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戰國時代的稱謂

 日本古典 2022-07-14 发布于湖北

泰明导读



大家看日本大河剧的时候,会不会被里面的各种称呼弄昏了头?还有同一个人物,却有好多名字,又是幼名,又是通称,又是姓,又是苗字,又是官名……为了看明白大河剧,首先要弄清楚人物,而为了弄清楚人物,必须要了解战国时代的称谓。这篇文章可以带大家对这些称谓有个初步的了解。
伊達宗義是论坛的网友,如果没记错的话,他应该是台湾同胞。对日本战国史很有研究,也有属于自己的日本史网站,在现实中似乎也在从事相关研究工作。



大家看大河劇時,家康會稱呼信長為「信長殿」,而柴田勝家則會稱信長為「殿」、「上樣」或者「信長樣」 
而秀吉在成為關白及太閤時,當然被稱為「關白殿」、「太閤樣」;家康在就任內府、將軍以及大御所時,也會被稱為「內府樣」、「內府殿」、「德川殿」、「上樣」、「大殿」之類,在這之前,都跟上述的信長差不多。 

又例如現在播放中的天地人內,仙洞院會叫成為家督前的景勝為「景勝殿」,其他家臣則稱「殿」、「御屋形樣」。 

這些例子在小說也經常出現…不過,這是錯誤的! 

事實上,在當時,武士與貴族社會之間的稱謂方式十分嚴格,武士與武士的稱呼是有不明文規矩的 

在這裡,先說說當時一般武士的名字的種類。 

武田信玄

例如甲斐之虎武田信玄,事實上,正式的自稱應為「従四位下武田大膳大夫兼信濃守源晴信」或「源朝臣武田大膳大夫晴信」,如是出家後的信玄,自稱便會是「従四位下武田大膳大夫兼信濃守源晴信入道德榮軒信玄」。 
大家都知道,「武田」是氏名,或稱「苗字」,「源」則為本姓。一般名門出身的武士才會有本姓,其他由非武士階級晉身為武士的人,所稱的本姓,事實上很多是自己創作的。故一般的武士大多只有「苗字」,在身份階級的分類十分嚴格的古代,擁有苗字是特殊而且光榮的特權。很多沒有苗字的人,很多時只會稱為「XX村的X兵衛」之類。 
說會名字的問題,傳說信玄出生時,因為父親信虎成功擊退今川氏的入侵時出生,故為信玄起名為「勝千代」(甲陽軍鑑)。姑勿論這個說法有沒有根據,當時基本上每個武士之子都會有這種「x千代」、「x丸」之類的名字,這叫「幼名」,跟中國古代的乳名十分類似。武士之子到了元服(成人禮)為止,這個幼名便是他的名字。所以不論是他的父母還是兄弟,甚至家臣,都會以此稱呼。但如果這孩子是嫡長子或世子的話,一般來說,這個幼名就只有他父母兄弟才能稱呼,家臣的話只能稱他為「御曹子樣」或「御世繼樣」,即「世子大人」之意。 

到了元服後,便是正式的武士,那時起,從小到大所用的幼名就會停止使用,取而代之的便是「通稱」(又稱「仮名」)。例如上述的信玄的通稱是「太郎」,其弟典廐信繁則是「次郎」,織田信長的「三郎」,秀吉的「藤吉郎」等等都是一樣。通稱在武士社會的交際上十分重要,因為武士與武士之間的稱呼通常用的,便是通稱。 
至於我們一般在大河劇、遊戲內聽到、看到的「晴信」、「景虎」、「家康」、「信長」等等,稱為「實名」或「諱」。基本上,當時的實名用法與現今的我們的名字的用法是不太相同。上述的「通稱」在武士相會、文書往來時最為使用,如信長寫信給秀吉時,如秀吉未有官名的話,下款即對方的稱謂只會是「藤吉郎」或「木下藤吉郎」,而絕不會是「秀吉」,又例如伊達政宗寫信給片倉景綱時,也只會是「小十郎」、「片倉小十郎」或「片小」(前者的略稱)。 

那麼,當武士擁有了官位或官名時又如何呢?首先要說明的是,官位與官名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官位是真實從朝廷處或透過幕府推舉而擭得的官位,如「XX守」、「XX助」、「XX大夫」等等。其他沒有朝廷或幕府承認的,都是官名,亦稱是「自稱的官位」,自然沒有朝廷認證。官位十分多是自稱的,也有是自家的主公給的。從主公得到的「官名」,當時稱為「官途狀」、「官途書出」,難聽的說,便是「做假准許書」。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東西出現呢?首先是因為就連這個武士的主公也沒有為家臣向朝廷或幕府申請官位的能力,又或者根本沒有這個需要,就這樣給一個榮譽稱謂便可。這也是當時維繫主從關係的一個方法。現在的我們看來,有名無實的名稱沒有什麼意義,但官位已一早喪失實質意義及權力的戰國時代,這些名稱對下級家臣來說,已是出人頭地的一個小證明。 
當然,既然有「做假准許書」的同時,自然也有真正的「推舉書」,當時稱為「吹舉狀」,這種的吹舉狀一般也只有最強的大大名才會有能力向幕府或朝廷為家臣申請官位,那當然那位家臣也不是一般的小雜魚,通常都是家臣中的最高級別,或者是屬下國人的當主。不過,以當時的情況來說,兩者在比例上,還是以前者佔大多數。 
為什麼要提及官位、官名的事呢?那是因為武士在獲得官位、官名之後,被人稱呼的方式也會改變。換言之,稱呼擁有官位/名的武士時,也不可以再用他的「通稱」,而是他的「官名」、「官位」,或者說,官位、官名是成為這武士的新通稱。舉例的話,例如秀吉還是叫「羽柴秀吉」的時候,受信長向朝廷申請官位「筑前守」後,信長寫給秀吉的書信的下款也變為「羽柴筑前守」,片倉景綱同樣地官拜「備中守」後,政宗所寫的書信下款也從「片小」變成「片備」。 
說到這裡,大家或許會問,那實名用來做什麼?為什麼不用實名呢?之類的問題。實名在當時來說,是名譽的代名詞,只有擁有這個名字的本人才可以使用,最常用的便是文書的簽署,即所謂的「花押」。又或者自報名稱(向神明祈禱時寫的願文、打仗或向初次會面的人自我介紹)時所會使用。實名晴信的武田信玄也只會在前面所說的場合才用上自己的實名。家臣以至自己的父母親也不會直稱「晴信」,所以在大河劇看到的「晴信殿」、「晴信樣」之類,在當時是絕對不可能的大不敬行為,說出這樣的稱呼的人可以因此而隨時被斬。
由於使用實名的場合十分少,而且一般只對身份較高的人有實質意義,所以下級武士或半農半兵的地下人,就算擁有實名,他們很多時都不會有機會使用。因此與他們長期共事的同僚也不一定知道他的名字。最有名的例子,例如倒幕有名的薩摩藩士.西鄉隆盛,他的名字其實是「隆永」,「隆盛」是他父親的名字,但因為他朋友記錯了,並向政府報上了「隆盛」這個名字,故西鄉老兄也將錯就錯地改名「隆盛」。  

