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观近鉴宋朝人•91•言行不一的书画收藏家:楚昭辅

 文石斋 2022-07-15 发布于河北

远观近鉴宋朝人·91·言行不一的书画收藏家:楚昭辅

 楚昭辅(915-983),字拱辰,宋州宋城县(治今河南商丘睢阳区西南)人。宋史·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十六》有传。《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曾巩撰《隆平集·卷九·枢密》、南宋王称著《东都事略·卷二十五·列传八》亦记有其事。

本传记,昭辅年轻时在永兴军节度使刘词帐下做事。后周显德二年(954)七月刘词去世,昭辅辗转来到汴梁。期间请一位名叫刘悟的盲人卦师为自己卜卦,刘悟用蓍草为他占卜,根据卦象说:“你会遇到贵人,到时候见到身材高大魁伟、下颌方圆、宽大的人,就是你的主公,你要小心谨慎地服侍他,会因他得到很高的地位。”后来昭辅见到宋太祖,发现太祖的样貌和刘悟所说一模一样,就投奔太祖,做了太祖的亲随。昭辅一向以有才干著称,又倾心归附,太祖很信任他。北宋著名画家苏汉臣原作、元代钱选临摹、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太祖蹴鞠图》,画太祖与其弟宋太宗踢球,旁边有赵普、楚昭辅、党进、石守信等四位宋朝开国元勋观看,其中年少无须者即为昭辅。

后周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三晚,陈桥兵变发生,宋太祖被官兵“推戴”为皇帝,部队回返京城汴梁。当时宋太祖的母亲杜氏住在汴梁家中,太祖很担心母亲,派昭辅先行回城,探察母亲和家人的情况。昭辅见到杜氏,向杜氏详细报告了太祖被官兵推戴、做了皇帝的过程,杜氏的心才安定下来。

宋朝建立的第一年即宋太祖建隆元年(960),昭辅被任命为“军器库使”。四月,忠于后周的昭义军节度史李筠举兵抗宋,五月,太祖亲讨李筠,九月,后周太祖郭威的外甥、驻守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起兵反叛,十月,太祖亲征扬州。太祖两次离京,都任命昭辅为维护京城稳定的“京城巡检使”。

建隆四年,昭辅出任代理扬州知州,期间出使南唐。出使归来,太祖指示昭辅清点国库之一“左藏库”储存的金银和可做货币使用的丝织品“帛”,昭辅用了几天时间清点完毕,逐事逐项向太祖汇报,太祖非常满意。开宝四年(971),太祖因昭辅精于计算,任命他为“左骁卫大将军”,代理略似今之财政部的“三司”的主官、地位略低于宰相、枢密使、有“计相”之称的“三司使”。昭辅执掌全国财政大权,但勤劳正直,没人敢以私事求他。

开宝六年,昭辅升任国家最高军政机关枢密院的副职枢密副使。九年,代理宣徽南院使。

太祖去世,宋太宗继位的第一年即太平兴国初年(976),提拔昭辅为枢密院主官枢密使。三年,升昭辅职衔为“检校太傅”。四年(979),太宗亲征北汉,昭辅随军出征,五月,攻灭北汉。十月,太宗论功行赏,再升昭辅职衔为“检校太尉”。不久昭辅因脚部生病请假,太宗亲自到昭辅家中看望。太宗看到昭辅的家宅低洼狭窄,指示有关部门为他扩建,但昭辅担心侵占百姓的土地,不愿扩建,坚决推辞。太宗很为昭辅的想法高兴,赐予他白银一万两,让他从别处购置房产。昭辅在家养病将近一年,没有提出辞职,太宗也不忍罢免他,一年多后才任命石熙载为枢密使,接替昭辅的职务,改任昭辅为“骁骑卫上将军”(虚职)。

太平兴国八年十二月(983年1月),昭辅去世,享年六十九岁。宋太宗特意为他停止办公,派出宫中宦官护送他的棺椁归葬到他的家乡,赠予他“侍中”职衔。

昭辅有两大爱好:一是积攒钱财。昭辅一生受到太祖、太宗两朝的赏赐数以万贯计,全都堆在一起积存,曾经带宾客故旧到自家仓库参观,说:“我没有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只不过因为遇到机会,追随皇帝,得到了这些钱财,我也不过为国家看守它们,等将来老了,还会献给皇上。”但昭辅其实性情吝啬,当他不再担任枢密使,却把这些钱全部买了上好的土地、宅院,当时的人们议论起来都很鄙视他。

昭辅的第二大爱好是收藏字画,与后周、宋太祖时的宰相王溥等人同为北宋初年的书画收藏家。北宋郭若虚著《图画见闻志》记:“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宋朝攻打南唐,昭辅任扬州知州,调发军饷,筹集粮草,供应前方很多物资。宋太祖登录他的功劳,准备提升他的官职,昭辅却因听说南唐后主李煜的宫中收藏有很多书画,提出不要官职,只求赐予书画。太祖很欣赏昭辅的这一志趣,赐给了他名家书画一百卷,这些书画多有李煜的鉴赏图章和唐代名人题跋。昭辅死后,这批书画有所散失,他的族人楚泰熙后来担任掌管国家祭祀活动的太常寺长官“太常寺卿”,曾着意搜求购买,藏有唐代江都王李绪所画的马、著名画家韩滉所画的牛以及王维画的《辋川样(图)》等名作。

后世之人对昭辅评价不高。南宋李焘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二》记,昭辅忠诚谨慎,但没有什么才略,而且性情吝啬;《宋史》传后之“论”说,昭辅在陈桥兵变时能受宋太祖指派探望自己的母亲,必有值得托付的长处;做管理全国财政的三司使,善于计算,人们不敢求他办私事,也可称廉正。但在对待钱财上却空说大话,得了个“言行不一”的名声,这是何苦来呢?只有《东都事略》的作者王称给予了他全面的正面评价,说他性情勤谨正直。

我则觉得,观鉴昭辅一生行迹,公大于私,功大于过,“瑕不掩瑜”。但正如《宋史》撰者所说,有些事,“何苦来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