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瓮岭三题之三】温健康:瓮岭星语

 健康晓语 2022-07-15 发布于河北

(图片来自网络)

瓮岭星语

温健康

好不容易登上瓮岭,支好帐篷,备好酒菜,正要把酒对月,却发现瓮岭的天空是满天繁星。

手机上一查,才知我们要赏的明月在下半夜才会升起。

于是有人提议学古人“诵明月之诗”以待月。可等待三四个小时,我们腹中哪有那么多咏月的诗句?几轮下来,除了喝酒就是仰望瓮岭的星空。

瓮岭上空由群星汇成的那道银河从西南涌向东南,正是瓮岭脚下清漳河的流向。银河之外三三两两的星也闪烁着,纷纷地向我们眨眼。

我们都感叹多年来已没有看到过如此星斗满天的夜空了。

我们都蜗居在县城冰冷坚硬的钢筋水泥的狭小空间,为几两碎银忙忙碌碌,哪有一点暇闲抬起头来,与星星对语?

以我多年在县城起早贪黑的经历,古人所谓的“披星戴月”几乎成了一个传说。早晨起来迎接你的是雾霾,晚上送你回家的是通明的灯光。

我仰望星空的经历还停留在儿时的记忆里。夏天,村南的南岭场上,我仅带着个大肚兜,偎依在奶奶的怀里,我们祖孙俩望着满天繁星,奶奶给我哼着儿歌:

“天上一天星,屋上一只鹰,楼上一盏灯,桌上一本经,地上一根针。捡起地上针,收起桌上经,吹灭楼上灯,赶走屋上鹰,数数天上星。”

然后就开始指着天,给我数星星:“北斗星,亮晶晶,一个家儿七颗星……”

我现在所知道的北斗星、北极星、商星和参星,可能都还是奶奶指认给我的。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一位同伴仰望着星空,诵读着《古诗十九首》中的这首诗,问道:“哪是牵牛星?哪是织女星?”

我们都仰望着星空,面面相觑,谁也不知牵牛星在哪儿,不知道哪颗星是织女星。

牵牛星、织女星可是常在古人眼中最平常的星星呀!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这是苏轼《前赤壁赋》中的一句,其中的“斗牛”就是北斗星和牵牛星;

还有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其中的“飞星”,当然指织妇星和牵牛星了。

哪两颗星是牵牛星和织女星呢?我们仰望星空,茫然无知!

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无暇仰望星空?我们什么时候失去了认识星空的能力?

我们的祖先可是在仰望星空中成长繁荣的呀!

早在帝尧时期,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从事“观象授时”;

古人还把赤道附近的星座选出二十八个作为标志,合称二十八星座(星宿),对应九州大地。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到“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就是说滕王阁所在的南昌在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

在唐代,科举制度设有明经、进士、秀才、明法、明字、明算六科。而明算科就主要是关于数学、天文和历法的。推演天文、历法,当然离不仰望星空!

传说朱元璋得了天下,喜微服私访,了解民间疾苦。一天晚上,他又微服来到一处酒家,正要落座时,只听得对面邻座上有一人说道:“今晚帝星出宫,我主已出皇城了!”

朱元璋一听,大吃一惊,不想自己的一举一动,天下小民一清二楚。

第二天,他问刘伯温,刘伯温也说帝星离位。于是从朱元璋起,开始禁止民间学习天文历法,科举考试时也只考儒家的“四书五经”,以“八股”取士。

现在社会讲“阳光行政”,上面的一举一动都在阳光下,让大家知道,受大家监督。朱元璋唯恐人知其行迹,这也让我们知道了社会的进步和现在的美好。

从某种意义来讲,人类的文明和浪漫是从仰望星空开始的。

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号称“科学之祖”。一天晚上,他仰望星空,看出了第二天有雨,但一不小心,一脚踏空,掉进泥坑,后被人救起。

第二天,果然下了雨。人们却讥笑他只知道天上的事,却看不见脚下的坑。

两千年后,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都有意无意地为自己挖了一个坑,名的坑、利的坑、权的坑、欲望的坑,然后躺在这个小小的坑里,远离星空的浩瀚!这难道不是我们现代人的悲哀!

所幸这个夜晚,还有七个人,能暂时从自己的“坑”中爬出,来到瓮岭之巅,仰望星空,诵明月之诗,给千年的瓮岭增了一份浪漫和生动!

七个人者,分别是涉县文硕文化有限公司的老总郭文锁先生,“清漳两岸”公众号主编佛刘(刘玉凯)先生,“飞雁随想”公众号主编飞雁女士,新天铁的王钢柱先生,新北关的刘慧丽老师,县医院的程(陈)艳(叶)女士,最后,还有洒家温某人。(1782字)

岭三题之二】温健康:瓮岭日出

【瓮岭三题之一】温健康:瓮岭对月

散文佳作 ‖ 温健康:瓮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