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说日本神话的体系

 日本古典 2022-07-14 发布于湖北
 日本神话对大家来说已经不算陌生了,但一说到它的体系很多人就不知道了。以下就来说说日本神话的体系。

一、记载神话的两部史书
先来说记载日本神话的书,日本神话主要由《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这两部史书记载。
《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并称记纪,都由天武天皇(631-686年)下旨编写,而成书都在八世纪。其中《古事记》仿照纪传体,由太安万侣根据稗田阿礼的口述编纂。用套用日语语法的变体汉文(注1)写成,编写和成书时间(和铜四年,公元711年)在前。《日本书纪》是编年体,由舍人亲王主持编写,用汉文写成,编写和成书时间(养老四年,公元720年)在后。
《古事记》主要记录的是神话,其编写目的在于明确传说中的天皇世系,使日本神话体系化,进而达到巩固天皇统治的效果(天武天皇的诏书中就指出“斯乃邦家之经纬,王化之鸿基焉”)。在《古事记》之后,天皇又下旨编写另一部以记录正史为主的《日本书纪》。编写《日本书纪》的目的,除去记录正史,使神话体系更清晰以外,还有宣扬天武天皇的正统性,以及在国际上树立日本国形象的用意。
《古事记》和《日本书纪》对日本神话的记载相近,重合的地方不少。两部书都被当作神道经典,江户时代以前,学习神道必读《日本书纪》神代记两卷。江户时代以来,体现古代日语特征的《古事记》越来越受重视。
总而言之,对日本神话进行体系化的编纂,最终目的是构建国家意识形态,使天皇统治稳固。那么为何日本神话有了体系,天皇统治就稳固了呢,下面就来说说这个问题。


 
二、日本神话的体系
经过记纪二书的编纂,日本神话得到了体系化。这个体系化有几个方面,一是确定了诸神的关系,二是确定神话事件的发生顺序,三是说明了神话中世界的结构。
(一)先看诸神的关系:
1、自混沌中先后出现了合称造化三神的天御中主神、高皇产灵神、神皇产灵神等若干位单身的神,这些神可能在后来促进了人类的产生和繁衍。日本神话中的造化三神,和道教三清有异曲同工之处。
2、出现了伊邪那岐、伊邪那美男女二神。此二神是夫妻关系。日本列岛,很多代表自然和生活事物的神,都是此男女二神结合以后或者分别生出来的。
3、神道主神—天照大神、月神—月读命、海神—素盏鸣尊所谓三贵子,他们是姐弟关系,天照大神是大姐,月读命和素盏鸣尊分别是二哥和三弟。他们由男神伊邪那岐修禊(洗浴)时所生。
4、素盏鸣尊和天照大神斗争失败以后流放凡间,他在凡间成家,其后代是统治凡间的大国主神。
5、天照大神让自己的孙子琼琼杵尊去统治凡间,经过几番谈判和斗争,琼琼杵尊取代大国主神成为凡间统治者。(《日本书纪》里讲是高皇产灵神指示天孙下凡)
6、琼琼杵尊的曾孙就是神武天皇,从此开始了天皇在凡间的统治。
 
(二)神话事件的发生顺序:
1、创世纪:讲天地最初的样子,若干单身神出现,男女二神登场,以及他们结合,如何创世,生育了很多掌管自然和百业的神灵。
2、男神去黄泉国:女神因为生育火神而死,男神去黄泉国探望,不小心看到了女神肉体腐烂的惨状,吓得拔腿就跑。女神深感耻辱,于是叫众多恶神去追杀。男神一路逃避,后来用大石头(千引石)堵住了来往阴间的路口(黄泉比良坂),阴间和阳间(生死)的界限由此分明了,女神也成为黄泉国的大神(黄泉津大神)。女神和男神隔着千引石对话,女神扬言日杀阳间千人,男神回应日建产房一千五百间。阳间生的人总多于阴间,于是人类开始繁衍。顺带一提,《古事记》中称人类为人草或青人草,有人类在神力作用下从大地中化生出来的意味
3、三贵子诞生:男神去过一趟阴间,自感污秽,于是跳到池水里洗澡(修禊),接着从两眼诞生了天照大神、月读命,从鼻子里生出了素盏鸣尊,接着男神赋予天照大神—太阳神、月读命—月神、素盏鸣尊—海神的神德。
4、誓约神话、天岩户传说:素盏鸣尊哭着要去黄泉国看老娘—女神伊邪那美(实际他是男神单独生出来的),触发了男神的痛苦回忆,就说:“要去看你妈,就别在这里待着。”把素盏鸣尊从海之国轰走了。
素盏鸣尊心里不服,又去找大姐天照大神说理。结果上天的过程中引发了山摇地动,让天照大神以为他要来夺位。素盏鸣尊称自己清白,天照大神还是不信。于是二者就隔着天安河通过占卜来决胜负,这种占卜的形式多写作汉字“誓约”;结果素盏鸣尊胜。素盏鸣尊得胜以后更加猖狂,不但在天界赖着不走,还做出种种坏事。
天照大神见状无可奈何,就躲到天岩户里,于是天下漆黑一片,妖魔四处作乱。后来众神群策群力把天照大神请了出来,并把素盏鸣尊流放到凡间去。
5、退治八岐大蛇:讲素盏鸣尊在凡间消灭怪物—八岐大蛇,做了为民除害的事,并组建了家庭
6、大国主神受到的考验:讲素盏鸣尊后代大国主神如何经受种种考验并统治凡间的故事
7、让国:天照大神派人接收大国主神的国土,谈判后,大国主神因为在出云地方拥有了祭祀自己的巨大宫殿(出云大社),所以同意让国。他的一个儿子建御名方神表示不服旋被消灭。
8、天孙降临:天照大神让天孙琼琼杵尊及一班众神来凡间进行统治,这些神也是后来很多朝廷贵族的祖神。天照大神还授予天孙三样神器(镜剑玉)作为权力象征。天孙后来因为爱情而放弃了长寿,于是天皇家族像凡人一样生死。
9、神武东征:神武天皇是天孙的曾孙,他征讨东方,成为第一个天皇,开创了新的历史时代。
这些神话故事在《古事记》编纂以前应该是零散的,通过编纂使互相联系并与神话人物对应上
 



