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禾下乘凉梦”,2021年中国水稻行业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图」

 panpan研报社 2022-07-15 发布于广东
一、水稻的主要类别
照繁殖方式不同,我国水稻主要包括杂交水稻与常规水稻。杂交水稻是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但二者的优良性状可以形成互补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进而生产出的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
我国是全球第一个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而常规水稻是可以留种且后代不分离的水稻品种。常规稻和杂交水稻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可以自交留种。与常规水稻相比,杂交水稻的选育难度较高、品质相对较差,种子价格整体高于常规水稻。但由于杂交水稻结合了父本与母本的优势,使其具有穗大粒多、抗逆能力强、产量高等特点。
常规水稻与杂交水稻区别

图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中国水稻行业发展政策背景
21年20以来,我国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加大对种业的支持与保护力度,为后续种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22年国家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保障粮食供给,守住耕地红线,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政策支持下,我国种业市场环境或进一步优化,我国水稻市场竞争格局有望稳中向好。
21年20以来我国出台的主要种业政策文件

图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水稻行业产业链
从水稻行业的产业链来看,上游主要由种子、化肥、农药与农业机械行业构成,这些农资原料约占农户生产水稻约5成的成本。中游主要是水稻种植企业,进行水稻的种植与生产。产业链下游主要是大米加工环节,最终产品流向终端消费市场。在终端消费市场中,食用消费、工业消费、饲用消费是我国大米市场的主要需求来源。
水稻行业产业链示意图

图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中国水稻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1、种植面积
2011-2015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从3034万公顷增长至3078万公顷,2016-2019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从3075万公顷下降至2969万公顷。年2020,我国稻谷种植面积为3008万公顷,同比增加1.29%。21年20,我国稻谷种植面积稳中略降,同比下降0.51%,降至2992万公顷。
2011-21年20我国水稻种植面积及增速

图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2、产量
作为全球第一个成功研发和推广杂交水稻的国家,我国水稻种植逐步向高产型转变。2006-2019年,我国水稻单产从6276.3公斤/公顷增加至7056.2公斤/公顷。年2020,由于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早稻生长期间遭遇严重洪涝灾害,我国水稻单产同比下降0.21%,降至7040.2公斤/公顷。21年20,我国水稻单产达到7113.4公斤/公顷,同比增长1.04%,创下新高。
2006-21年20我国水稻单位面积产量走势

图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联合国粮农组织,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稻谷播种面积与单产共同决定了我国的水稻产量,受益于我国水稻单产的增加,据统计,21年20我国水稻产量为2.13亿吨,同比增加0.46%,产量创近十年新高。
2011-21年20我国水稻产量走势

图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3、进出口
从我国大米进出口数量来看,据统计,21年20受世界大米产量创历史新高、国内外大米价差拉大、世界范围疫情持续发生以及我国饲料粮需求快速增加等因素综合影响,我国大米进口量大幅增加,进口量达到497万吨,同比增长68.7%。出口大米245万吨,增长6.2%。
2015-21年20我国大米进出口数量统计

图片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我国大米进口来源地来看,21年20我国进口大米来源国前五位依次是印度、越南、巴基斯坦、缅甸和泰国,分别进口109.1万吨、107.6万吨、96.2万吨、79.6万吨和64.0万吨,合计456.5万吨,占进口总量的91.9%,其中首次从印度大量进口大米,主要是进口低价碎米用来加工饲料替代玉米或加工米粉食用。
21年20我国大米进口来源地进口量分布(单位:%)

图片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出口大米仍以非洲国家为主,出口国家前五位依次是埃及、韩国、塞拉利昂、科特迪瓦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出口量分别为25.0万吨、22.6万吨、19.0万吨、16.8万吨和14.8万吨,合计98.2万吨,占出口总量的40.1%
21年20我国大米出口目的地出口量分布(单位:%)

图片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4、审定品种数量
近年来,我国水稻品种试验渠道更加多元化,品种审定数量快速增加、类型更加丰富;绿色优质专用水稻品种选育和推广步伐加快,结构持续优化。21年20,国家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数量677个,比年2020增加103个,2016-21年20复合增长率为59.30%。
2016-21年20国家审定通过的水稻品种数量统计

图片

资料来源:国家水稻数据中心,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其中,我国水稻国审通过数量中,杂交水稻国审通过数量为589个,常规水稻审通过数量为88个。
2016-21年20我国水稻品种国审通过数量统计

