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观近鉴宋朝人•143·不“贞固”窦贞固

 文石斋 2022-07-15 发布于河北

远观近鉴宋朝人·143·不“贞固”窦贞固

窦贞固,字体仁,同州白水(今陕西白水)人,《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有传。

本传记,贞固出身于文人世家,他的父亲窦专,在后唐使曾在朝廷任职掌“侍从赞相、规谏讽谕”、官阶正四品下的“左谏议大夫”。贞固小时候就能作文章,后唐同光年间(923-925)考中进士,出任万全县(今河北万全)主簿。主簿,古代官名,隋、唐以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因为长官的亲吏,权势颇重;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隋、唐三省六部不设主簿,惟御史台、诸寺等署有之,唐代州衙以录事参军取代主簿;南宋中期后,御史台也不设主簿;元代诸寺、监、院有关人员或称主簿,或改称典簿,县主簿简称为簿;明、清太仆、鸿胪二寺及钦天监称主簿,太常、光禄二寺及国子监称典簿,县署则仍称主簿。古代县衙一般只设县令、县丞、主簿、县尉等四名“在籍”即国家登记在册、发放工资的官员,其他人员均为“吏”,国家不发工资,上班属于“义务劳动”。主簿作为知县的佐贰官,别称“书记”、“三尹”等,官阶正九品,主管户籍、文书办理等事务。

在万全任上,贞固的母亲去世,贞固辞去官职,为母亲守孝,三年守孝期满,被授予河东节度使(治今山西太原)府“推官”职务。当时后晋高祖石敬瑭正担任河东节度使,认为贞固清廉耿介,很看重贞固。后晋天福元年(936),石敬瑭取代后唐,建立后晋,提拔贞固为户部员外郎、翰林学士,后又任命贞固为自己的文字秘书“中书舍人”。

天福三年(938),石敬瑭下诏,命令百官“上封事”,上封事是古代臣下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漏,所以称之为“上封事”。贞固在所上“封事”即奏章中首先说明为国之要,进贤是先,明君在位,必先察识、重用人才,建议石敬瑭说:“陛下刚刚建国,宜求多士,请下诏百官,命令各部门议定一人,说明其有何能识,适宜任何职官,朝廷根据推荐意见加以任用。如果其人能与推荐意见相符,果然是人才,就对荐举人给以奖赏,如果被荐举人与推荐意见相背,或者任官后徇私舞弊,则将荐举人贬职,这样自然官由德进,位以才升。”石敬瑭看了贞固的奏章,深深认同,命令有关部门将贞固的意见作为“令典”即制度、规定执行。第二年,贞固改任国家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台”的长官“御史中丞”,并与太常卿崔棁、刑部侍郎吕琦、礼部侍郎张允共同制定正冬朝会礼节、乐章及百官参加朝会的列队行列、跪拜仪式。后历任刑部、门下省侍郎。

天福七年(942),石敬瑭去世,后晋少(出)帝石重贵继位,升任贞固为工部尚书,再升礼部尚书,“知贡举”,即主持在京城举行的进士考试“会试”。按旧有的制度,进士考试在夜间进行,以烧尽三根蜡烛为时限。后唐长兴二年(931),改为在白天进行,贞固认为,白天考试时间短,不足以发挥参加考试的举人的才能,请示少帝恢复夜间考试。此科会试考录进士公平适当,得到了当时舆论的称赞。其后,贞固改任刑部尚书,又离开朝堂,出任颍州(治今安徽阜阳市颍州区)团练使,一年多后,回朝再任刑部尚书。

后晋少帝继位后,拒绝向帮助石敬瑭攻灭后唐、石敬瑭称为“父亲”的契丹国主耶律德光称“祖父”,契丹攻灭后晋,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攻入汴梁,建立后汉(947),贞固与礼部尚书王松率领后晋百官在荥阳(今河南荥阳)西迎候刘知远,刘知远亲切慰问贞固等人,交谈很长时间。刘知远当了皇帝,建设皇家宗庙即“太庙”,认为自己是汉朝皇室后裔,才建国号为“汉”,并认定东光武帝刘秀为自己的始祖,决定在太庙供奉刘秀和自己的四代祖宗,下诏命令群臣商议有关礼仪。贞固上言说:“按照《礼记·王制》的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礼记·正义》说:'周之制七庙者,太祖及文王、武王之祧与亲庙四也。’又说:'七庙者,据周也。有其人则七,无其人则五。’至光武中兴,及魏、晋、宋、齐、隋、唐,或立六庙,或立四庙,盖建国之始,未盈其数也。《礼》曰'德厚者流光’,此天子可以祀六世之义也。今陛下大定天下,重兴汉祚,旁求典礼,用正宗祧,请立高、曾、祖、祢四亲庙,至于自古圣王祖有功、宗有德、更立始祖在四庙之外,不拘定数,所以或五庙或七庙。请尊汉高祖、光武帝为始祖,法文王、武王不迁之制,用历代六庙之规,合乎典礼。”刘知远采纳了贞固的意见。

