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大王

 新用户6122K55q 2022-07-14 发布于浙江
你们是不是有疑问,我为什么这么爱做吃的?那就说件事吧。
昨天打算整理收纳冬天的衣服。第一道工序是掏口袋。从室友的一件大衣里,我掏出了不少东西,其中有三颗怡口莲。我拍了照发给在加班的他,配文:偷糖吃的小毛贼。
洗完,拿出来挂烫。烫到左侧口袋时,发现略微有点不平整。一掏,是一颗怡口莲。我心说,刚才明明掏干净了的呀,看来自己还是粗心。
也没有格外放在心上,继续熨烫。
到了右边口袋,怎么又有点胀鼓鼓的?一掏,又是一颗!
我不由自主摸了摸自己的口袋,刚才放进去的那一颗还在。
我瞧瞧自己的手,手指互相搓了搓。触觉好像正常的。
难道问题出在这件大衣上——它是从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来的吗?
第三个念头,某人看来深谙“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呀,这打的是一场“吃糖游击战”么。
我把这件事在小家群里抖了抖,于是室友又获得了一个新头衔——糖大王。
其实这称号有点言过其实。如果他真的凭藉吃糖能耐称王称霸,恐怕口袋里不会有这么多颗剩下,家里糖罐的下降速度也会明显得多。多半是当时眼馋装在兜里,回头忙起来就忘了。
不过他爱吃甜食倒也是真的。
以前他最喜欢蛋糕,人生最大的梦想就是退休以后,搓完麻将回到家里,我烤好了蛋糕在等着他。
我好多次折腾新品种料理,他当小白鼠当得不亦乐乎——这事我说太多回了,你们别烦。
我爱做吃的,可以说是他来者不拒、总说好吃、不断给我正向鼓励的行为“一手造成”的。
从这方面讲,是他塑造了我。

但改变也是双向的。

就拿他那个梦想来说,现在看似乎不太容易实现。因为一方面蛋糕高油高糖,热量恐怖,而家族亲戚里头有好多三高人士,让他也心有戚戚,虽然他们并非吃蛋糕吃出来的,高油高糖高盐的饮食习惯总脱不了干系。蛋糕正好在这“禁区”里头。
另一方面,也是主要原因,因为“气疯”这个曾经的技术难题已经被我攻克(二蛋六寸满模的“书呆子”戚成型记)了,做来做去基本都能成功,我觉得它不再好玩,兴趣转向了难度高得多的面包。
一开始他会问:最近怎么不做蛋糕了?
我随便说两句就搪塞过去了,他也没放在心上。
慢慢地,供给侧改革让需求侧也被动改革了。
主动、被动一结合,事情就好办了。
吃的习惯逐渐趋同。看电影也达到了求同存异的目标。这方面我还是有点沾沾自喜的:这得归功于我的天长日久、耐心呀。
三部好片子不够,那就五部、十部——一年半载下来,就能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进“小筑”影院观影了(还记得我这个公众号曾经叫“澍桐小筑”吗?)。虽然我还会在放战争片的时候瞌睡、他会在放科幻片的时候犯困,但现在已经能一起耐心看完冗长的文艺片了。这在以前我是想都不敢想的。

都说男主外、女主内,在我们家既是又不是。
工作上,无疑他比我忙;精神世界里,则反了过来。我利用自己专业的优势,喜欢在业余时间向外探索(找电影就是其中之一),遇到不错的,并且觉得可能也适合于他的,就分享给他,将更多缤纷多彩的世界带入他的生活。
最近他在学英语,用的App是我学日语时觉得不错而推荐给他的。
我们那一代的男生有好多当年就因为英语吃了亏,甚至改变了人生走向。在这么个大前提下,他能够时隔20多年,重新拿起来学英语,我也是万万没想到!
这得归功于App的设计精巧。可以说,它是摸透了人的心理,将学习者一点一滴的进展快速直观的展现出来,内容由易入难,梯度合适,每天学习的量可以自主把控,循序渐进,隔三差五的温故知新,设计的场景又实用又幽默,连同性婚恋之类的主题也会有。总之,既让人学语言,又让人涨知识,更让人开眼界。
现在室友白天再忙,睡前也会完成当天的任务。最近他经常能冒出一句完整的句子,就算发音不标准也会自自然然地说出来。今天他跟我说, 12个月份不太好背,不过四季、星期已经背出来了,自己觉得很有成就感。
成就感,是多么可贵的一种幸福感觉啊。

今天说这么多,其实是源自之前跟朋友的一次聊天。当时我们得出的结论是soulmate 实在是太可遇而不可求了。
不过现在我觉得,灵魂伴侣其实是可以慢慢塑造的——从塑造自己开始,渐渐影响对方——不执着于结果,过程就很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