西乡隆盛

另外,在當時,取名有很多因素左右,例如家族有「通字」,即代代相傳使用,證明是一族中人的字,好像伊達家的「宗」,織田家的「信」、豐臣家的「秀」等等。這樣的話,名字的一半已基本決定了。家族以外,主君也影響了武士的名字,主君會為家臣以至家臣之子授予名字,這稱為「偏諱授與」。通常是從自己的實名中找一個賜予。例如室町十三代將軍.足利義輝賜給上杉政虎(後來的上杉謙信)自己的「輝」字,於是政虎便改名為「輝虎」,同時代的伊達輝宗的「輝」、大友義鎮(後來的宗麟)、尼子義久的「義」也是一樣。大名家內的例子有伊達家給予家臣「宗」字,毛利家是「元」字,朝倉家則是「景」字。當然家督本身也因為家族通字的影響或將軍、更高級大名的賜名而已被決定了其中一個名字,故授與家臣名字時,有些是給「通字」,有些則是通字的另一個字,好像毛利家臣兒玉就忠的「就」就是來自元就的「就」,大友家臣戶次鑑連的「鑑」則是大友義鑑(宗麟之父)。這種的名字賜授,在當時通常會由家督發給特別的文書以作通知及證明,這種文書稱為「一字書出」。另外,如果是由烏帽子親(負責為武士進行元服禮的武士,通常是身份較高的武士)處得到的名字的話,則不一定會有「一字書出」。由於是由上位者處得到的名字,既是實質上的榮譽,同時也是確立主從關係的一個方法,所以上位者的名字都是在名字中的首位,看看上面的例子便可以了解。沒有進行「偏諱」的大名家,一方面有可能是大名本身的權力滲透未夠,即表示其大名權力甚為薄弱,但也有可能是因為有其他的方法代用而不需要,又或者大名權力確立尚短,並未到達到這種程度。前者的例子有出雲尼子氏,一族、家臣當中,一族大多是「X久」,在名字上與當主同格,上下關係並未分清,而家臣也沒有完全得到偏諱。尼子氏的滅亡與新宮黨之變有很大的關係,但從以上的事實來說,也已說明了一點端倪。至於後者的話,則可數宇喜多氏,如不說秀家時代的御家騷動的話,宇喜多直家時代的家臣大多沒有受到偏諱。 

足利义辉

還有,如果用上某代祖先的名字時,這個行為稱作「襲名」。最有名的例子當然是獨眼龍伊達政宗,數代前便有另一個政宗。這種場合,在後世編纂史書時最為麻煩及容易混亂,所以很多時為了避免混淆,都會在之前加上一些特別稱呼,例如「第X代政宗」又或者「貞山政宗」跟「儀山政宗」。「襲名」的例子事實上並不多,尤其在名門大名內也十分少見。 
以上提及的「幼名」、「通稱」及「實名」都已說明了,以下就順便說明一下與前三者不同的「戒名」。 
「戒名」是武士出家後所用的名字,上面三者則屬於俗名。武士出家並取得戒名後,俗名便一律棄用,書信、自稱等各場合都全以戒名表示。武田信玄的「信玄」其實是法名「德榮軒信玄」的略稱,上杉謙信的「謙信」也是「不識庵謙信」的略稱。武士死後,生前使用的法名一般都會成為戒名的一部分,武田信玄的戒名「法性院機山信玄」以及上杉謙信的戒名「不識院真光謙信」便是如此,前面的院號則是寺院向尊貴人士送贈的特別榮稱,不過一般大名死的前後都會建立自家用的菩提寺,故院號也並不罕見。 
家臣對主君的「幼名」、「通稱」、「實名」以及「戒名」都要小心使用,絕不可亂用,家臣之間的書信提及主君的話,只能寫「上樣」、「御屋形樣」,或者在提及主君行為時以敬語表示,但在外交場合則不盡相同。如在書信中,對別家大名稱呼自己的主君時,直接寫「信玄」、「晴信」並不是問題,至於大名在書信提及第三方或敵對的大名時,當然也不用客氣了。這種文化在現今日本以及日本語中也仍然存在,可說是一種傳統習慣。 

以上簡單說明了稱謂的問題,雖然不是說大河劇一定要這樣忠於實情(本來一般觀眾容易混亂),只是想大家知道實際的情況而已

·END·

日本古典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微信号:日本古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