图片

资料来源:国家水稻数据中心,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5、需求现状
近年来我国人口总规模逐年增长,总人口从2011年的13.49亿人增长至21年20的14.13亿人,2011-21年20CAGR为0.46%,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我国水稻消费量稳步增加。
2011-21年20我国人口数量及增速

图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水稻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我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水稻生产国,水稻自给率达98%左右,外围市场对我国水稻的影响相对有限,据统计,截至21年20我国水稻表观消费量为21536万吨,同比增长1.35%。
2015-21年20我国稻谷表观消费量及增速

图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6、收购价格
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水稻的最低价格制度从此拉开帷幕。2007-2015年,我国稻谷的最低收购价格逐年上涨,在最低收购价格制度的支撑下,农户利益得到了保障,种粮积极性大大提升。2015年,国家开始农业供给侧改革,首次下调了早籼稻的最低收购价格,2016年再次下调早籼稻、中晚籼稻与粳稻的价格。
年2020国家新增36.7亿元支持南方地区恢复双季稻生产,并提高早籼稻及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以提振市场预期。2022年,我国再次上调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早籼稻、中晚籼稻与粳稻的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上调0.02元/斤、0.01元/斤与0.01元/斤。在水稻最低收购价格制度下,国家可以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灵活调节水稻的最低收购价格,我国水稻市场的价格体系得到一定保证。
2004-2022年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情况

图片

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中国水稻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技术进步是提升水稻生产效率的核心驱动力,而并购整合则可以优化行业竞争格局,推动行业集中度提高。2011年以来我国水稻种业收购公司主要集中在隆平高科、荃银高科、丰乐种业、大北农等龙头育种企业。
由于选种育种存在时间长、多轮育种时间不确定等问题,水稻种植企业的研发具有投入高、耗时长、成果出产率不高等特点。同时,在主要水稻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下,中小企业难以突破大型企业形成的技术封锁。而龙头企业通过并购可以有效的扩大企业规模,加速水稻业务整合,进而推动我国水稻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增强市场竞争力。
2011年以来我国水稻种业并购部分事件概览

图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目前,我国市场中的大米企业较多,但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竞争相对激烈。据统计,年2020,我国大米加工企业前三名分别是中粮粮谷控股有限公司、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湖北国宝桥米有限公司,大米行业中的私营企业较多,且企业的规模较小,行业整体竞争格局相对分散。
年2020我国大米加工企业前二十强

图片

资料来源: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六、中国水稻产业发展趋势
1、种植规模化
小农户家庭经营仍是我国农业主要经营方式,但分散化、小规模的土地经营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大市场和国际化需求,近年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种植规模化趋势显现。
2、品种优质化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以及居民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消费需求转变,各地高度重视发展优质稻,调整优化品种审定标准,突出新品种的食用口感和绿色生态特性,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不断优化;农业农村部连续举办了3届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活动,每年评出金奖品种10~15个。此外,各地加快推进优质稻谷订单收购、优质稻米评鉴评比活动等工作,推进水稻品种品质不断改良。
3、技术智能化
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正在对我国水稻生产领域产生深刻影响,显著提升了生产者决策和管理行为的智能化;农业传感器、农业机器人、农业智能装备等技术正在加速实现对传统农业生产工具的升级改造,水稻生产技术智能化趋势加速显现。国家加速布局建设人机协同的天空地一体化数据信息采集体系和应用体系,加大农业智能装备的研发应用。当前,智能化水稻浸种催芽车间、激光平地机、无人驾驶插秧机、无人植保飞机、无人驾驶收割机以及智能化大米加工生产线等覆盖面逐步扩大,推动水稻生产全程智能化。
4、消费个性化
我国大米人均口粮直接消费量逐步减少,消费总量趋于稳定,但大米消费的个性化特别是健康安全、功能保健趋势正在显现。
5、经营兼业化
水稻生产经营的兼业化趋势愈加明显,水稻产业链的某一环节通过向前延伸、向后延伸以及增加中间环节,实现了兼业化经营,有利于增加经营收益,提高产业化程度,减少行业波动风险。如农发种业已从单纯经营种子向种药肥一体化战略加速推进,向农业综合服务商转型;种子企业通过新建、收购米厂等形式,拓展大米业务,打通全产业链;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由“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型,积极围绕“稻田”做文章,开展农耕研学、乡村旅游等活动,提升全产业链收益。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