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出来才是王道!

 永嘉陌上尘 2022-07-14 发布于浙江
硕导曾告诉俺,完成比完美更重要。这几年愈发觉得老师这话是颠之不破的真理,尤其是对俺这种重症拖延患者来说。有了想法,一定要动笔开始写起来,不能只是存在脑海,更不要奢望完美时再写。事实上,真正的完美是不存在的。只有写出来,阅读才有意义。只有写作,才能把问题深化。 不写不发,更加写不出来、发不出去,更何况在这个不写作就出局的时代。

【林清玄:要不断不断地去写】
要写出好的文章,不断地写不断地写是很重要的。为什么要不断地写呢?因为要让你的手,跟眼睛,跟心连成一线,你想到什么就可以很准确地表达出来,这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你写了一千万字,两千万字才发生的,这样常年的积累,才能把你心中的想法很准确地变成文字,从而表达出来。

【严耕望先生谈写作】
不写作为文,根本就未完成研究功夫,学问也未成熟。常有人说某人学问极好,可惜不写作。事实上,此话大有问题。某人可能常识丰富,也有见解,但不写作为文,他的学问议论只停留在见解看法的阶段,没有经过严肃的考验阶段,就不可能是有系统的真正成熟的知识。一个人的学术见解要想成为有系统的成熟的知识。一个人的学术见解要想成为有系统的成熟的知识,就必须经过搜集材料,加以思考,最后系统化的写作出来,始能成为真知识真学问。因为平时找材料用思考,都是零碎的,未必严密,也无系统。要到写作时,各种矛盾,各种缺隙,各种问题,可能都钻出来了,须得经过更精细的复读,更严密的思考,一一解决,理出一条线索,把论断显豁出来,这条论断才站得住;否则只能算是个人看法而已,不足称为成熟的学问。所以写作是最精细的阅读,最严密的思考,也是问题研究进程中最严肃的最后阶段,非写作成文,不能视为研究终结。至于发表不发表,就治学本身言,反不是写作的最大作用!
写作是学问成熟的最后阶段,然则写作就一定是成熟的吗?此又大不然,要看各人的学力与训练。不过就一个人的一生而言,也不能等到学问接近成熟时才写,而要在青年时代就训练写作。据我所了解,一个人在三十五岁以前,至迟四十岁以前,若不常常写作,以后就不大能写作了。所以我常常劝告青年同学,要及早训练写作技术,但不要抢着发表!不但要即青年时代开始训练写作,中间还得常常写作,搁笔太久,再从事写作,有时也会感到下笔凝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