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梦华录》,看宋朝优雅的生活美学:插花挂画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2-07-14 发布于江苏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溪月弯弯,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都说,宋朝的审美,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高峰。是的,从未有一个朝代,比宋朝更懂生活、更懂审美,也从未有一段岁月,老百姓的生活能过得如此精致。

在宋朝,你只要花上几百文钱,就可以到一个雅致清幽的茶坊里,边喝茶,边赏画,边闻香,边听琵琶……

《梦华录》里的茶坊就满足了我们的想象,选在钱塘边上茶铺风景怡人,开在东京城里的茶坊有着典型的宋式风雅。茶台上摆着盛放的鲜花,室内挂着隽永的绘画,高超的点茶手艺,在精美茶器的映衬下,怎能少得了色香味俱全的果子。

《梦华录》给我们展示了不少宋人的雅致生活,今天让我们一品其中插花和挂画的美学。

插 花

千年前的宋人“置瓶插花,以供清赏”,让宋代成为中国插花史上的一个鼎盛期。

宋人的插花,不止追求线条之美,更注重花的内涵,对花的偏爱往往体现着一个人的品格和节操。

宋代是一个全民热爱鲜花的朝代,文人雅士们喜欢插花赏花,百姓们喜欢用鲜花装点生活,甚至商家们也追赶潮流,用插花来装饰室内陈设,营造优雅的格调,以求吸引顾客。

《梦华录》中,赵盼儿作为在钱塘开茶铺的商家,一出场便是她划船采花归来的场景。

这些鲜花她主要用于茶坊的插花和清供,我们看到临湖的茶铺里,每个茶桌上都摆放有一瓶插花。

连茶铺的大门栏上都挂一篮鲜花装饰。

后来,她们在东京新开张的茶坊“半遮面”也是先布置插花。

青瓷花器搭配当季鲜花,风俗而高雅。

平日里,闲下来的姐妹也会在小院的亭子里插花。

宋引章平日里最爱插画,她会插花还是钱塘王妃教授的。

宋代之前,虽有插花艺术,但一般只流行于宫廷与贵族家庭,或表现为佛堂供花。到了宋代,插花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整个社会的生活时尚。

每年春天都要举办盛大的“花朝节”,据《梦粱录》记载:“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花朝节之时,往往万人空巷。

当然,插花文化的盛行离不开花市的繁荣,无论北宋汴京,还是南宋临安,都有许多卖花的店铺,都城里处处都有花贩的叫卖声传来。

剧中赵盼儿在街上就买过花贩卖的石榴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有言:“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写道:“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这些诗词都说明当时街市上卖花随处可见。

可以说,卖花,买花,插花已经渗透在宋人的生活方式中,成为一种不分阶层的爱好。

文人插花别有一番情趣,他们为此撰写出不少插花作品,诗词中对于花器的名称有诸多描述, 如“小壶”“小瓶”“一枝瓶”“青瓷瓶”“银瓶”“青玻璃”“青琉璃”“水精瓶”“酒壶”“玉壶春”“梅瓶”“竹筒”等等。

比如韩淲《雪后如春》:“兰佩新输绿,梅瓶久荐红。” 

曾几《瓶中梅》:“小窗水冰青琉璃,梅花横斜三四枝。” 

赵师秀《叶侍郎送红芍药》:“自洗铜瓶插欹侧,暂令书卷识奢华。” 

吴文英《永遇乐》:“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 

杨万里的《瓶中梅杏二花》:“折来双插一铜瓶,旋汲井花浇使醒。”,《瓶中红白二莲五首》:“红白莲花共玉瓶,红莲韵绝白莲清。”等。

通过器型和材质的描述,体现宋人独特的审美古意。比如“一枝瓶”的得名,应是指瓶中仅插一枝花。“铜瓶”用来插花是鲜花可吸收铜离子而改善营养,鲜活的生机得以持久。

插花除了表层的审美意义,还用来深刻地表达人物的离愁别绪。比如李清照的“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说的是醉酒后云鬓插花,嗟叹春华逝去。

