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伴随笔(八)|孩子练字,谁是破局者?

 开心练字 2022-07-15 发布于上海

以下内容是实打实的教学经验,我尽量写得不过于苛刻和尖酸,但是如果是家长阅读到底,还是反感,这里先鞠躬致歉,以免影响今天的心情。

孩子要写好字,所以要练字,这个大概是每个家长都认可的事情。

然后就是线下练字(书法)班,网络班,买字帖,买各种教具等等。

非课堂教育或者培训是市场行为,买和卖都在平等自愿的原则下,这个环节我们不做点评,直接跳过。

无论从哪个环节开始,孩子总要开始落笔,落笔后写出的字的好与坏是个致命问题,也是所有环节中最关键的问题。

一个有写好字或者书法功底的孩子,写好一个字可以自己判断问题在哪里(这当然也是我们教学的最高目标和要求),但是一个毫无书法美感的孩子,写完一个字之后会怎么样呢?赶紧写下一个字,他的目标是完成作业,至于质量要么不在他的能力范围内,要么不在他的心思范围内。

这时,谁离他最近?

家长。

这个最佳练习改正时间,正确的做法是家长立刻、马上看到问题,然后纠正孩子,让孩子在下一个字改进,一个字改进几次就可以写出近乎完美的形态,如果这个完美的字是孩子自己创造的,他会兴奋、高兴、满足、愉悦、成就感……而且几乎不会再忘记。

家长说,我掏钱了,所以这个不该我管。

一个好老师说,我愿意管,但是在这个关键时间点,我不在呀?

家长说,我就因为字丑,所以才让孩子报班的,要是我自己写的好,还要你老师干嘛,还花钱干嘛?

就目前的市场环境,教和学在这里存在一个本质误解,学的人以为钱花了,就应该把能力学会;但是老师认为,钱收了,我把最正确的东西教给你了,我们是等价交换。

至于孩子是否掌握,看机缘吧?

家长的想法:钱=能力回报

实际的情况:钱=教学输出

最终的结果:钱≠能力回报,或者小概率,钱=能力回报

在现存市场的情况下,唯一有机会破局的是

钱=家长的能力回报

家长的能力回报=孩子的能力回报。

最后实现:钱=孩子的能力回报

嗯,很多家长说,我最不愿意教孩子,教一次吵一次,孩子还少许能听老师一些,完全不听家长的。

这个难题,不能用逻辑推演,暂时也只能靠家长的智慧了。

个人的小观点认为,教育的核心是重复,重复的原因是看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次次犯错,不断犯错是常态,正确是小概率事件。从这个观点来说,直面孩子的低级错误而不怒才是家长必须克服的心理问题。

家长真的练不好、学不好,或者真没时间学,怎么破?

借助工具开心练字小程序,从量化上一条的去卡,这个总不难了吧?这个作为成年人如果再看不明白,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家长说,那个图片上的规则我看不懂,怎么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