(三)神话中世界的结构
日本神话中世界分为天界(高天原)、凡间(苇原中国)、阴间(黄泉国)。位于凡间的日本列岛(大八洲)都由男女二神所生。并划分了神的两类:在高天原的神就是天津神,高天原之外的就是国津神。
 
综上所述,显然人物关系是日本神话体系的重点,记纪二书在编排人物关系上下了很大工夫。那么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在古代社会,人的出身和来历十分重要,如果来历不明,就很难被一个集体接纳,做事也难以被信任,无法授予要职。然而如果一个人来历清楚,又和集团内的重要人物存在某种联系,那么这个人在集团内就会处于较高的地位,拥有较大的发言权。当然位于统治集团核心的天皇更是如此。
记纪神话首先告诉一般的日本人,日本国土、自然资源、还有日常用度都来源于诸神的创造,甚至人类的诞生和繁衍也是依靠神力。故而一般的民众都受到神的大恩大惠,理所当然应该拥戴神的统治。在恩惠人类的诸神中,男女二神的功劳最大。
男神伊邪那岐生育了三贵子,天照大神是三贵子之长。因为来自与光明有关的眼睛,所以天照大神是太阳神,又因此对世界的恩惠特别大。天岩户神话就讲,天照大神如果躲起来,不在位子上,天下就会黑暗,一切灾难都会降临,妖魔鬼怪蜂起作祟。相比之下,素盏鸣尊这样的神(海神),还只是上个天,就引发了山摇地动。也就是说天照大神一不动了就天昏地暗,而素盏鸣尊一动了就地动山摇,真可谓天无日不明,国无君不宁。既然天照大神系出功劳最大的男神,位列三贵子之长,又有无与伦比的德行(阳光),可以为天下带来秩序。故而理所当然是诸神尊长,统治天下合情合理。
当时的地方豪族是天皇治理国家必须面对的势力。天皇既然自比天照大神之后,那地方的豪族就可以比拟成素盏鸣尊之后了。素盏鸣尊是三贵子之一,记纪神话这样写,就是告诉地方豪族,他们也是来自高级的神,和天皇家族在远古是亲属关系,顺便也说明不要抢天皇的位置坐,否则就像素盏鸣尊那样带来灾难。素盏鸣尊的后代是大国主神,大国主神将凡间(苇原中国)治理的很好,这么写是在表扬地方豪族的功绩。大国主神将国土让于天孙,自己获得了巨大宫殿。就是告诉豪族要服从天皇的统治,这样也会带来好处。大国主神的一个儿子建御名方神因反对让国而被消灭。就是告诉豪族们不要造反,否则除了灭亡别无出路。
天孙降临以后的故事告诉日本人,当今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子孙,并解释了为何明明是神而不能像神一般长寿,对现实问题做了回应。
通过明确人物关系,记纪神话告诉一般日本人,他们得到神的莫大恩惠,所以要拥戴神之尊长的统治,而天皇就是神之尊长在人间的代理,三样神器即是明证。也告诉当时的地方豪族,他们和天皇祖上是一家子,应该齐心合力辅佐家长统治,而不是惦记天皇的位子。
记纪神话还强调了天皇政治与神道的联系。比如三贵子的诞生就是来源于男神伊邪那岐的修禊。神道十分重视祓禊,一样事物随着时间流逝会增长不好的东西“秽”,而祓禊可以去掉这些不好的东西,使原事物产生新的活力。男神修禊的行为和故事发展十分吻合。正是在除掉黄泉国的秽以后,新的三贵子诞生了。
古事记的编写初衷也能说明天皇与神道的联系。因为当时日本文化相对中国原始,对天皇的记录很多建立在传说之上,甚至连《古事记》本身都被认为是日本第一部史书。所以在当时情况下,只能是对神话材料进行体系化来明确天皇系谱。另外当时也无法建立普及的文化教育,而神社和神职却是各地都有,接待的人也不分性别年龄贵贱,可以通过神社网络来培植人们对天皇的忠诚。所以天皇与神道结盟,普及已经体系化的神话,是十分有利于统治的选择。因而记纪强调了与神道的联系,神道也把记纪当作经典。


