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观近鉴宋朝人·285·行事为人有颜回“45世孙”的标格:颜衎 颜衎(889-962,衎音kàn),字祖德,兖州曲阜(今山东曲阜)人。《宋史·卷二百七十·列传第二十九》有传。 本传记,颜衎自称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后世被封为“兖国公”的颜回第45世孙,少年时期学习刻苦,专攻《左氏春秋》。 后梁龙德年间(921-923),颜衎考中进士,授官北海县(治今山东潍坊市潍城区潍城西关)“主簿”,以有政绩闻名。其后,颜衎调任临济县(治今山东高青县高城镇西北2里)令。临济县有很多不合制度规定的祠庙,其中有一座“针姑庙”,当地村镇的人信奉尤其真挚,颜衎到任后,即将其焚毁。 后唐天成年间(926-930),颜衎任邹平县(治今山东邹平)令。其时符习刚到天平军(治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15里)任节度使,符习是武臣之中的廉洁、谨慎之人,到任后给所辖州县官员下发文书,告诫官员不许聚敛钱财,为自己送礼“夸官”。但不知什么原因,颜衎没有收到文书,按照旧规给符习送了礼。时间不长,有吏员控告颜衎不执行符习的规定,符习将颜衎召去,打了一顿板子。但事后符习的幕僚、属下军官都议论符习“辱及正人”,侮辱了正派人,符习非常后悔,为了弥补,就给朝廷上表,提拔颜衎做了节度使府负责刑狱事务的“观察推官”。 长兴初年(930),朝廷召颜衎入朝,任“太常博士”,符习上奏朝廷,竭力将颜衎留了下来,直到符习退休,颜衎才回到家乡,奉养父母。 但不久,房知温到青州(治今山东青州)出任“泰宁军”节度使,又将颜衎聘到幕下。房知温阴险刚愎,厚敛钱财,所作所为多有违法,颜衎每每不顾个人安危,极力进言劝阻。后晋高祖石敬瑭反叛后唐,攻入后唐都城洛阳后建立后晋,知道房知温恃仗兵力傲慢不服,对房知温心有猜忌,颜衎劝房知温入朝进贡,以求自保。其后房知温得到善终,全靠颜衎出力。房知温的几个儿子都不聪明,颜衎又劝他们把家财10万余贯献给了朝廷。石敬瑭对房知温儿子们的做法很高兴,但同时认为这是颜衎的功劳。后来房知温之子房彦儒被朝廷授任沂州(治今山东临沂市老城区)刺史,颜衎则被召入朝,任“殿中侍御史”。 不久,颜衎升官职为“都官员外郎”,充任在开封的“东都留守司”负责刑狱事务的官员“判官”,后以“检校左庶子”官职改任“河阳三城”(治孟州,今河南孟阳)节度副使,孟州知州。 在孟州任职半年,颜衎得到家信,说父亲在青州得了“风痺疾”,即关节疼痛、麻木之症,当即没有奏报朝廷就弃官而去,回家侍奉老人,不再有做官之念。 一年多后,颜衎的父亲病重,不能起身,颜衎亲手为父亲捧屎端尿,未曾稍有松懈。石敬瑭听闻后,下诏召颜衎入朝,命他以“工部郎中”官职出任侍从“枢密直学士”,且连续派出使臣,催促颜衎赴任。颜衎到京城进见石敬瑭时辞谢说:“臣没有别的才能、智术,不知何人误报给朝廷。希望放臣回家,实现奉养老人的心愿。”石敬瑭说:“朕自己了解卿,并非他人举荐。”不久,后晋废除“枢密院”,颜衎失去实际职任,只是以“本官”工部郎中参加朝会。一年后,颜衎给朝廷上表,请求回家奉养老人,朝廷授予他青州“行营司马”职务,让他就近奉亲。其后父亲去世,颜衎极其悲伤、哀痛。 不久,朝廷又召颜衎入朝,命他以“驾部郎中”官职出任国家最高财政机构“三司”所属“盐铁部”副长官“盐铁判官”,颜衎以母亲年老为由恳辞,朝廷下诏同意他“守本官”,保留“驾部郎中”官职,不承担实际工作。 不久,颜衎复出,任天平军节度副使。开运末年(947),朝廷授予颜衎“左谏议大夫”官职,实任“权判河南府”,代理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知府,之后召他入朝,任国家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台”长官“御史中丞”。其时契丹攻打后晋,丧乱之后,朝纲不振,颜衎身任御史中丞,却颇有谏官风采,曾经向后晋末帝石重贵上言:“有的官员受任御史时间不长,就外放到节度使府任幕僚,也有御史因为私心、小事请求到外地巡视,各州对其没有参拜之礼,这些人出入也没有谏官风范,恐怕时间长了四方轻视,百官行事失去准绳。请自今开始,藩镇幕僚不得任谏官,即使是亲王、宰相出任节度使,也不得奏请谏官充任幕僚;谏官除非奉旨勘察事情,不得出京,日常不处理杂务,只负责监察官员,向皇帝进谏。”石重贵下诏,节度使奏请谏官为幕僚照旧施行,其余事项接受颜衎的请求。颜衎不满意石重贵的做法,再次上表请求辞职回家侍养母亲,石重贵为安抚颜衎,改任他的官职为“户部侍郎”,颜衎坚决请求罢免自己的官职,石重贵又下诏褒奖,但颜衎坚持与母亲回了家乡。 后汉乾祐末年(950),颜衎的母亲去世,守孝3年期满,后汉隐帝刘承祐下诏,指示天平军节度使高行周护送颜衎入朝任职,颜衎以脚有病为由辞谢,没有入朝。 后周广顺初年(951),颜衎“出山”,入朝任尚书省官员“尚书右丞”,不久改任“端明殿学士”。后周太祖郭威征讨据守兖州(治今山东兖州)反叛的慕容彦超,进驻兖州城下,派颜衎前往曲阜“文宣王庙”祭祀孔子。攻取兖州后,郭威任命颜衎为“权知州事”,代理兖州知州。后颜衎回朝,任“权知开封府事”,代理开封府知府。 其时后周宰相王峻专权,颜衎和另一位官员陈观都是受王峻引用,出任职务。广顺三年(953),王峻被贬,陈观被降职,颜衎被罢实职,只保留兵部侍郎官职。 显德初年(954),颜衎给朝廷上表,请求辞职,朝廷授予他“工部尚书”职衔,准其退休。颜衎回还故里,各级官员在京城开封城门外为他饯行,冠盖相望,当时的人都为他感到荣耀。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春天,颜衎在家中去世,享年74岁。 本传最后记,颜衎写文章固守规矩,没有文采,但诚实正直,孝敬父母、尊重爱护兄弟姐妹,受到时人推重。 《宋史》传后之“论”说,颜衎“振举风宪,不避强御”,再没有别的评论,可谓“举要而言”。我读《颜衎传》,则有另一番感慨:古人讲究“以孝治国”,对尽孝的要求极高,孝子,在人们心目中也有很高的地位,汉代地方向朝廷举荐人才,就被称为“举孝廉茂才”;然而,也正因为孝能给人带来声誉、富贵,却出现了老子所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的情况(《老子·道经·第二章》),有很多人以“孝亲”自我标榜,甚至作假,能做到颜衎这样的不能说少,却也不多。颜衎自称是颜回的“45世孙”,对自己的行事为人,还是有自己的标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