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许这种做法能让你的孩子爱上吃蔬菜

 新用户6122K55q 2022-07-14 发布于浙江

这两天翻美食杂志,看到这样一张图以及相关菜谱。

作者介绍说家里的孩子极其讨厌吃卷心菜,原因是受不了那丝丝的苦味,以及由内而外弥漫出来的寡淡。她仔细想了想,发现自己一直以来对卷心菜的料理方式不外乎水煮或是沙拉,那股甘蓝家族(卷心菜位列其中)储备的防御化学物质(苦味、呛味等)确实没怎么去掉。于是她灵机一动换了种做法:用黄油先炒洋葱,再下卷心菜煎炒至略焦,加鸡汤与奶油炖软。最后搭配土豆泥、烤香肠,孩子吃得不亦乐乎,点滴不剩。

我不由想起我们家的小先生。他小的时候可喜欢吃蔬菜了,每次回奶奶家,问他要吃什么菜,他的答案总是:水蒸蛋、大白菜、土豆丝!可现在倒好,无肉不欢,口味越大越重,吃点蔬菜像完成任务,而且只捡绿叶部分。像上图中的卷心菜、或是家常青菜的梗之类的硬质蔬菜那绝对是敬而远之的。搞得我跟大先生老两口私底下嘀咕:那个吃素的“小和尚”去哪儿了?

上述卷心菜食谱给了我启发。晚上我借鉴思路做了青菜梗,成品效果很好。操作的要点就是菜梗对半剖开用水冲一冲,油略多,先下蒜末再下菜梗高温煸炒至软,放些糖促进焦糖化反应和美拉德反应,搭配香菇与生抽提鲜,再加一小勺花生酱促进乳化反应。跟以往菜叶菜梗一起炒的效果不同,前者因为怕菜叶过熟而总是导致菜梗过生;此处单炒菜梗至略焦,味道芳香不说,还有了坚果般复杂的味道;并且又加了汤汁炖软,入口质地也好了许多。

这次小先生不在家,等周末再做了请他品鉴一番。不过我想起他对油焖茭白、油焖笋之类做法并不排斥,就坚定信心啦!

肯定有人会问:那菜叶哪里去了?哈哈,请放心,作为一名持家厨娘,我不会轻易浪费食材——煮了一锅菜饭!并且这一次没有用传统的咸肉、火腿之类,取而代之的是油煎后的红薯丁(饭熟后,红薯丁与炒过的青菜叶一起拌入饭里),竟然有意想不到的好滋味!

其实烧菜饭在我家也有渊源——我老弟小时候也不肯吃蔬菜,情急之下我妈一到冬天就隔三岔五烧菜饭。

科普时间:

  1. 烹饪中的美拉德反应与焦糖化反应是极其重要的化学变化,它们能产生许多令人愉快的挥发性芳香族化合物,有点类似坚果的味道。想想面包、烤鸡那诱人的金褐色吧!当然这两种反应在料理蔬菜时也会产生,但前提是加热的温度必须达到154摄氏度与180摄氏度以上——所以,煮出来的菜没有这两大利器加持,滋味自然打了折扣。

  2. 卷心菜、青菜同属于甘蓝家族,都储存有两类防御化学物质:风味前驱物,以及作用于该前戏物而形成风味的酵素。植物细胞受损时,这两大储备物品便混在一起,而酵素则触发连锁反应,产生苦味、呛味,以及味道强烈的倾倒物。甘蓝家庭的这套特殊系统火力十分强大,人类还因此发展出恶名昭彰的人工版本——一战时使用的芥子气。水煮对此无能为力。对付它们的好办法是事先用水冲、炒时搭配洋葱类食材,原因竟然在于两者有相同的酵素系统:洋葱、大蒜、香葱等会夺走那股子冲味的风头!

  3. 类似的原理,我昨天做了一道干煸莴笋蘑菇。你问我好不好吃?——怎么对我这么没信心捏?

参考文献:《BBC:GOOD FOOD》、《极客趣谈I:创意料理与营养美食》、《食物与厨艺》。

关注小筑饭,做有学问的厨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