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为纯文字版—— 某: 我发现,如果不再排斥情绪,与自己相处似乎就更容易一些 某: 把情绪看作自己的一部分,与自己呆在一起,与自己的情绪呆在一起 小裴: 对 小裴: 对自身生出的念头和情绪,都不抗拒, 小裴: 只是任运自然 小裴: 在一起,和所有的一切在一起 某: 刚开始有点难,觉得很不舒服,总想想办法让自己开心点,总到处去抓取,到外面去想办法试图扭转情绪 某: 但养成与 一切在一起的 习惯以后,反而轻松和放松很多 小裴: 想要去追求开心和快乐,说明内心已经在抵触不开心的情绪, 某: 是 小裴: 只需要接受它,自然就恢复平静 小裴: 允许它, 某: 对 小裴: 其实说“允许”和“接受”,也是不恰当的 某: 对呢 小裴: 就是一个“知道” 小裴: 自自然然的知道 某: 嗯,是呢。 某: 而且我觉得这个方法可以应用在一切事情上。 小裴: 就像一个老人看着一个打闹的小孩一般。 某: 工作上、生活上、股票上、关系上 小裴: 现在不是流行说“底层逻辑”嘛 小裴: 这就是人的底层逻辑 某: 底层逻辑改变顶层架构 某: 小裴: 各个层面玩的溜的人,都有这个状态 某: 是呢 某: 我觉得如果尝试和自己的身体呆在一起,其实就在尝试和心在一起了 小裴: 也是无处不在 某: 现在世界上已经有成功的心脏移植的手术案例,甚至有将猪的心脏移植给人的 某: 不知道心脏移植对于寻找自己的内心有木有影响 小裴: 物质心,和本心不是一个心, 小裴: 这个概念要清楚 某: 小裴: 很多时候说的“心”的意思不一样 小裴: 有对应关系,因为情绪和身体是有连结的 小裴: 比如我们常说的“用心做事” 小裴: 这个心难道是用心脏吗 某: 嗯,可能器官这个心,主要是功能,而本心的心,才是一个人的灵魂 某: 小裴: 灵魂,觉,本心,佛性,菩提,道, 小裴: 这是说的一个 某: 嗯嗯,我也是这样理解的。 小裴: 真主,般若等 小裴: 用的名称各式各样 小裴: 就像橘子和桔子 小裴: 因为每个个体的差异性,说出来的话就各种各样 小裴: 关于真理的描述也是一个道理 某: 嗯,是呢。 小裴: 所以,提到“心”的时候,要清楚说的是啥 小裴: 有时候指的是“头脑”或“思想” 小裴: 甚至只是一个“念头” 某: 我分不清楚头脑的想法和心里的想法 小裴: 想法都是属于头脑的 某: 我现在发现,如果这个想法是倾向于感受,譬如来自于身体,实实在在的感觉得到的,似乎就要真实一些。 如果不是感受,貌似就头脑的多一些,很多都是幻象 小裴: 身体是感觉,思想层面的是念头, 但是你对感觉的判断和描述也还是思想 某: 嗯,貌似是的 小裴: 心是那个如如不动,了了分明,她是个大载体 小裴: 这里说的“心”是指本心, 某: 嗯,那个不动的就是 小裴: 但是一切的想法和念头及感受,归根到底还是从本心上生出来的, 小裴: 这就叫无中生有 小裴: 因为本心是无形无相,无内无外,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小裴: 如如不动是本来,了了分明也是本来, 小裴: 这也只是比喻 小裴: 说不动是它,动的也是它, 小裴: 说黑的是它,白的也是它 小裴: 佛教以空喻“性”,所以经常用“空性”来代指 小裴: 因为她的性质如虚空一般, 小裴: 包含一切,又不占有一切, 某: 所以我们要一直去找那个如如不动的空性,与它建立链接 某: 也就是基督教里的寻求神 某: 王阳明的致良知 小裴: 然而真实的“自性”,确是空有不二 小裴: 空是她,有也是她 小裴: 良知,就是那个知道, 小裴: 你试着去体会一下,知的“性”和“空”的性是不是一样的, 小裴: 这个“知”,它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 小裴: 你每天经历的一切事情,不管是外在的还是内心的,它是不是都知道 小裴: 你睡着了,也还是知道自己在睡觉 小裴: 知道自己在吃饭,知道自己在走路, 小裴: 知道自己在上班,知道自己在生气, 某: 魔怔的时候就不一定知道自己在吃饭在睡觉 小裴: 知道自己在看手机,知道自己在开心 某: 小裴: 那个就是跟着妄念跑掉了 小裴: 即是如此,你也还是知道自己不知道 某: 譬如在极端忙,忙到废寝忘食的时候;或者受到比较大的情绪刺激的时候 某: 脑子在说,哎哟喂还没吃饭 小裴: 它就像一面镜子,一晃一下,你就“哎,我刚怎么怎么了” 某: 对,这个有点像 某: 就是这样 小裴: 你清楚的知道自己起的念头, 小裴: 不用分是脑子还是心, 小裴: 就是一个知道 小裴: 它没有分别,它只是像镜子一样,来了就照,照完就没了 某: 有点懂了 小裴: 所谓的“随缘应物” 某: 难怪叫“照见“ 某: 照见五蕴皆空 小裴: 对呢 小裴: 行深一点 小裴: 就能照见皆空 某: 照出来,发现它们是空的。都是虚空,妄想 某: 是呢 小裴: 对,这就是实修了 某: 懂了 小裴: 不断的去“知”,这就是在行 某: 懂了 小裴: 所以,当你在“知”的时候就是在行道, 要行的道,就是去“知”, 故,知就是行,行就是去知, 某: 对呢 小裴: 如此,知行本就是一 某: 去”知“的过程就是在拿镜子去”照“的过程 小裴: 不用再去弄一个什么“知行合一” 某: 所以知和行就同个东西 某: 是呢。 小裴: 因为,本就是一 某: 是呢。 小裴: 老是想着去“知行合一”,会把人弄分裂的 小裴: 即是要合一,从根上就是一 小裴: 这个弄清楚了, 某: 嗯。 小裴: 万事俱休 某: 这个明白了 某: 懂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