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拓晋唐小楷册》越州石刻本

 家有学子 2022-07-14 发布于甘肃
两宋时期,公私刻帖之风兴盛,除皇家主持摹刻的《淳化阁帖》《元祐秘阁续法帖》《大观太清楼帖》等之外,民间富有收藏者也投身其中,或翻刻官帖,或将自家珍秘的古代法书名迹摹刻入石,以广流传,极大促进了书法的普及与发展。其中成于南宋初年的《越州石氏帖》以抉择精良、摹刻精善闻名。
此帖刊刻者石邦哲,字熙明,新昌人,生卒年不详。新昌石氏原系出山东青州乐陵,永嘉南渡,始居吴越,唐代石元遂举家迁至新昌,至北宋天圣五年(1027),石待举以进士登第起家,之后子孙科举出仕者不绝,成为宋代越中地区进士最多的科举之家。石邦哲之父石端中为元符三年(1100)进士;从父石公弼乃元祐六年(1091)进士,官至兵部尚书。石邦哲以父荫补将侍郎,历官萍乡县事、永平府通判,入南宋后,于绍兴三年(1133)为大理寺评事,历任大理寺丞、大理寺正、福建路参议,为官三十年,以敢于直谏名。石氏家族家学渊薮,注重藏书,尤以石公弼聚藏图书和古器为最。公弼身后藏品日散,石邦哲尽以重金购求,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家筑博古堂蓄之,其藏书逾二万卷,另有金石碑帖,成为越地闻名的藏书家。

Image
▲《黄庭经》

Image
▲《黄庭经》,局部

石邦哲藏书之外,又于绍兴年间将家藏法书名迹摹刻入石,名《博古堂帖》,世称《越州石氏帖》。南宋陈思《宝刻丛编》卷十三中有《石氏所刻历代名帖》,是关于此帖情况的最早记载。据之可知,该帖汇刻晋唐法书二十七种,其中小楷多达十六种,摹刻十分精善,其中《乐毅论》海字本传为摹自北宋学士高绅家藏刻石,《黄庭经》为火后残石本,而多种唐人名家小字,均为他处所未见,成为后世晋唐小楷流传的重要源头。由于原石已佚,仅有零星拓本传世。至明代,文徵明、文彭父子刊刻的《停云馆法书》是刻帖中之翘楚,尤以第一卷晋唐小楷为世所重,除小字《麻姑仙坛记》取南城本外,其余皆以宋拓越州石氏本摹勒。也是从明代开始,就有好事者取文氏所刻停云馆本,或用所谓宋纸旧墨,或作隔麻,或重新翻刻,伪充宋拓。而真正的宋拓《越州石氏帖》,传世仅知三种:其一为临川李氏旧藏小楷十一种,今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其二为《柳跋洛神赋十三行》单本,今藏私人处;其三为《颜柳白米四家帖》,今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三种之中,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因其内容纯为小楷,出版最早、最多,影响最广,是宋刻宋拓法帖的典型。

Image
Image

Image
▲《东方画赞》

Image
▲《东方画赞》,局部

Image
▲《乐毅论》

Image
▲《乐毅论》,局部

Image
▲《曹娥碑》

Image
▲《洛神赋》

Image
▲《洛神赋》,局部

Image
▲《破邪论》

Image
▲《心经》

Image
▲《心经》,局部

Image
▲《阴符经》

Image
▲《阴符经》,局部

Image
▲《常清静经》

Image
▲《常清静经》,局部

Image
Image
▲《度人经》

Image
▲《度人经》,局部

Image
▲《尊胜陀罗尼》

Image
▲《尊胜陀罗尼》,局部

Image
Image

此小楷十一种,宋锦面板,蝴蝶装,册高三十六点二厘米,宽二十一厘米。清人李宗瀚题外签“宋拓晋唐楷法,越州石氏帖之十一种,静娱室珍秘”,内签为王文治为汪穀(字琴田,号心农)所题,文为“晋帖五种,越州石氏本,试砚斋藏,文治题签”,拓片题跋共计三十五开。此本原为两册,晋帖五种(《黄庭经》《东方画赞》《乐毅论》《曹娥碑》《洛神赋》),后有王文治三跋、陆恭(字孟庄,号谨庭)题跋。唐人楷帖六种(《破邪论》《心经》《尊胜陀罗尼》《常清静经》《度人经》《阴符经》),后有李宗瀚二跋、翁方纲致李宗瀚信札两件、邵福瀛(字海父,邵松年之子)题跋。据陆、李跋,前半册原为何焯(字屺瞻,号义门)旧藏,后归顾霖(字雨时,号可潜、不缁道人),再归顾孙婿陆恭;后半册原为缪曰藻(字文子)旧藏,后汪穀分别从陆、缪两家得到此二册,合而为一,继经戈心梅手归李宗瀚。册中所附翁方纲两札涉及翁向李指点购帖门径,可见乾嘉金石藏家交易的情状。又自李宗瀚、李联琇传至李翊煌,于晚清光绪十九年(1893)交由上海蜚英馆石印出版,成为著名的“临川李氏十宝”之一,也是影印技术传入中国之后,最早问世的一批碑帖善本之一。

Image
Image

距清末首度石印至今,已过百年,其间民国文明书局,日本二玄社、平凡社等均曾影印此册,据它们再翻印者更不计其数。此次出版的《宋拓晋唐小楷册》以全本原色精印,还原宋拓真实面貌,尚属首次,印刷科技的日新月异,让我们有机会全新体验这件书史名帖的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