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购书琐记

 永嘉陌上尘 2022-07-14 发布于浙江

2018年以来,基本没有怎么购书,所添置的仅为《新华字典》《红楼梦脂汇本》《三国演义》三书。

(那本陈旧的《三国演义》,承载了太多的初中记忆)

此前,俺的兴趣广博,稍有些名气的文史作品总想收入囊中。然新年以来,逐渐发现最为经典的书籍大都已经购买,购书的欲望便渐渐下降。再者,先时购置的书籍太过庞杂,不成体系,而有些书籍购买后更是束之高阁,起不到什么实际的作用。故而今年不管书商怎样的活动,大都保持冷静。

今日是儿童节,因给小廖购置礼物的缘故,自己才又重新逛起了网上书城。相较之下,还是选择了旧年常用的当当。活动和往年相仿,满200减100。小廖是迟子建的忠实粉丝,本科毕业论文就以此为题,故而首先选定了迟子建的新作《候鸟的勇敢》。小廖又说起《月亮与六便士》,此书之前在朋友圈曾见多位师友称赞,然而自己却始终未能找来阅读。浏览发现,此书译本颇多,诸如苏福忠、徐淳刚、方振宇等。根据以往经验,对于译著要么选择有名的译者,要么选择有名的出版社。李继宏这几年颇有名气,其特点在于当下语言的使用符合年青人的习惯,其翻译的《小王子》《追风筝的人》,家里都有收藏。上海译文出版社是翻译行业的翘楚,家里此前购买的译介丛书也大都来源于此。然上海译文的译者确是傅惟慈,几番纠结,最终选择了傅译本,因为其古朴的封面且是精装

给小廖的书籍买好了,可剩下的凑单却着实耗费了不少脑筋。浏览许久,发现打动自己的书籍真的少之又少。无奈之下,又选择了与红楼相关的书籍。

提及红楼,总有说不完的话,每次阅读都有不同的体悟,以至此生此书都成了放不下的牵挂。初始此书,是2008年的初夏,某天下午杨俊龙拿来黛玉的《葬花词》让我阅读,读罢,感叹万千。原来,这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一本书。2010年,第一次购买《红楼梦》,10元,军事谊文出版社出版的。当时,完全不懂所谓的版本,这个不入流出版社的出版的红楼给自己带来的欣喜,至今还清晰地存在脑海。然而当时课业繁忙,不过匆匆阅读了前几十回。

2012年暑假,陈明松兄送我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四卷本《红楼梦》(1974年版),那个夏天第一次完整地读完《红楼梦》,只是单纯觉得其好,具体的好处却难以一一讲起。2013年,结识了沈新林老师,古代文学史和红楼梦研究课程(此课程为大四开设,大三时曾去旁听,大四时又听了一次)的讲授,终于粗略感知了红楼的巨大魅力。此后,在沈新林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对《红楼梦》的系统而细致的阅读。选定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的《红楼梦》,并陆续购置了《红楼梦辨》《红楼梦资料汇编》《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等阅读。读研之后,继续《红楼梦》的阅读,开始关注脂评本,如开篇提到的《红楼梦脂汇本》,又读了老丁赠送的三家评本《红楼梦》。通过九遍的阅读,对红楼总算逐渐熟悉起来。

话扯远了,还是回复了今日的买书上来。红研所校注本《红楼梦》,2014年1229日曾在南京唯楚书店又购置一套(1995年版,30元)。然几番阅读下来,竟然破败不堪。故而,决定再购买一套(此为两卷本,且是第三版)。之所以购买《红楼梦鉴赏辞典》,完全是出于对大学时光的怀念,因为那时曾在敬文图书馆一次次的借阅此书。至于《红楼梦论稿》《红楼启示录》此前也曾拜读,并下载电子版,此次购买也是对旧日的怀念。

人常言“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诚然。好在今年开始逐渐缩小阅读范围,努力由宽泛向精深发展。接下来的几年甚至几十年,主要的精力就用在红楼、三国上,买书、读书也就围绕此开展。

(求阙斋书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