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音芳华•声生不息——祝贺毕春芳艺术馆落成开馆!

 cxag 2022-07-15 发布于辽宁

图片


7月14日,在毕春芳先生诞辰95周年之际,宁波鄞州区在毕春芳的故乡仇毕村隆重举行“越音芳华·声生不息”毕春芳艺术馆开馆仪式,省市区三级领导代表及毕春芳儿子吴越先生出席剪彩,毕派弟子丁小蛙老师、戚雅仙先生的女儿傅幸文老师等艺术家牵手宁波小百花越剧团、鄞州越剧团献上一场别开生面的“越音芳华”毕派艺术演唱会

长按识别二维码看直播回放

吴越:希望毕春芳艺术馆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人

7月13日,鄞籍越剧名家毕春芳儿子、LVMH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吴越来到宁波后,就直奔东郊街道仇毕社区,参观将于14日开馆的毕春芳艺术馆。在和戚雅仙女儿傅幸文、上海越剧院毕派小生丁小蛙一起细细观看了一圈后,吴越告诉记者,他心里是满满的感动。

图片图为鄞响记者专访吴越。

这是一个'活'的艺术馆

吴越告诉记者,还没走到毕春芳艺术馆,已经感受到那种独特的氛围:'比如前面一路走上来的展陈,看到了仇毕的发展变化,有种游子归来的亲切。'

在筹建及展陈设计阶段,吴越非常热情参与其中并出谋划策。他一直希望毕春芳艺术馆并不只是纪念母亲一个人的馆,而是要从中看到对一个时代、一代人的艺术风采的纪念:'这是之前的设计理念,我看到已经实现了,同时,它不是仅展现历史,而是活的空间,有很多功能区域和使用场地。'

最大的视觉冲击来自进馆之后,主题墙上毕春芳的那张黑白照片,同行的人都被她年轻而俊美的外形所吸引,这是毕春芳在她的代表作《白蛇传》中'许仙'的扮相。

图片图为毕春芳的儿子吴越在毕春芳艺术馆参观。

这张照片令吴越感到震撼的不仅仅是美:'她确实很美,我推测应该就是20世纪50年代初,戚毕合作的初期,那时候没有美颜之类的说法,我母亲呈现的就是那种天然的神韵,这也能说明她为什么能在越剧人才济济的大上海脱颖而出,在舞台上持久地散发灿烂的光芒,在形象气质上就有着先天的优势。'

吴越还联想到,20世纪70年代末,戚毕重返舞台复排《白蛇传》的情景:'当时我母亲是一人演完了'许仙’的全场,戚老师和她的弟子前后场合演的'白蛇’,从中看到了艺术的一种传承。'

重返舞台后的毕春芳、戚雅仙,知名度更高,粉丝更多,而在很多戏迷心目中,毕春芳的形象大多是中年甚至是老年了,主题墙上这张70年前的黑白照,让人看到了正当好年华的毕春芳。

开馆是开始,不是完成

吴越在参观中仔细地看一些老照片,'这是很有意思的事,如果对她们不熟悉,或不仔细看,是辨认不出来的。'

一张1950年秋东山越艺社赴北京观光演出的老照片,人很多,打扮又中性,吴越能一一辨认出那些艺术名家,包括后来成名的金采风等人。他说那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听母亲一遍遍讲过:'这是越剧第一次到北京演出,她跟随范瑞娟、傅全香到北京怀仁堂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经典大戏,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她和范瑞娟分别演前后半场的梁山伯,傅全香从头到尾演祝英台。'

正是那次演出成功后获得的鼓励和底气,才有了不久毕春芳离开东山,与戚雅仙一起开创合作越剧团新局面的佳话。

图片

图为毕春芳艺术馆。

在吴越看来,毕春芳艺术馆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故事的空间,艺术馆的开馆,是一个新的开始,不是完成:'鄞州建设毕春芳艺术馆,这件事对于毕春芳的亲友、戏迷以及更广泛的群体,都是一件高兴的事,因为这个馆已经超越了毕派、超越了剧种、超越了艺术,是一种社会行为。我们期望的正是持久地跟社会互动,去吸引年轻人,打动年轻人。'
为此,吴越表示,他会尽自己所能,做好传承与沟通工作:'我跟毕春芳艺术馆,跟鄞州,跟宁波,是血脉相通的,而每个像我这样的中年人都会面临承上启下的责任,我知道在我前面的是什么,我会把我知道的告诉年轻人。相信未来有很多可能性,毕春芳艺术馆跟大家的互动一定值得期待。'
仇毕村文化教育活动中心-西北门
点击地图可快速搜索
毕春芳艺术馆所在地宁波市鄞州区仇毕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