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观近鉴宋朝人•314·文武双全、可称忠孝的降将:郭廷谓

 文石斋 2022-07-15 发布于河北

  远观近鉴宋朝人·314·文武双全、可称忠孝的降将:郭廷谓

郭廷谓919-972,字信臣,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史·卷二百七十一·列传第三十》有传。

    本传记,廷谓的父亲郭全义曾任南唐濠州(治今安徽凤阳)观察使。廷谓自幼好学,精于书法,善于骑马射箭,入仕任皇帝的侍从官“殿前承旨”,后改任濠州(治今安徽凤阳)“中军使”,南唐第二位皇帝、“中主”李景(璟)每每令他侦察占有中原地区的朝廷的机要事情,回朝奏报。后郭全义去世,廷谓被提拔为“庄宅使”职衔,实任濠州驻军首领之一“监军”。

    其后,后周世宗柴荣亲征南唐淮南地区,南唐屡败,濠州城中官民非常恐惧,廷谓与驻军统领“州将”黄仁谦一同设计固守。后周派间谍给廷谓送来许诺优待的“铁券”,廷谓拒绝,其时濠州城中做买卖的大多是为非作歹之徒,廷谓担心他们逃出城,泄露城中情况,将他们登记在册,集中到一座大寺派兵看守,每天给他们送吃食,让他们按着自己的手艺制造城防器具,使得后周军队始终不知城中虚实。

    后周军队见不能强攻濠州城,就在位于今安徽省怀远县东北、涡水入淮河的“涡口”建造了浮桥,命令张从恩、焦继勋二将率军看守。廷谓对黄仁谦说:“这是濠、寿(治今安徽寿县)二州的祸患。他们胜在骑兵,故利于陆战,我军胜在水师精锐,便于水战。现在正是夏季久雨,淮河水流泛溢,请给我水军二千,斩断他们的浮桥,屠了他们的城,直抵寿州城!”黄仁谦起初不同意廷谓的提议,后来不得已听从,廷谓当即率领轻便战船,悄没声地潜行到后周军的浮桥,指挥军兵砍断用竹篾拧成、联结桥板的绳索,将其全部焚毁,后周军大败,死者不可计数,廷谓顺势点燃后周军的物资、粮食后撤回。战后,廷谓因功升职衔为“武殿使”。

    后周军经浮桥之败,退保定远(今安徽定远)城,廷谓又招募壮士,扮作商贩进入定远城,侦探城中后周军多寡及守将的名字。侦察兵回来报告:“守将是武行德、周务勍。”廷谓听后说:“这两个人可以对付!”于是按名册找来民兵万余、调拨军兵五千,日夕训练,然后依据山势悄悄设下埋伏,等待攻击后周军,后周军果然到来,被打得大败,武行德单骑逃走。当时有人向廷谓进献宝贝美女,廷谓全部拒绝,只取了良马200匹,献给了朝廷,朝廷因功升任他为滁州(治今安徽滁州)刺史、“上淮巡检应援兵马都监”。

    后来后周军在寿州紫金山之战中打败南唐军,南唐军将多数归降后周,只有廷谓率领全军回守濠州,后周军来追,也没能追上。其时濠州知州想弃城逃走,廷谓止住了他。

    不久,南唐朝廷升廷谓为濠州团练使,廷谓更加修缮武器铠甲,整治营垒、护城河,经常像敌人来攻一样警惕、防备。当年秋季,后周军又来,廷谓向李景请求援助,同时与后周军联系,好言请和,声称要巩固两国的友好关系,却在夜间派出1000多名敢死队员袭击后周军营,焚烧了后周军用于攻城的“头车”、“洞屋”,后周军相互踩踏,死了很多人。

    但廷谓坚持一阵,南唐的援军却没有到来,后周军乘势急攻,廷谓无奈,将部队集结到营垒门外,极其悲痛地向南张望后投降后周。

    廷谓投降后周,到山阳(在今河南焦作市东十里墙南村北侧)谒见周世宗柴荣,柴荣特别摆宴慰劳了他,并赐予他金带、成衣、良马、器皿,任命他为亳州(治今安徽亳州)防御使、他的弟弟、濠州军将“马步都校”郭廷赞为和州(治今安徽和县)刺史。之后,命他攻打天长军(治今安徽天长),廷谓收降了天长军守将马赟,其后廷谓转任后周“楼橹战棹左右厢都监”,不久回任亳州。

    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廷谓跟随宋太祖征讨据守潞州(治今山西上党)不服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之后再任亳州知州。乾德二年964任满,改任绛州(治今山西新绛)防御使。

    乾德四年,宋朝攻灭据有四川地区的后蜀,冯瓒出任梓州(治今今四川三台县潼川镇)知州,被仆人举报贪腐,宋太祖升廷谓职衔为代理静江军(治临桂县,今广西桂林)节度使“节度观察留后”,替代冯瓒到梓州任职。当时梓州承袭旧政,在百姓中设有“庄宅户”、“车脚户”,隶属驻军军将,设有“鹰鹞户”,每天都要向官府进献野鸡、野兔,“田猎户”,每年进献皮革,又在乡村设有“乡将”、“都将”、“镇将”,轮番、交互骚扰乡里,廷谓到任后将其尽数革除。

    开宝五年972,廷谓去世,享年54岁。

    本传最后记,廷谓性情恭敬、谨慎,侍奉母亲以孝顺闻名,在母亲身边未尝不扎着腰带站立侍候。

    《宋史》传后之“论”没有对廷谓做出评价。

    但通过本传所记廷谓行迹,我们可以看出,廷谓能打仗,体恤百姓,孝顺母亲,虽然是由南唐投降后周的“降将”,却可称为忠孝之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