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观近鉴宋朝人•274·谨慎清高却不能逃于低劣小气之讥:王显

 文石斋 2022-07-15 发布于河北

远观近鉴宋朝人·274·谨慎清高却不能逃于低劣小气之讥:王显

王显(932-1007),字德明,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宋史·卷二百六十八·列传第二十七》有传。

本传记,王显起初是禁军“殿前司”的小名吏员,宋太宗还是晋王的时候,曾经在宋太宗身边做事。王显性情谨慎清高,不好亲近人而态度不庄重,未尝到过市场店铺。宋太宗即位,任命王显为侍卫“殿直”,稍稍升迁为“供奉官”。

太平兴国三年(978),王显授官掌管武器的机构“军器库”副长官“军器库副使”,升掌供奉皇帝膳食的机构“尚食司”长官“尚食使”。一年多后,与郭昭敏一并生任“东上閤门使”。

八年春天,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当年夏天,升国家最高军政机构枢密院长官“枢密使”。任命下达后,宋太宗对王显说:“卿本来是儒学世家,少年遭逢战乱失学,现在掌管朕的大事,没有闲暇博览群书,能熟读《军戒》三篇,也可免于识见浅薄。”并取来这本书和开封“道德坊”宅第一处一起赐给了王显。

其后王显居位既久,事务日益繁重,枢密副使赵昌言、寇准气势锋锐,轻慢王显,王显或有失误,却始终护短不肯改进,宋太宗每每当面告诫他。

淳化三年(992)八月,宋太宗下诏严厉责备王显,将他贬任为随州(治今湖北随县)刺史,崇信军(治随州)节度、观察等使,让他离开朝堂赴任。

不久,王显改任永兴军(治今陕西西安)知军,改延州知(治今陕西延安)州。其时西北党项族侵扰宋朝,四川地区发生变乱,王显上书宋太宗李继迁“狼子野心,未可深信”,四川的叛乱应“申饬将帅,速期荡平”。

其时宋太宗下诏,沿边地区不许粮食卖到黄河以西党项族居地,河西青盐不得过界贩卖,违犯者不管卖多卖少,一律处斩。王显上书请求对卖多者依法处置,量少者另做处理,差别对待。但奏章上报后没呈送宋太宗,王显改任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市秦州区)知州。

在王显到任秦州之前,温仲舒担任知州的时候,曾劝谕少数族部落把居地献给宋朝,开拓山林,采伐树木,后来虽然朝廷把居地还给少数族,但采伐如故。王显到任后,转运使卢知翰请求朝廷按照采伐量给少数族茶、绸缎做酬报,宋太宗下诏,令王显与官员张从式一同前往规划测度。王显上言:“前者朝廷下令因李继迁献纳贡品,边城务使安静,若现在动众开拓疆境,不适宜。”提议做罢。

宋真宗咸平初年(998),王显到开封朝拜,宋真宗改任他为横海军(治沧州,今河北沧州市东南)节度使,镇州(治今河北正定)知州。

二年,枢密使曹彬去世,王显复任枢密使。当年宋真宗在开封南郊举行祭天大典,加升王显职衔为“检校太师”。十二月,宋真宗北上大名府(治今河北大名)迎战入侵的辽军,枢密院官员只有王显与枢密副使宋湜跟随,但多数向宋真宗进言者认为王显专掌军政,并不擅长谋略。恰好宋湜在这时去世,宋真宗于是任命参知政事向敏中代理“同知枢密院事”。

三年春天,宋太宗改任王显为山南东道(治襄州,今湖北襄阳)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定州路(治今河北定州)行营都部署、河北都转运使兼定州知州。秋天,定州官民到驻军长官“驻泊都部署”孔守正处,陈说王显治理地方的情况,请求孔守正向朝廷上言,挽留王显。孔守正将官民的意愿报告给了宋真宗。

