近卫大将吧。根据《官职要解》,近卫府及近卫大将解释如下。

近卫府,读作このえ。警卫禁中,行幸时供奉。(中略)

大将、左右各一人、(中略)总督禁兵、侍卫至尊、警卫禁门的职务。(后略)

而且,从官制大观上可以知道以下内容。

左右近卫府

是“六卫府”之一,和名叫做“ちかきまもりのつかさ”,是皇宫的警卫,以及负责行幸时供奉的令外官员。

分为左右两个衙门,分别称为“左近卫”和“右近卫”,也简称为“左司”和“右司”。

夜警( =“值夜班”)的工作,左近卫负责巡视从亥一刻到子四刻(晚上9点~0点半左右),右近卫负责巡视从丑一刻到寅四刻(深夜1点~4点半左右)。

*不过,本来应该是武勇出众之人,但是随着时代的推移,职掌也会衰退,大将~少将暂且不说,其下面的近卫官员似乎本职成为表演神乐,会委任舞人乐人担任。所以大家都佩戴武器,但是并不一定擅长武艺。

青海波舞

○左右近卫府的沿革

原本“左近卫府”是“近卫府”,“右近卫府”是“中卫府”,后来在平城天皇时代改名了。在此之前,近卫府经历了以下变迁。

                                                                   (称徳)

元明天皇  聖武天皇  淳仁天皇   孝謙天皇  光仁天皇  平城天皇

  授刀舎人寮 ----→ 授刀衛 -→ 近衛府 ------→ 左近衛府

  (授刀寮)

        中衛府 -------------------→ 右近衛府

              外衛府 --------- 廃止

                 (中卫府合并入近卫府)

●左右近卫府所管区域

负责阴明门、宣阳门以内(皇宫内),除了大内里的入口,靠近殷富门、阳明门内侧的官舍以外,皇宫内也有近卫府的“阵座”( =值班室)。其中,左近卫在日华门内,右近卫在月华门内。

 

根据以上说明,可知近卫大将是天皇禁军的统领,是唯一的武官公卿(卫门督和兵卫督是从四位的相当官,近卫大将是从三位的相当官)。虽说是武官,也是公卿的一员,渐渐被贵族化,成为单纯的名誉官职。

武官装束

与此相对的,唐朝大将军是怎样的官职呢?大将军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官品大将军,从一品到正三品上的武散阶名为“XX大将军”。另一个是实职,包括十六卫(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卫)次官(长官称为上将军)及八军(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策军)的长官的称呼。其职员大体上和近卫一样,警卫禁中,行幸时供奉。但唐朝军队的规模与日本相比,太庞大了。军队的数量和名义何止是日本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对武官的态度也和日本完全不同。我认为这种差距根植于两国国情之中。

日本从古代开始就是岛国,不怎么能和周围的国家接触。所以,不太受到战争的影响。军事和军队的重要性都降低了。日本近卫府单纯地转化为形式上的装饰性的东西。与此相对,中国从古代开始就一直与外族作战。汉朝的匈奴、唐朝的外夷,总是威胁着中华民族。国家强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维持大量军队。武官对朝廷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武官也建立了相应的系统。并且,具有皇帝禁军性质的十六卫和八军,在万一发生战争时,是战斗力最高的部队。正因为如此,晚唐的时候,操纵禁军的宦官,甚至手握废立皇帝的大权。唐朝大将军与日本近卫大将相比,更像武官,但军队的指挥权实际上是在皇帝及其周围的宦官的手中。

(借用一下任嘉伦的剧照) 

四、日本的大臣与唐朝的宰相

首先,我想说明一下日本律令制度下大臣的概念。这里的大臣是除“内大臣”以外的“太政大臣”“左大臣”“右大臣”的总称。这三者的关系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说法,有把太政大臣当成特殊待遇,将左大臣视为长官,将右大臣视为次官的观点,但通常认为太政大臣左右大臣为长官,大纳言为次官。

太政大臣是阙官,不在这里考察。主要考虑左右大臣的职务。职员令2太政官条的左大臣执掌中所列:

统理众务、举持纲目、惣判庶事、弹正纠不当者、兼得弹之。

翻译过来就是“统管政务,提携纲目,总判庶事,也就是说实质上统括太政官的政务。另外,如果发生弹正不能纠正的事件,可以对其进行弹劾。”的意思。

右大臣的职务与左大臣相同,在左大臣缺席、因某种原因不出勤、或左大臣担任关白等情况下,代替左大臣总管太政官的政务。

左大臣的别称是“一上”,是因为将朝廷的事情全部统领了。也就是说,左大臣在的时候,由左大臣统管朝廷的政务。没有左大臣,右大臣就有全权进行总裁。从这一点来看,日本的大臣就像秦汉时代的丞相。

河原左大臣源融

但是,唐朝没有丞相这个官职。取而代之的是宰相的职位。但是宰相在日本也是参议的别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唐宰相的概念根据《新唐书》卷四十六百官志一

宰相之職、佐天子総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中略)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長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国政、此宰相職也。其後、以太宗尝为尚書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職、由是仆射为尚書省長官、与侍中、中書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職、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時、杜淹以吏部尚書参議朝政、魏徵以秘書監参预朝政、其後或曰“参議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職也。(後略)

 

从以上的说明可以看出这种情况。 

一、宰相实际是地位最高的官职,和秦汉的丞相是一样的职掌。 

二、不存在自称宰相的官职。看了唐朝的官制令,确实没有写“宰相”。

三、宰相的工作不是一个人,而是由多人分担。 

四、做宰相工作的人,身具其他官职。

与此相对,日本的“参议”,作为议政官的末席,主要是授予八省卿和左右大弁级别的官员。恐怕这个官职名是从“参议得失”得来的。乍一看,“宰相”和“参议”完全是级别不同的官职,实际上我觉得这个借用方法很巧妙。广义的“参议”包括大臣和大纳言、中纳言以及参议。广义的“参议”,可以说与中国的“宰相”的意思正好一致。所以,我认为唐朝的宰相比日本的大臣,权力会缩小很多。而且,之所以缩小臣下的权力,是因为皇帝的权力扩大了。从这一点来看,唐朝皇帝比平安时代的天皇统治权更大。

长孙无忌


五、结语

本文简要考察了中国唐朝和日本平安时代的官制。得出以下结论。

1、日本的律令官制重视“位”,唐朝的官制重视“职”。其来源在于两国古代的国家结构。

2、日本平安时代的军事制度不完善,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不重视军队。唐朝正相反,一直维持着庞大的军队,但这支军队最后也成了动乱的种子。在这里,我有个大胆的推测。日本平安时代的律令官制实际上只是文官官制,也就是说是不完整的官制。镰仓时代以后的武家政权创造了武官制度,这两者共同组成了完整的日本官制。

3、唐的宰相与日本的大臣相比,权力分散,地位低。与此相反,唐朝的中央集权,特别是皇帝的权力很大。但是,强大的中国皇帝接连被推翻,日本的天皇家至今仍然存在。我觉得这是有意思的现象。

以上仅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新唐书》

和田英松《官职要解》明治书院(昭和二年六月十五日)

臧云浦、朱崇业、王云度《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释》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7年4月)

向以鲜、郑天刚译《中国历代职官辞典》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7年9月)

村井康彦编《公家与武家——其比较文明史的考察》思文阁( 1995年10月)

春名宏昭《律令国家官制的研究》吉川弘文馆( 1997年7月)

阎步克《品位和职位》中华书局( 2002年2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