但有人议论,天子建国,各从其所起,尧自唐侯,禹生大夏是这样;立祖庙都是追奉始祖立国之功,商之契,周之后稷,魏之武帝,晋之三庙是这样。刘知远起兵太原,而追认两汉立国皇帝为远祖,只是因为刘知远与其同姓,非常不合立祖庙的原意,而贞固又认为只是寻常百姓的刘知远的四代祖宗是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的后裔,更错得离谱,刘知远立祖庙,只设四代祖宗牌位、按规矩祭祀即可,别的都不合礼制。但不久贞固还是升任吏部尚书。

起初,刘知远与贞固同为石敬瑭的部下,二人相处很投合,后汉建立,曾在河东节度使幕僚的苏逢吉、苏禹珪越级做了宰相,刘知远担心人心不服,想任命资历深的后晋旧臣做百官之首,觉得贞固持重寡言,有很高声望,于是任命贞固为司空、门下侍郎、平章事、弘文馆大学士,即首相。贞固少年时曾中蛊,好像有东西赘在喉中,经常梗住喉咙。在受任宰相当天,忽然严重呕吐,结果吐出一个状似蜥蜴的东西,毒气充满接呕吐物的银盘,任命将这东西拿到大街上焚烧,百步以外都能闻到臭气,人们都感到很惊异。

后汉乾祐元年(948),刘知远去世,后汉隐帝刘承祐继位,加升贞固职衔为司徒,改贞固原籍永安乡为贤相乡,班瑞里为勋贵里。但隐帝继位后,大臣杨邠、史弘肇、王章结党,放纵专横,欺凌隐帝,贞固不能阻止,只是端庄自持。

杨邠、史弘肇等人鼓动后汉隐帝诛杀枢密使郭威等武将、节度使,郭威起兵叛汉,进兵至汴梁城郊,贞固与苏逢吉追随隐帝迎战郭威失败,苏逢吉仓黄自杀,贞固到郭威营中拜见郭威。郭威称奉刘知远李皇后命令,委派贞固与苏禹珪、王峻同掌军国政事。

郭威废后汉,建立后周(951),加升贞固职衔为“兼侍中”,因任命冯道为首相,改任驻为监修国史。不久,贞固罢相,改任“守司徒”虚职,封爵位为沂国公。后周显德元年(954)郭威去世,周世宗继位,任命范质为司徒,贞固被罢去所以职衔、爵位,到洛阳居住,成为按规定向国家缴纳赋税、贡献劳役的平民。贞固不能忍受,向洛阳留守向拱请求免除,向拱“不听”。

宋太祖取代后周建立宋朝(960),贞固以前朝“三公”的身份到京城汴梁祝贺,找留任的后周宰相范质,请求出任东宫“三少”即太子少师、少傅、少保职位,参加朝会,但范质没有为他上奏。

求职无望,贞固返回洛阳,放旷山水,与一些平民一起,携妓载酒,自娱自乐。宋太祖开宝二年(969),贞固得病,为自己写了墓志后去世,享年七十八岁。

《宋史》传后之“论”将贞固与李穀、边归谠、李焘归在一起做了评论,认为他们或在朝堂,或是皇帝侍从,身受皇帝宠信、重用,作为国家社稷的依赖,却屡事异姓,不能以名节定生死,失去了人伦道义。

贞固的字义,有“守持正道,坚定不移”之意,我觉得,贞固虽然名叫贞固,观鉴他的行事,却难称贞固。身死之前,贞固为自己写了墓志,墓志是用来总结墓主的一生的文字,这篇墓志,目前还没有看到,不知他写了什么?会写些什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