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林书院,河州大猛人的摇篮

 昵称UbGqKkAE 2022-07-14 发布于甘肃

书院,是简约版的象牙塔、大学堂。

这里是古代文化人才的孵化器、发射塔。

在临夏地区,培养大猛人哪家强?

让我们穿越到乾隆四十六年(1781)的河州。

在文庙街东口,知州周植一掷千金,带头建书院。

唐朝时这里叫凤林县,所以取名为凤林书院。

这是河州地区设立的第一所书院。

书院有3间教室,30间宿舍。

办学经费,主要靠官员和老板们捐助。

同治年间,河州成了西北火药桶。

凤林书院也在一片狼藉中灰飞烟灭了

动乱平息后,书院在知州潘效苏手里重新站立起来。

后来的知州查之屏、杨增新,对凤林书院不断升级改造。

大厅、客厅、厨房、仓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

杨增新聘请举人杨清当校长,王朝弼等当地名师主讲。

凤林书院坚持教授治校,学生可以登上讲台和老师公开辩论。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书院除了科举的应试教育,还特别注意培养全方位复合型实用人才。

紧跟时代步伐,书院开设了国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等课程。

每次月考和期中、期末考试,杨增新都亲自批阅试卷,给大家指点迷津,受到了学生的热捧。

他还划拨600亩土地、8间铺面,作为书院自收自支的固定资产。

书院设置了奖学金、生活补助和口粮,根据学生的个人表现发放。

杨增新大人忙中偷闲,经常亲自登台讲课。

他还在州府衙门办了个尖子班,进行一对一精准辅导。

1900年、1901年,河州考中举人9人,还出了两榜解元,在全省遥遥领先。

凤林书院成为河州出人才的宝地,名气越来越大。

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政府开始废科举,改学制。

轰轰烈烈的兴建学堂运动,在中国全面开花。

凤林书院先后被改为初等、高等小学堂。

1905年,举人孙毓英成为凤林高等小学堂首任校长。

学堂有教师2名,学生40名,那是肉汤里撇油花。

陈湜、徐让、金树仁、鲁丕敏、鲁效孔等人先后任校长。

鼎盛时期,有初级班学生79名,高级班73名。

1913年,中华民国的大旗在河州城高高飘扬。

这年,河州改为导河县。

河州凤林高等学堂,改为导河县凤林高等学堂。

1928年起,尕司令马仲英三围河州城。

凤林高等学堂,像一个古旧的座钟停摆。

1930年,导河县改为临夏县。

在当地口音中,“导火”听起来很不吉利。

凤林学校的旧址,被军队占领了。

这年春天,新成立的临夏县中山小学校,在一片瓦砾中破土发芽。

首任校长的名字,叫史廷弼。

一批今天的兰州大学、兰州师专、兰州一中毕业生,来到这里任教。

为了尊重历史,1934年中山小学校恢复为凤林小学校。

学校有6个班,300多名学生。

抗战期间,学校几乎倒闭,硬是咬着牙挺了过来。

1949,天地换了人间,重抹碟子重上菜。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能看得见。

从凤林书院到凤林小学,这里走出了一大批军政和文化人才。

毫不夸张地说,凤林书院是河州大猛人的摇篮。

巴梨那么多,我只能摘树尖上黄楞楞的几个:

邓隆,清末进士,学者,实业家,民国甘肃省议会议员。

裴建准,保定陆军学堂教官,给张治中、白崇禧上过课;民国甘肃八大委员之一,建国后任甘肃省政协常委。

金树仁,人称河州“神童”,民国任新疆省主席兼总司令。

鲁效祖,民国任新疆省政府秘书长,临夏中学首任校长。

张质生,学者,民国任北京政府临时参政院参政,建国后任临夏州副州长。

苟炳甲,书法家,隶书一绝,在河州有“家家罗锦山,户户苟炳甲”之称。

牙含章,民族学家,护送十世班禅从青海回西藏,内蒙古大学副校长。

胡廷珍,烈士,献身革命的大无畏热血青年。

这样的才俊志士还有一背篼,就不一一列举了。

每当我走过今天的凤林小学,总想起一首歌: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