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观近鉴宋朝人•147·“五退”王易简

 文石斋 2022-07-15 发布于河北

远观近鉴宋朝人·147·“五退”王易简

王易简(885-963),字国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宋史·卷二百六十二·列传第二十一》有传。

本传记,王易简是官宦世家子弟,他的曾祖父王朏(fěi),在唐朝曾任剑州(治今四川剑阁县普安镇)刺史,祖父王远,曾任连州(治今广东连州)刺史,父亲王贯,曾任唐州(治今河南唐河)刺史。易简虽生于世家,但从小就很好学,善于写诗,性格孤高,不随流俗,很难与世人相合。唐僖宗广明元年(881)年末,黄巢起义军攻破长安,唐僖宗逃往四川,易简避往华山隐居。

五代的第一代后梁乾化年间(911-915),后梁的建立者朱温的儿子、邵王朱友诲任陕州(治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节度使,易简想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陕州府城,准备由府衙送往长安,朱友诲赠送易简铜钱二百贯。第二年,易简考中进士。但考中后易简却没有参加工作,而是回到华山,继续隐居。

其后,邠州(治新平,今陕西彬州)节度使兼观察使韩恭聘请易简担任监察所属州郡官员善恶的“观察支使”。韩恭卸职,华州(治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节度使李保衡聘请易简担任幕僚“从事”。一年多后,尹皓取代李保衡到华州任职,仍然聘用了易简。尹皓到华州时,恰逢朱温的次子朱友珪弑父篡位,朱温的养子、河中(治蒲州,今山西永济蒲州镇)节度使朱友谦不服朱友珪,叛投后唐,攻打华州,战事危急,城中的人都很害怕,请求在内城门外修筑“月城”即围绕在城门外的半圆形小城,以加固防护。尹皓仗着自己勇敢能战不听,还下令说:“如果有人再敢来说,就斩首!”易简没有被尹皓吓到,反而坚持请求尹皓准许施工,尹皓终于答应。城中上下赶紧施工筑城,刚刚完工,华州的外城就被朱友谦的部队毁坏,军民靠着新修的月城得以保全。当夜,因不能继续攻城,朱友谦撤军。战后尹皓去世,易简再次回归乡野。

很长时间后,后梁朝廷征召易简为秘书省下属机构“著作局”的主官“著作郎”。任职数月后,易简弃官而去,第三次退隐。

后后梁又征召易简,任高级谏官“右拾遗”,但易简在给后梁末帝朱友贞上书时触怒了朱友贞,被赶出朝堂,出任邓州节度使府主管刑狱之事的官员“节度推官”。

后梁龙德三年(923)十月,后唐攻灭后梁。后唐同光三年(925)九月,后唐魏王李继岌征伐前蜀,宰相郭崇韬任招讨使,聘任易简为负责巡察治安的官员“巡官”,后改任魏王都督府主管文书的属官“记室参军”。后唐天成元年(926),后唐明宗李亶做了皇帝,洛阳节度使罗周恭聘任易简担任了掌管军政、民政之事的机要秘书“掌书记”。后罗周恭卸职,易简第四次退隐,到华阴(今陕西华阴)闲住。在华阴期间,易简作《小隐诗》二十首,并在诗前写了序,表达了自己乐于隐居的志向,被很多好事的人传播、吟诵。

后唐秦王李从荣听闻易简的名声后很看重他,对宰相冯道、李愚说:“易简有才,怎么适合久居外地。”奏请朝廷征召易简为礼部祠部司次官“祠部员外郎”,后改任工部下属机构“水部”的主官“水部郎中”、皇帝的文字秘书“知制诰”,升任掌管诏令、参与机密、决断政务的中书省长官“中书舍人”。

后晋取代后唐的初年即天福元年(936),赐予易简只有宰相等最高级别官员才能穿戴的紫色官府、金鱼袋,担任弘文馆、史馆的主官“判弘文馆、史馆事”。后晋的创立者后晋高祖石敬瑭处理政务追求快速有效,易简写了奏章《渐治论》,对石敬瑭加以劝谏,石敬瑭下发诏书,对易简给予表彰,并把《渐治论》交给史馆存档,以备将来写进史书。

后晋一度废除翰林学士之职,易简兼任为皇帝起草诏书的部门长官“知内制”,又任国家最高监察部门御史台的长官御史中丞,后历任尚书省副职“尚书右丞”、吏部侍郎、尚书左丞、吏部主官官员任命、升降的部门“判吏部铨”(简称“铨司”)的主官“判吏部铨”。在吏部任职期间,易简曾经向石敬瑭进言:“国家考察官员有详细、明确的规定,但地方官衙的官员很少有人熟悉,吏部给各地发送文件,地方官员不明白规程,以致到京城接受考察的官员都要亲自寻求简历范本,传写稍差,就被退回,往来跋涉负担沉重,令人怜悯,请从现在开始指定吏部负责考察官员的'南曹’研究制定简历范本,并写明升降条件,下发各地,存放官衙,每当有官员任职期满,需要到京城接受考察时按范本书写简历。”石敬瑭采纳了易简的建议。

后晋刚建国时定都洛阳,两三年后迁都开封,尚书省的办公地点台省低洼狭窄,易简向石敬瑭奏报,根据旧例,尚书省有修缮费用,为尚书省争取了每年2000贯的资金,修缮了官衙,添置了办公设施,号称称职。

后周取代后晋的初年即广顺元年(951),易简升任礼部尚书,但后周朝太祖郭威祖上的名字中有“简”字,需要避讳,易简只得去掉名字中的“简”字,改名“王易”。这年冬天,将吏部的三个考察官员的部门合为一个,郭威命令易简代理部门长官,不久,改任刑部尚书。郭威计划到开封城郊举行祭天大典,任命易简代理兵部尚书,配合活动,其时郭威又为自己的高祖、曾祖、祖父、父四代祖庙献封号,又任命易简为封赠活动的副使。广顺三年(953)正月,郭威去世,易简担任为郭威修筑“山陵”即陵墓的副使。后周显德四年(947),易简向后周世宗提请告老还乡,世宗批准易简以“太子少保”职位退休,易简第五次归隐,回到了华阴家中。

宋朝取代后周的初年即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征召易简回朝,加升易简职衔为“少傅”。但易简没有入朝,而是在华阴家中建造了一鸣堂、二品楼,优哉游哉,自得其乐。建隆四年(963)四月,易简无疾而终,享年七十九岁。

《宋史》传后之“论”未对易简做出评论。我以为,易简为官一生,却五次主动退隐,这在太平盛世都属难得,在五代乱世,更不容易,而易简能在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五代时期,以79岁高龄无疾而终,非常罕见,这或许与他孤高不随流俗的性格有关,也或许更与他能够看破世事、心态脱俗有关,非常令人称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