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4年“越王剑”在新加坡被玻璃划伤,遭各界怀疑,现不再出国展览

 历史探奇 2022-07-14 发布于河南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4年的一天,新加坡的某个展馆里突然传来了一声轻响。

同时,展台之上原本光洁如初的一把古剑剑身上,骤然被有机玻璃添了一道划痕。在灯光的照耀下,那新出现的划痕显得异常刺眼……

那把被划伤的古剑,就是有着“天下第一剑”之称的越王勾践剑。

事发前不久,我国刚应新加坡的邀请,将“越王剑”送至当地展览。此事一出,我国再不安排其出国展览。而它被划伤后,各界也顿时对新加坡以及“越王剑”议论纷纷。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有着名剑之称,锋利无比的“越王剑”又为什么会被有机玻璃轻易划伤?这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

修筑水渠,惊现古墓

说起越王勾践剑,很多人或许没有亲眼见过,但也会因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对它的故事了熟于心。对于这把记载在史料中声名远扬的古剑,自然很多人都十分好奇。

越王勾践剑出现的时间,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应对连年的战乱,广招天下能工巧匠,大量铸造兵器。其中,吴国和越国由于临海,不适合车战,两国国君便命人铸造了无数利于近战的青铜剑。

由于青铜剑锋利,常被人称之为兵器中的翘楚。而“越王剑”,较之于一般青铜剑而言更加锋利。由此,它也得到了“天下第一剑”“青铜剑之王”的美誉。

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朝代更迭,这把“越王剑”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世人对于它的探究,却一直没有停止。但遗憾的是,一直没有人能找到它的踪迹。

直到两千多年后的1965年,“越王剑”才被发掘出土。

而说起它的出土,其实是机缘巧合之下造成的结果。

上个世纪60年代,湖北省江陵地区突然出现旱灾。农作物因为缺水,几乎颗粒无收。为了缓解灾情,当地政府决定修建两条水渠来灌溉农田。

那是在1965年的秋天,受灾群众正在热火朝天地挖建水渠。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偶然发现其中一处土壤和其他地方的土壤有很大差别。

经过粗略观察,群众将此事上报给政府。在调查后不久,工作人员断定此处有古墓的可能性很大。事关重大,当地政府马上请来了考古专家进行发掘。

据当时参与发掘的考古专家谭维四回忆,他们抵达江陵境内的渠道线上时,发现附近有20多个长满荒草的大土堆。

那个时候,没有人往“越王剑”的方向去想,反而很多人认为是明朝墓葬。因为在当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就有不少盗墓贼盗取了明朝的多个潘王墓,偷走了大量的明朝瓷器和其他珍贵文物。

自那之后,当地人普遍认为,这些在附近同样高大的土堆下很有可能是另一位明朝潘王的墓。

而且,因为盗墓贼盗墓行为猖獗,墓葬内部遗留下来的文物可能会比较少。这种结果,无疑让很多考古学家有些失望。不过,不久之后的考古发现却让他们大喜过望,激动得几乎语无伦次。

原来,经过发掘,那些高大的土堆其实是属于楚国王室的墓葬群,也就是现如今人们所说的望山楚墓。和其他古墓不同,它们很幸运地逃过一劫。

在那里,考古工作人员一共挖了8个墓。其中,最重要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望山一号墓。在一号墓里,众人发现了“越王剑”。

1965年12月,谭维四等考古工作人员开始对各个墓进行清理。期间,他们发现了众多精美的礼器、日用品以及一些兵器。根据这些文物,专家推测这大概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王室的墓葬群。

在那些被清理出来的兵器中,有一把青铜剑看起来极为精巧,剑身遍布花纹,保存较为完好。这让考古工作人员很是激动。

不过遗憾的是,这把剑的剑身上并没有能表明剑主人身份的信息。

就在谭维四等人有些沮丧之际,他们又在棺椁内部,紧挨着已经腐朽的尸体左边发现了另一把有着黑色漆木剑鞘的古剑。

和上一把古剑相比,这把放在墓主人身边的剑,显然更受重视。而这,也让在场众人激动不已,也对这把古剑更加好奇。他们想知道,究竟是怎样的剑,才能被墓主人如此看重。

而那把剑,确实也没让他们失望。当他们费劲拔出和剑鞘紧密结合的古剑时,整个墓穴似乎都弥漫着古剑的锐利锋芒和四溢的寒气。

它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

最令人吃惊的是,经过了数千年的岁月,这把剑依旧光亮如初,没有一丝被腐蚀的痕迹……

它未被腐蚀这一点暂且不提,这把剑身上疑点重重。好比说,专家是怎样发现这是越王勾践剑的?越王的剑又为何会在楚国王室的墓穴里出现?

