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忍”者无敌——德川家康的成功之路(四)

 日本古典 2022-07-14 发布于湖北

7、转封关八州

 

  收服家康的前后两年内,秀吉出兵征服了四国和九州。1586年,秀吉出任“关白”一职,确立了政权。关白相当于中国的宰相,是日本文官之首,辅佐天皇治理天下。至此,日本的大名基本上全部臣服于丰臣秀吉的政权。唯有统治关东八州广袤领地的北条家倚仗“天下第一坚城”小田原,对臣服一事态度暧昧。1589年,忍无可忍的秀吉出兵攻打小田原城,家康也出兵参战。面对秀吉军20多万人的围困,即使是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都无法攻破的小田原城,也难逃一劫。毕竟这是统一天下的最后一战,秀吉志在必得。 

  战后,家康因功转封关东八州。“转封”也就是迫使家康离开统治稳固的原五国领地,转而治理原北条家的八国领地。虽然家康已经臣服于秀吉,但是曾经在战场上失利的惨痛教训一直萦绕在秀吉心头。秀吉意图将家康从根据地连根拔起,转而封往家康不熟悉的关东地区,让家康去对付北条家的残余势力。同时秀吉将家康的原有领地封给了随同自己征战多年的山内一丰、中村一氏、崛尾吉晴、田中吉政等人。这些人相当于秀吉的“看门狗”,帮助秀吉监视远在关东的家康。关东就像一个“大囚笼”,把家康“囚禁”在远离中央的偏僻地带。此时秀吉的处境已经与信长刚刚去世时大不相同。秀吉的口才举世无双,又精于外交,善于笼络人心。当年的织田家旧同僚已经逐渐被秀吉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心甘情愿为丰臣政权效力。小田原之战时的秀吉军已经不是当年那支指挥困难的杂牌军。此时秀吉把家康调离根据地,其实还有一层打算:最好此举能激起家康的叛变,正好一举收拾这个强敌,扫除后患。 

  家康对秀吉的算盘自然是心知肚明。再三思量以后,家康明白虽然统治新的领地困难重重,但是也有不少有利因素。家康原有的五国领地总共约140万石,新领地关八州足足有250万石之多,增加了100多万石。更多的领地就能出产更多的粮食,更多的粮食就能供养更多的军队。平安时代末期,源赖朝也是在关东地区蛰伏多年,积蓄实力,最终消灭平家,开创了镰仓幕府。秀吉的如意随盘虽然自以为高明,但是最终家康将计就计,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在江户地区休养生息,等待时机。

家康被武田军打败后的囧像

  

 8、山雨欲来风满楼

  

  秀吉统一日本后不到10年,就于1598年病死。秀吉中青年时代一直没有子女,晚年得子秀赖,为侧室“淀殿”所生,此时尚未成年。秀吉临死前创立了“五大老五奉行”制度,这十个人相当于托孤的顾命大臣。家康位列五大老之首,素以忠厚长者的品行深受“武功派”的爱戴。位列五奉行之首的石田三成看穿了家康的假面具,深知家康早晚会篡夺丰臣家的天下,于是召集众多“吏僚派”与家康展开明争暗斗。  

  秀吉晚年发动的侵朝战争造成了丰臣政权“武功派”和“吏僚派”的重大矛盾。“武功派”在前线打得非常艰苦,几乎九死一生。朝鲜水师经常切断日军粮草补给,于是日军“武功派”总是抱怨“吏僚派”运粮不力。“吏僚派”则经常在秀吉面前打小报告,说“武功派”的坏话。在这期间,尾张出身的武功派,与近江出身的吏僚派发生尖锐矛盾。家康看着丰臣家内部出现裂痕,嘴上不说,心里却乐开了花。于是家康主动接近同是尾张出身的秀吉正室“北政所”,通过她笼络骁勇善战的尾张武功派。