叶梦得的“尊前点检旧年春,应有海棠,犹记插花人”和刘克庄的“追数樽前插花客,人物并皆佳妙。禁几度、西风残照”,这两句词说的都是对当年插花人的追忆。

《清平乐》中,也有曹丹姝以花会友的场景,四位美人坐在精致的台案前,一边闲话日常,一边修剪花枝,透露着大家闺秀的风范。

在宋朝,身处上流社会,点茶插花是必不可少的生活艺术。

插花最能怡情养性,是大家闺秀必学的技能,《知否》中盛祖母请孔嬷嬷到盛家,就为了教明兰几个姐妹们学习烹茶插花技艺。


挂 画

宋人的“四雅”中,以挂画最为代表性。宋画之美,在简单含蓄的意蕴,在空灵巧妙的留白,在诗意平淡的追求。

挂画最早是指挂于茶会座位旁的关于茶的相关画作,主要以茶事为表现内容,也可表达某种人生境界、处世态度和娴雅情趣。

最早一般以字为多,后来也开始逐渐出现画作或字画结合的作品,追求旷达悠远的意境。

宋代以前,书画的装潢形式以横长的手卷为主,与时舒卷,以供赏玩。五代至宋之际,始有竖挂之轴,渐起挂画之风。

挂画讲究内容和形式,以诗、词、字、画的卷轴为主。文人雅集或宴客时,悬书挂画,供文友鉴赏品评,这个过程就叫做“挂画”。

文友们彼此探讨文化艺术,交流人生感悟,传达闲情逸趣,这在当时是非常主流和风雅的生活方式。

宋人挂画,并非随意悬挂,多以品鉴为目的,是画副画风与室内环境的和谐交融。画中可见人生意趣,是挂画主人心性和品味的深层彰显。

不过,挂画不只是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宋代的茶肆、酒庄、饭馆都有挂画的风尚。上到官方下到市井,挂画的风潮数百年来从未间断。

《梦华录》中赵盼儿在钱塘的茶铺里就有挂画。

宋吴自牧《梦梁录》:“汴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

南宋耐得翁在《都城纪胜》中记载,“(杭城)大茶坊张挂名人书画,在京师只熟食店挂画,所以消遗久待也。今茶坊皆然”。

在东京开的半遮面茶坊以雅为卖点,她收藏不少书画,便挑出几幅挂在室内,营造了一个绝佳的品茗环境。

最清晰的,一幅是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一幅是南唐徐熙的《雪竹图》。这些挂画在闷热的夏天可让满室生凉,茶客们犹如置身山林幽境之中。

这样她的茶坊不再是单一品茶喝茶的地方,而是成为了人们感受风雅、提升精神满足的休闲场所。

剧中达官显贵们的厅堂房阁,也不乏名家书画。苏州萧府里,顾千帆和萧相见面的室内,就有挂画。

高观察也雅好书画。

赵盼儿打听到他近来欲寻徐熙画作,便投其所好,拿着《鹤竹图》上门求访。

宋代文人雅士挂画,主要用于家居和雅集鉴赏,巨幅山水画、花鸟画用以装饰墙面、小幅画则常呈现在屏风上。

杜牧《屏风绝句》诗曰:“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王安石在《汀沙》中曾云:“归去北人多忆此,每家图画有屏风。”

《梦华录》中,池衙内府中的屏风上就有画。

《清平乐》中,君臣议事大殿,仁宗身后的屏风,为北宋书画名家米芾儿子米友仁的《云山墨戏图》。

《知否》中,墨兰送给明兰的画《舐犊情深》,还有母亲的遗物《李娘子镇守娘子关》,这两幅画都被明兰挂起来,颇有深意的挂画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挂画的流行与绘画在宋朝的地位是密切相关的。朝廷重视绘画艺术,早在建朝之初就设立翰林图画院,集中了当时国内著名画家。皇帝宋徽宗就画得一手好画,一生挚爱书与画。

宋人多爱山水花鸟画,以此寄托闲情,他们的挂画也体现了这个倾向。他们不喜欢富丽华贵的风格,平淡自然反而更能表现出诗意和情趣。

宋人热衷于挂画、赏画,一方居室之中,他们往往就能参透泉壑、山林之美,这是独属于宋人的风雅韵味,是宋人精神层面精致而丰富的缩影。

插花、挂画,多么文艺而有修行的雅事,而今我们凭着剧目去回味宋朝那个风华的朝代,不知会不会在心底生出几分惆怅,几分向往?

-作者-

溪月弯弯,愿用厚重作纸,清淡作笔,书写流年。


部分图片来源电视剧《梦华录》、《清平乐》。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后,

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