古剑主人,楚墓吴剑

先从专家确定这是“越王剑”来说,这其实费了很多功夫。

当时,专家对剑身的铭文进行了临摹。剑身一共有8个字,其中6个字经过解读为“越王自作用剑”。至于“越王”后的两个字则模糊不清。

而那模糊的两个字,则恰恰是证明剑主人身份的关键。越国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夏王朝,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这个国家逐渐发展壮大。直到被楚国灭亡的时候,一共有十多名越王。那么,这把剑会属于哪一位越王?

为了揭开谜题,考古人员在百思不得其解之后,将临摹好的铭文和自己对铭文的推测,一起紧急寄给了位于全国各地的十多个考古专家、古文字专家。

不久,他们就收到了各地传来的反馈。在不同的回馈中,有一种看起来比较可信。当时,包括郭沫若在内的不少人认为,模糊的那两个铭文可能为是“邵滑”。

据记载,邵滑是春秋时楚怀王时期的一名楚国贵族,他作为一名外交家,经常被派出执行离间他国的计划。就连越国被楚国所灭,也有他的一份功劳。

不过,这样一个人应该不会是越王。

也有人表示,说不定就是因为邵滑参与越国灭亡之事,后来把他封为越王玉。但该说法有不少漏洞。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金文研究专家唐兰给出了一个让众人震惊不已的猜想。

唐兰认为,那把古剑的主人,有一定的可能是越王勾践。

当时,他在回信中是这样说的:“承示江陵西发现的越王墓,从寄来剑铭看,应是越王勾践,原文作'越王鸠浅自作用剑’,'鸠’和'勾’音近,'浅’与'践’只是偏旁不同罢了。越王勾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过铜器,这是一个大发现,敬以奉贺。

之后,专家们经过激烈的学术讨论,普遍赞同那把古剑的主人就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越王勾践。

可能有人会疑惑,为什么“鸠浅”被专家们一直认为是“勾践”。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古代文字中,这种通假字很常见,比较能说得通。

至此,剑主人是越王勾践确认了。

这个发现让专家学者们激动不已,因为越王勾践的故事人人耳熟能详,如今这典籍中的古剑切实出现在了眼前,怎能不让人欢欣雀跃。它的发现,也对研究春秋时的历史很有帮助。

就在众人热血沸腾之际,另一个问题摆在了他们面前。

那就是:为什么越王勾践的剑,会出现在楚国王室墓葬群中?墓主人究竟是谁?

为了揭开心中的谜团,谭维四等人开始从一号墓中出土的其他文物中找寻线索。根据其中一个竹简上的内容,谭维四推断,墓主人应该是楚威王时期的一个名为邵固的贵族,他是楚悼王的曾孙,晚于勾践生活的那个朝代大约150年。

虽然他的地位听起来很高,但其实他只是一个士大夫,他死的时候也才30多岁。

那邵固又是如何得到越王勾践剑的?

对于这个问题,现在并没有明确的结论。不过,专家们在基于史实和一些文献的基础上,做了两种猜想。

其中一种猜想是:“越王剑”作为嫁妆来到楚国。

楚昭王的一个妃子是越王勾践的女儿,由此可以大胆推测,当初越王勾践在嫁女儿的时候,拿了这把剑当做陪嫁。至于它后来为什么出现在邵固的墓中,大概是因为楚王后来将此剑赏赐给了邵固。在邵固死的时候,它被当做陪葬品放在了邵固身边。

