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谢世时如何入土为安 俗话说“心里有座坟,葬着未亡人。一日念三次,情根如海深。” 说的是有哪家的老人谢世了就要举行追悼会,然后风风光光的下葬。而在农村呢,就要做道场。当然,这老人谢世是一个很庞大复杂的事情,而我今天想说的是,就是下葬那一方面的事情。 最底层的人说最底的事。所有读者朋友大家好,我是纵横阡陌,今天我想说的就是民间风俗那一方面的事情。说到民间风俗这一块,其实还是有很多的平台忌讳的,但是,这实在又是世间存在的事情,并且,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 老人谢世那几天,得请一个地仙去山上看地,这看地也是有讲究的;一是坟地要高,不比盖房子,盖房子要落凼,因为人住房子需要水源的,而坟地则讲究干爽。盖房子讲究的是坐北朝南,背风向阳,为的是温暖舒适。 而坟地则说“远对尖峰近对凹”,就是说如果山势有点高的话,那个坟的向就要对着远处的大山的尖峰。表示视野开阔。如果山隔太近,前面不是很开阔的话。就要对着山出口。 地仙,就是民间看风水的大师,盖房子,看坟地,都要请地仙,有点近似风水先生的意思。风水先生我没有接触过,是不是同一行业,我也不是太清楚。 把地仙带到山上以后,地仙就拿着一个罗盘在地上到处摆,当确定哪块地可以了,就把逝者的后代名字和出生年月日卦定,再决定坟朝哪个方向。决定了方向之后,就划出一个大概的框子。然后就是开穴的人开始在这个框子内工作,逝者的孝子贤孙在一旁边陪着开穴的人工作。 开穴,就是把埋死者的坑挖好,叫开穴。孝子贤孙,就在旁边为开穴的人端茶倒水,递烟筛酒。 开穴的人一般为四个人,有五天的工作量,每天去孝家屋里吃过早饭,就去山上开挖。如果孝家的孝子贤孙比较多的话,可能就会有几个孝家的人在山上陪着开穴的人,如果实在孝家人手不够,不在山上陪开穴的也有。不过,一般情况下,至少得有一个孝家的主人(也可能是长子,也可能是长孙,但是女人是不能陪在山上的)陪着那些开穴的工人。坑穴为一米八左右深。 坟地离家里是比较远的,如果孝家条件好,会有专车把中饭送过来。或者是接回去吃中饭。要么就是送盒饭来坟山。当然 ,不管哪种方式 ,生活都不是太差,按照过去来说,就是餐餐有肉,只是现在不只是有肉,并且还有鸡肉、鸭肉、鱼肉了。 第三天应该全部挖好,如果时间比较仓促的话,第四天上午还要修一下,因为一般情况下,逝者会做三天三夜的道场的。所以,是第四天出殡的。正常情况下,出殡也是选择在上午,上午出完殡,下午就可以掩 土了。下午掩到把棺盖遮住为止,也可以把土掩到以平地面为准的。但不能完全一次就把坟堆好。 当把死者的棺木放入到坑内以后,地仙也会来,把罗盘摆到棺木上,使棺木对着在开穴前定的那个方向摆正,然后在坟前摆上香茶净酒,贡果点心。一般情况下是倒上三杯酒,三杯茶,摆上六个小碟子,分别装上水果,瓜子,糖果饼干。点着香纸。嘴里念念有词,孝子贤孙围在坟穴的周围,一边打卦,一边接米。这种叫“粮米”,在接米的时候,也还得配合着地仙,要说着“富也要,贵也要”。然后就是杀仙鸡。(这个时候的鸡称仙鸡,一般是开啼能够鸣叫的成年公鸡)。孝子贤孙下山后,就可以往坑内填土了。 在开穴的时候,好像没有太多的细节,主要掩土是一件很关键的事情。首先,要把挖出来的土拌上石灰,一起填到坑内。然后用两柄木锤把土锤紧。木锤,土名叫“丢去”,有两头,一头是圆形的,一头是锥型的,当那些拌石灰的土填到坑内的时候,就要圆的那一头先锤一遍,然后再用锥形的那一头再重复一遍。石灰有吸水、防水、隔水等作用。 每一层土都拌着石灰,每一层土都用木锤子锤两遍,锤紧。当平到地面以后,这样的石灰就要加点水,先堆起一近似与房子瓦面相同的样子。然后用早就准备好的木棒斜着锤紧,锤得要像瓦巢一样,专业术语称之为“练瓦”,大意就是坑内不能存水的样子。因为存水的话对棺木不好,因为棺木都是木的,而那种木是松木,是不能浸水的。 最后完工的那天,晚上的菜也会更加的丰富,吃完饭以后就是每人打发一条烟。一块毛巾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