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观近鉴宋朝人•125·陈承昭:士为知己者用?

 文石斋 2022-07-15 发布于河北

远观近鉴宋朝人·125·陈承昭:士为知己者用?

陈承昭(888-961),江表(长江以南地区即江南)人,《宋史·卷二百六十一·列传第二十》有传。

《宋史》本传记,承昭在南唐第二位皇帝李璟(《宋史》写作“李景”)在位时(943-961)任保义军节度使,后周世宗征伐南唐淮南地区,李璟任命承昭为濠、泗、楚、海等四州“水陆都应援使”。后周军攻下泗州,引兵东下,世宗命令赵匡胤率领数千军兵为先锋。赵匡胤率部在淮水岸边与承昭及其所部遭遇,将承昭击败,追至山阳(今河南焦作山阳区)北边,赵匡胤亲手擒获承昭,将承昭献给了周世宗。周世宗释放了承昭,且任命他为“右监门卫上将军”,赐予他锦袍、银带,后改任“右领军卫上将军”,在西京洛阳“分司”即中央机构在洛阳的分部工作,实际做了只领取俸禄、没有实际职任的闲官。

宋朝建立,承昭入朝拜谒新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认为承昭通晓水利,派他督治惠民河(即通过汴梁城内的汴河)、五丈河(也通过汴梁城),以通畅漕运,翌年即宋朝建立的第二年、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工程完成,汴梁人都因之得到了益处,宋太祖赐予他铜钱三百贯。承昭向宋太祖进言,说他的女婿王仁表还在南唐,请求宋太祖将王仁表要到宋朝。宋太祖给李璟写信,要求李璟把王仁表送来汴梁,王仁表归宋,历任禁军左、右神武军将领“统军”。

建隆四年(963)春天,宋朝大规模征发京城汴梁附近州县数万壮丁,修整河堤,宋太祖再次指派承昭总管工程建设,又派他监管各部禁军军兵的数千子弟,在汴梁外城正南门“朱明门”外开挖水池,教习水战。

开宝二年(969)二月,宋太祖征伐北汉,承昭跟随。北汉都城太原城高墙厚,宋军攻城至闰五月仍未破城,宋太祖为此很是懊恼。“习知水利”的承昭向宋太祖献计,“您手边就有千万大军,何不利用?”宋太祖问承昭:此话何意?承昭指指流过太原城南的汾河,建议掘开汾河堤坝,放水灌城。宋太祖大喜,立即派出部队,先是在汾河筑坝,堵住河水,待水量够大,掘开汾河北堤,放水灌城,太原“城危甚”,可惜虽然太原南城墙被冲毁一段,宋军仍未能攻入城中,且此时宋军师老兵疲,契丹又来增援北汉,宋太祖只得班师回朝,灌城之功未能成就。宋军离开后,援救北汉的契丹将领韩知范说:“如果宋朝知道先用水浸城,泡着城墙,再晾一晾,城墙就会松散,那样太原城就很容易攻破,太原城里也就没有活人留下了!”

此后多年,承昭曾连续多次受宋太祖之命治理河堤,堵塞黄河、汴河等大小河流的决口。

乾德五年(967),承昭升任右龙武军统军。

宋太祖开宝二年(969),承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朝廷赠予他“太子太师”荣誉职衔,宋太祖特意派出宫中使者协助办理他的丧事。

《宋史》撰者照例没有在传后之“论”中评价承昭。

我觉得,承昭在南唐做将领时被宋太祖生擒,大约很是佩服宋太祖,所以在宋太祖建立宋朝后,发挥自己的专长,尽职尽责为宋朝效力,朝廷让整治河道就整治河道,让训练水军就训练水军,随宋太祖征伐北汉,又献计引水灌城,而宋太祖对他也很优待,他请求将女婿招至汴梁,即写信给南唐,将其要来,且可能连带要来了他的其他家人——《宋史》本传最后记,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朝廷录用其孙子陈宗义为皇帝侍卫“三班借职”,说明他的儿子也进入了宋朝,没有在其被擒、投降后周后在南唐遇害。

作为南唐的将领被后周俘虏,在后周不被重用,只在“陪都”做无职无权的闲官,宋朝取代后周,生擒自己的后周将领做了皇帝,却看重自己的专长,起用、重用自己,承昭大约有“士为知己者用”的心理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