另一种猜想则是:“越王剑”的身份是战利品。

历史上越国后来被楚国所灭,且不少的楚国墓中都有越国的青铜剑出现,因此这把剑可能是在越国被灭时,作为战利品被楚人抢来。

当然,时至今日,关于“越王剑”出现在楚墓的说法仍未确定。

展览风波

因为关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典故过于经典,且十分具有传奇色彩,以至于不仅国人耳熟能详,在东南亚的很多地方也是家喻户晓。

不止如此,抛开典故赋予它的意义,“越王剑”本身就是当时制作工艺最精巧的青铜剑。即使到今天,它也是在类似年代的古剑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把剑。

所以,当时很多国家都请求让“越王剑”在他们国家展出,让人们看看这把数千年前的古剑。

1994年,应新加坡方面的诚恳要求,国家准许“越王剑”到新加坡展览。就在别国翘首以盼,等着在新加坡之后请求展览“越王剑”的时候,变故却发生了。

1994年8月24日,新加坡举办了一场名为“战国楚文物展”的展览。在那场展览中,越王勾践剑不慎损坏。

据了解,由于当地的工作人员在操作时,不小心将一块有机玻璃柄板卡在了剑刃上。当我国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将其取下时,发现刚才的磕碰已经让“越王剑”的剑刃出现了新划伤。

经过我国国家文物局专家进行检查,那道伤痕长约0.7厘米,宽0.1厘米,是“轻微损伤”。

这一消息传出后,顿时让紧密关注“越王剑”的各方议论纷纷。

很多人不断抨击新加坡工作人员的粗心大意,竟然轻易损毁数千年的古剑。对此,新加坡表示自己真不是故意的。

同时还有人提出质疑:“越王剑”有着“天下第一剑”之称,锋利无比,不应该被一块玻璃轻而易举地划伤。那被划伤的“越王剑”,跟他们想象中吹毛利刃的名剑差距很大。

关于这种说法,其实很好解释。

青铜剑虽然锋利,不怎么用力就可以轻易划开20多层的纸张,但其硬度较低,比不过玻璃,所以才有了青铜被玻璃划伤的情况。

此外,“越王剑”出土的时候没有一丝锈迹,可谓千年不腐光洁如新。这是因为它的剑鞘严丝合缝,锡铜合金比例比较合理,对它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不容易生锈。

且“越王剑”处在深埋地下,层层相套的棺椁中,由于墓室长期被地下水浸泡,空气较少;棺椁四周也被人专门用了白膏泥填塞,密封性很好。

但明面上没有被腐蚀的“越王剑”,毕竟已经存在了数千年,时间终究还是给它带来了一定的侵蚀。在当时工作人员的失误下,这把历经沧桑的古剑又添上了新的划痕。

尽管很多人为之心痛不已,但不管怎么说,“越王剑”受损已经成为了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

自那之后,我国不再将其送到别国参加展出,因为担忧它再次受到损伤,便一直将它妥善深藏在博物馆中。直到1999年,为了庆贺新中国成立,这把珍贵的青铜剑被运送到北京进行短暂的展览。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越发意识到,文物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在出土后被继续深藏。相反,让更多人看到它,明白它蕴含的文化意义以及历史传承,才是最重要的。

为了避免意外再次出现,“越王剑”在相关工作人员妥善的防护下继续进行展出。

2010年11月20日,春秋越王勾践剑在台北的台湾博物馆展出。

2014年7月3日,春秋越王勾践剑在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湖北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江汉汤汤——湖北出土商周文物展》上展出……

因为新加坡损坏事件,影响了文物出国展览政策。虽然越王勾践剑后来继续被展出,但在2019年,它和其他众多一级文物一起,并列为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

其实这不难理解,正如有句话说“要给文物以尊严”,文物,不仅仅是一件藏品。就拿“越王剑”来说,它历时两千多年,出土时依旧完好无损,无比锋利。

时至今日,“越王剑”不单单是一把历经沧桑的古剑,它背后还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暗含了卧薪藏胆、二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胆魄。

这种文物包含的文化内蕴浇筑了普通人的信仰,成就了民族的脊梁。而对于文物的传承和保护,则是对一个民族最大的尊重。所以,在保护文物时,一定要慎之又慎。

对于“越王剑”和“越王剑被划伤”这件事,你有什么感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