 
三、日本神话体系中的小问题
日本神话体系中还有不少有趣的小问题,下面列举一二。
(一)女神的去向
比如女神伊邪那美因为生育火神而死,并且之后去了黄泉国。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何神会死?为何不是回高天原而是像凡人那样去了阴间黄泉国?男神在黄泉国所看到的女神是灵魂还是肉身?还有三贵子之一月读命为何后来没下文了。
对比看道教的神话体系,三清代表了宇宙演化的三阶段,其体现的特点还符合道德经的说法;八位重要神仙—玉皇大帝(宇宙)、北极紫微大帝(宇宙秩序和轴心)、勾陈天皇大帝(辅佐宇宙秩序)、南极长生大帝(生长)、后土皇地祇(大地)、西王母(女子成仙)、东王父(男子成仙)、太乙救苦天尊(救济阴间)的特点和职能都符合古代科学和道教教义。
这样一比,如果把记纪神话的体系看成宗教体系,那么它是很不健全的。这说明当时神道思想的一个特性,即没有特意发展教义,神并不比人特殊更多。而以后的神道学者也开始按着道教和佛教的套路赋予神道诸神一些新的含义。
 
(二)日本武尊的形象
神武天皇之后有几代天皇的历史也基本上是神话,其中有名的就是日本武尊。日本武尊是景行天皇的皇子,原名小碓尊,他为平息各地叛乱而东征西伐,建功很多。但是最后还是受到景行天皇猜忌,郁郁而死,化作了白鸟(日本各地白鸟神社的来源)。
关于他的事迹,《日本书纪》和《古事记》记载还有出入。比如《古事记》里有两件事《日本书纪》就没有写。这两件事是什么呢,一是日本武尊杀其兄。二是讨伐出云建。
杀兄的故事是这样:景行天皇有次设宴,小碓尊出席而其兄大碓皇子没来,景行天皇就叫小碓去问问怎么回事,结果六天过去了,连回信都没有。天皇就问小碓怎么问的,小碓说我趁他上厕所的时候,折断他的脑袋和四肢,然后裹到草席里弃尸了。天皇感到小碓做事荒唐野蛮,就叫他打仗去了。
讨伐出云建的故事是这样:出云建是地方豪族。日本武尊(这时已改名)想杀掉他,就假意和他结交,趁其不备,将出云建的刀换做假刀。接着提出比武。出云建因为用的是假刀所以不敌被杀,之后日本武尊唱歌感叹出云建的愚蠢,并将战果上报天皇。
日本武尊杀兄的故事容易让人想到天武天皇的事情,天武天皇是前代天智天皇的同母弟,天智一直防范天武。天智天皇去世了没多久,天武天皇就把应该继位的侄子大友皇子干掉了(壬申之乱,《日本书纪》连这件事都没写)。这可能是不写的一个原因。
讨伐出云建的故事里,出云建是否不服大和朝廷也不清楚,日本武尊杀出云建实际是耍了一个阴谋。唱歌感叹颇有几分嘲讽的意味。看起来赢得不光彩,可以说是不义。
但这些还不能解释为何《古事记》里没有将故事删掉,因为两书都是一人下旨编写的。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日本书纪》编写的目的上,前面说到,《日本书纪》还有向各国展示日本形象的意义。所以编书的思想也要相应国际化,当时国际化的一个作法就是体现儒家思想。而《日本书纪》的作者群里有很多都是通晓汉语和儒学的人。像这种涉及天皇形象,又杀兄,不义的故事肯定就给删减了。因此日本武尊在两部书上的故事差异也可以视作中国文化的影响。
记纪二书对日本神话体系化,用的是当时人们的思想,并受当时的文化影响。今天的人们通过阅读记纪能够知道很多当时的思想和文化。所以说,将神话体系化的本意是为政治服务,但是带来的思想、文化成果却远远大于政治;两个小问题体现的文化内容仅仅是记纪思想文化成果的一小部分。
 


天武天皇雄才大略,创建了许多制度,下旨编纂《古事记》、《日本书纪》可称又一大伟业。记纪二书从下笔那一刻起就与古代日本的政治、思想、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以要了解日本古代的历史和文化,认识日本神话体系很有必要。

全文完。
 
 
参考书:
1.井上顺孝《神社众神明》
2.《日本书纪》四川人民出版社
3.《古事记》周作人译
4.阪下圭八《岩波新书:日本的神话》
5.吉田孝《岩波新书:日本的诞生》
6.维基百科日本神话、日本书纪、古事记等词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