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卡 王琴 2022年6月 上班时,每到教师节,那雪片般飞来的祝贺教师节的信和明信片总是使我感到幸福不已!随着时代的变迁,信和明信片已经逐渐被电话以及后来的短信、微信所代替。每每回想到那一个个幸福的时刻,我就有一种陶醉感。这是教师这个职业带给我的幸福! 1985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根据北师大钟敬文、启功、王梓坤等老师的提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1985年我们有了第一个教师节。 当年的教师节我就收到了很多贺卡。那年我在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送走了我教的第一届高三学生。 我1983年从扬州调动工作到大连(解决夫妻分居两地问题),经过大连教育学院对我的考核,进了大连市第四十八中学,当时这所学校是一所完中。由于只有初中毕业文凭,学校让我教初一。84年学校一位高二的老师病了,学校苦于没有老师可以代课,我自告奋勇跟校长说,我能教高中。于是在高二代课。学生对我的反应还不错,就接着教高三了。我“靠船下篙”,按照学生当时的水平(由于当时我校高中生源一般,对于这一届学生,高一年级时英语课全部时间在复习初中课程,高二年级才开始上高一课程),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动态;充分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课上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一步一个脚印地教、练,不漏过一个知识点;上课、复习、测验资料全部自己设计、刻钢板、油印讲义就有厚厚一摞……高考时我终于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第一个教师节,贺卡像雪片一样飞来。有大连当年毕业的学生寄来的贺卡,也有我以前扬州的学生寄来的贺卡等等。传达室的老大爷来办公室送信件,对我说:“你的贺卡可真多!”记得有一个当年毕业的文科班学生在贺卡上说,“老师,刚进高三,您让我们做了去年的高考题,我得了40多分,高考我的英语成绩是92分(当时英语满分100分)。不是我自诩我的英语成绩高,我是感谢您这一年的辛勤付出!听说您教的理科班同学最高分是98分呢!……”接下来的好几年,学校安排我年年教高三,每年的贺卡都很多。当时,每年如此,总想拿笔记下这幸福时刻,可总是忙得顾不上。现在来记,只言片语就记完了。很可惜,我不善于收藏,一直想保留一些贺卡,后来由于搬家、工作岗位的变动等遗失了。好在记忆中的贺卡总是给我甜蜜的回忆。 在所有这些寄贺卡来的学生中,有一位学生是每一年从不间断地给我寄贺卡甚至是贺年的年历、挂历的。不论是后来的电话拜年,短信问候等都没有阻拦她每年教师节以及春节寄给我的贺卡、甚至是年历、挂历等,直到我退休(退休后不久我便去美国教书了)。她叫L民。 1978年,我在扬州市第五中学新接了一个初一的班级。尽管在假期做了一些家访,可是对学生们还是较难一一记住。我对照学生填写的入学表上的照片和名字反复看,想记住这一张张充满稚气的脸,但是只觉得他们长得何尝相似啊!学生第一天进校报到,我排了个座次表,想让孩子们对号入座,我方便认出他们来。教室在扬州五中的一座旧大楼(我多年后回到学校时,看到此楼已经被新的教学楼所代替)的二楼,班级是初一一班, 因此教室在二楼的最西头。我在教室门口等待我的学生们的到来。第一个到来的是扎着小辫子的小女孩,穿着朴素,带着微笑,“王老师早上好!我叫L民。”“L民早!按老师安排的座位坐吧!”她看了看黑板上的座次表,就坐上了自己的座位。接着,同学们越来越多,有点乱了,我看到L民起来帮助同学们寻找座位。“真是老师的好助手,”我心里想。 在孩子们进校之前,我还做了这样的功课,根据他们在小学的班级任职情况,暂定了一个小小的班委会。之所以暂定,是因为我有个前车之鉴。我是77年初回城,在教师进修学校培训了半年,被分配到扬州市第五中学工作的。77年暑假上班后,我接了一个初二的班级。前任班主任给我介绍了班级情况,建议我接班之后就对班级干部做调整。我当时没有任何经验,就按这位老师的话去做了。结果很不如人意,班级工作的开展受阻,经过好一个阶段的磨合,才使班级工作正常运转。因此接了新班,我在班委会的组织建立上就留了个心眼。我这个班级是当时的一个学校的“实验班”,学生来源比较好,班级学生在小学担任班级干部的、担任中队干部的不少,L民在小学是个组长,因此初建的临时班委会当中并没有她,我只临时安排她一个小组长的工作。 出乎我的意料,L民在班级表现很好,学习认真,经常主动帮助老师工作,群众关系也十分好。班级工作进入常规化管理一个月之后,我们正式选班级干部,组成新的班委会。我打破常规,提议L民进入班委会。经过选举,L民进入了班委会,担任副班长。她是唯一一个不在临时班委会中进入班委会的成员,同学们对她十分认可。后来由于她在同学中的威信高,成为了班长。 我和所有的学生们朝夕相处,几乎都是一碗水端平的,没有偏爱过谁。L民是个思想上非常朴素的孩子,除了努力学习,只是一心努力做好班级工作。对于班级的日常事务、组织的各种活动,L民总是能和班委会一起协助老师协调全班学生共同参与,班级工作蒸蒸日上。 一次,学校要评校级优秀干部,L民被提名,经评议通过,并且已经上报,由教导处发了表,填好的表也已经上报了。这时三班的一位班主任(学校的一名资深的老师),找到我,提出来说她要为他们班的一位班干部争取这个荣誉。教导处的老师也来找我商量,我觉得有点为难。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我找到了L民。我没有想到一说起这件事,她就爽快地答应了。她还说,“老师,你不是也从来不去争什么吗?” 是啊,老师默默地做的都在学生们的眼里,“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老师对学生学业上的传授,对学生做人的教诲不仅在于言,而更在于行。 毕业以后,L民到仪征化纤厂(这是当时扬州地区的一个大的新兴企业)工作,那时我已经到大连工作了。她曾来信和我谈到工作中的困惑,探讨人生的意义等,我很感谢她对老师的信任,我以我的看法和她交流。年轻人很快就融入了社会,听说不久她就担任了总厂办公室的秘书一职,应该说她在事业上成长得还是很不错的。在这个岗位上她一干就是很多年。 这位班长不仅在班级时履行职责,毕业后同学聚会她也积极组织。 前年我回扬州,我当年的学生们和我相聚,(见星星情景英语2020年11月“立冬”一文)刘民说,她已经是奶奶了,要退休了!我惊异地看到他们成长、长大、身为人父母,居然已经快要退休…… 老师和学生们的友谊是经年不衰的,有的成为了一辈子的朋友! 阅读链接 《立冬》心海慈航 2020年11月1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