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专业的莎莎发来一句英文评论:小说诞生于那个孤独的灵魂,她只有自己,于是选择书写;我回复:一切文字皆如是。 我记得第一篇文章是去年春节写的,17年1月27日,刚刚过完美国人的圣诞节,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节日,却冷冷清清。我看着窗外的大雪,想起一年来人在异乡的生活,一时间觉得非常落寞,一些句子涌上心头,我只有不停地书写、书写,才能排解自己。朋友戏谑地说,没想到你到美国,中文水平大增;我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寂寞心情好著书!不过的确是这样的,我从未感到那样一种孤独,仿佛张岱《湖心亭赏雪》里描述的一样,天地苍茫,一身独立的感觉,而这恰恰是写作的心境。既然没有人,那就自己和自己说。“都云相公痴,还有痴似相公者”,那么文学就是痴人说梦。 养成了自己和自己说话的习惯,我对与人交流就更失去兴趣了。很多朋友,即使是非常要好,神交已久的知交,也有一种见不见,无可无不可的感觉。生活中,我大部分时候也在走神,有位朋友开玩笑说绝对不敢坐我的车,因为不知道司机脑子里在想什么。哈哈,是的!春莲谈到有一天开车穿越南京城,忽然小时候的情景浮现在脑海,背景换成了昔日的南京,而她也仿佛在去奶奶家的路上。我想这大概是我的常态,永远生活在别处,现实生活倒像是虚幻的。回西安的火车上,过了郑州我打了个盹,醒的时候眼前是华山,每次都是这样,情景一模一样,华山巍然不动亦不变,不变的事物更能让你感到时间的流逝,也给你一种错觉,难道只是梦里去了一趟罗刹海市?我重新回到家乡,躺在自己的床上,想起十几年前离家的时候,这些年的生活仿佛是一个梦,尤其是在美国两年的生活,我想:每个人死前会不会也有同感,既然如此,就不要太较真了,谁会在乎自己做了一个假梦,还是真梦…… 很多人说,你很勤奋,每天都坚持书写。其实我只是在自我治愈,只有沉入文字里,看书或写作,我才能感到内心的平静。正如厨川白树说的一样,文学是苦闷的象征,虽然,可只有书写,不停地书写,才能消除这种苦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