四年秋天,宋真宗任命王显为镇州、定州、高阳关三路都部署,允许他独断专决,先行事,后报告。十月,辽军入寇,前军经过威虏军(治今河北徐水西北),其时连日下雨,辽军皮制的弓弦润湿不能用,王显乘机大破辽军,斩首名王、贵将15人、军兵2万,缴获“羽林”印2枚。战后,王显奏报宋真宗,称已先奉诏在近边布阵,及应援北平(河北满城县城北)控扼之路,但不久敌人骑兵越过防御堡垒,只得迎战,虽有胜利,终违诏命,请求治罪。宋真宗写给王显“手札”,宽慰了他。

五年,王显请求退休,宋真宗“不许”,改任他为河阳三城(治今河南孟阳)节度使。在王显准备到河阳三城的时候,宋真宗又讨论亲征辽国,王显上言,“此时请复幽蓟,非计之得也”,“必欲复燕、蓟旧地,则必修文德、养勇锐,同时之利,以奉行天罚而后可。”

景德初年(1004),王显改任天雄军(治大名府)知军,又向宋真宗上言:“祖宗以来,多命近臣统领军旅。今后宣徽使,宜于文武群臣中择晓达边事者为之”,“至若临敌命将,则贵专任,出师应敌,则约束将校,使相应援。全是数者,则军威倍壮,人心增勇矣。”九月,辽国萧太后、辽圣宗亲率大军攻打宋朝,很快攻至澶州(治今河南濮阳),宋真宗商讨北上澶州迎敌,王显进献三条计策:“我方大军正在镇定(正定),辽国必不南侵,陛下只需驻跸澶州,下诏镇定出兵,会合黄河以南部队,合击之即可;若辽国母子虚张声势,以抗我军,且暗地派遣部队南攻陛下身边各部,则令镇定部队直冲敌人营帐,我军攻打敌人营寨,则敌人沿河流动作战的部队将不战而自屈;否则,我们也可派骑兵千名、步兵三千在濮州(治今山东鄄城县旧城镇)渡过黄河,横掠澶州,继之以大军袭击敌军,也可出其不意,将其击败。”且上表请求赶往宋真宗在澶州的临时驻地“行在”,宋真宗“从之”。

十二月,宋辽停战,达成“澶渊之盟”,党项族首领李德明派使者到宋朝进贡称藩,朝廷予以赏赐,且允许卖给党项族“青盐”,以救济边境地区的党项族人,都是听从王显建议后作出的决定。

三年冬天,王星患病,宋真宗下诏派宫中使者与太医前去为王显诊治。四年正月,批准王显回京城。当时宋真宗正道祖陵祭祖,王显对下属说:“我年龄、官位都已到了极致,现在天子离京,却不得望尘一拜,是遗恨啊!”说罢流下了眼泪。到京第二天后,王显去世,享年76岁。宋真宗行至郑州(治今河南新郑),听闻王显去世,派“宫苑使”邓永迁走驰道快速赶回开封为王显办理丧事,赠予他“中书令”荣誉职衔,谥号“忠肃”,录用他的两个儿子为官。

本传最后记,王显自皇帝的最低级侍卫不几年升任正任枢密使,提拔之快,一时无人与之比拟。王显在“殿前司”任吏员时,宋太祖的姐夫张永德以滑州节度使职衔任殿前司长官“都点检”,到王显由枢密使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位兼相帅,张永德由太子太师为相帅,同一天宣布任命,张永德官位反在王显之下,时人感到惊讶。旦王显居中执政,矫饰人情,厚待低职吏员,不过用下作手法自固其位,任节度使则颇为纵容部下糟扰百姓,议论的人都认为不对。

王显的儿子王希逸,字仲庄,因为父亲的恩荫受任“供奉官”,好学,尤其熟习唐史,聚书万余卷,后来由武职改任文职,以“朝奉大夫”官职实任太子府官员“太子中允”,咸平初年改“殿中丞”,实任史馆官员“直史馆”,参与修撰“宋四大部书”之一《册府元龟》,加升官职为“祠部员外郎”;王希范官至“如京副使”。

《宋史》传后之“论”说,王显因在晋王府做事,以攀附宋太宗位至高官显贵,虽然以谨慎清高自任却昧于学识,所以也不能逃于低劣小气之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