  秀吉死后,矛盾进一步激化。福岛正则和加藤清正等七人居然打算暗杀石田三成。三成只好勇闯虎穴,跑到家康宅邸避难。唯恐天下不乱的家康深知现在还不能让三成去死,如果没有三成,就无法激起一场决定天下归属的大决战。三成是家康统一天下的一颗关键棋子。三成深知家康的算盘,打算赌上一把,在大决战中击败家康,以报秀吉的知遇之恩。最终家康出面暂时化解了三成的难题,不过条件是三成必须辞去奉行之职,回到居城佐和山闭门思过。

  1599年末,东北大名户泽政胜向家康发来密报,声称“五大老”之一的上杉景胜正在领地内架桥铺路,加强军备,有谋反的迹象。家康要求景胜上京做出解释。景胜不但没有上京,反而委托重臣直江兼续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回信,逐条反驳对于谋反的指控。这便是关原之战的导火索“直江状”。家康收到回信后内心大为欢喜,因为终于可以借此发动一场决战。但他表面上却是佯装大怒,声称自己活到这把年纪从未收到过如此无礼的信件。家康以丰臣秀赖的名义向各地大名发出征讨上杉景胜的命令。出征前家康赠送丰臣家2万两黄金和2万石米,以此获取发动战争的大义名分。在政治上非常幼稚的秀赖母子深受蒙蔽,后来没有给西军的石田三成提供粮草和资金援助。

  1600年6月28日,家康从伏见城出发,一路缓慢向东北前线进发。家康带领武功派大名的军队离开近畿,故意留出中央空虚的“破绽”,正是为了引诱佐和山城的石田三成举兵“谋反”。果不出家康所料,三成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于是联络上了“五大老”中的毛利辉元和宇喜多秀家,并且劝说正在赶往东北的各路大名加入自己的阵营。不久之后,十万多人的部队聚集在一起,以推翻家康的擅权为目的,史称“西军”。

  按照惯例,各路大名的妻儿留在大坂作为人质。控制中央的三成想到以人质威胁跟随家康的大名投向己方阵营,于是下令拘捕这些大名的人质。其中细川忠兴的妻子玉子不愿意成为丈夫的负担,命令家臣将自己杀死。战争不仅仅属于男人,乱世中的女人在关键时刻也有自己的抉择。拘捕人质的计划不但没能收到三成料想中的效果,反而因为逼死女流之辈而使三成陷于被动,加深了他与武功派之间的矛盾。遥想当年秀吉在山崎之战讨伐明智光秀之前,中川清秀和高山右近为表示诚意送来了各自的子女作为人质。秀吉认为如果对方不是真心归顺的话,送出人质也没有意义,于是把人质都送了回去。中川和高山深受感动,拼死助战。虽然三成跟随秀吉多年,但是对于秀吉笼络人心的手段似乎领悟甚微。

  7月24日,家康的部队抵达下野国的小山。此时留守伏见城的鸟居元忠发来急报,汇报近畿突变,三成举兵,伏见受围。翌日,家康召开“军议”,史称“小山评定”。在会议上家康向众将通报了三成举兵的军情,并且告知众将关于人质的情况。家康宣称:因为众将的人质掌握在敌方手中,爱惜亲人的生命是人之常情,如果有人因此离开阵营,家康绝不阻拦。众将面面相觑。结果最为痛恨三成的福岛正则首先发话,表示三成可恨至极,愿意跟随家康共同讨伐。随后挂川城主山内一丰表示愿意将居城拱手相送。话说这位山内一丰乃是跟随秀吉征战多年的部下中资历最老的一位。原本秀吉把一丰安排在家康的旧领地挂川城是想让他作为丰臣家的“看门狗”,没想到这回“看门狗”却成了人家的“马前卒”。在福岛正则和山内一丰的影响下,除了真田昌幸以外,各路大名都留了下来。家康的假仁假义显然起到了作用。在人质问题上,三成的手段是“威逼”,家康的策略是“义气”。在心理战层面上,两人的措施高下立判。大多数武将不怕威胁,只重义气。这些武功派大名对三成深恶痛绝,誓不两立。这支以家康为领袖的军队同样有十万余人,史称“东军”。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