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论的想象空间

 天地闲人 2022-07-15 发布于陕西

   中国文化的吊诡就在这里,《文心雕龙》是古典文论的巅峰之作,体大虑周,但它并不是古典文论的典型。因为中国的诗论、文论都是感悟式的,吉光片羽式的,模糊的,多义的,像《二十四诗品》,用诗品诗,“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是谓典雅。不像西方文论那样非要界定得清清楚楚。

  比如说吧,柳文如泉,欧文如澜,韩文如涛,苏文如海。泉、澜、涛、海,究竟是什么风格,你自己体会吧,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方式。

我认为,柳宗元文章有一种清凉冷冽的气息,《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一点儿烟火气都没有,让人联想到他的诗“千山鸟飞绝,万迹人踪灭”;还有一层就是格局不大,有人把他和谢灵运相比,“却是当年寂寞心”,一股愁苦气。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他的词深情绵邈,我第一次看到“庭院深深深几许”、“泪眼问花花不语”这样的句子时,我不敢相信是他写的,直到看到他的《泷冈阡表》,我信。这是欧阳修在父亲死后六十年写的一篇祭祀文,哀而不伤,全文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把父亲的谆谆教导通过母亲的口和回忆徐徐展开,让你一点儿都不觉得欧阳修从小丧父,一个严父、慈父的形象栩栩如生,如在目前。你有没有去过海边,风平浪静的黄昏,站在沙滩上,任海浪一点点儿缓缓向你推进,抚摸你的脚,这样循环往复,海风拂面让你内心充满静谧。对,这就是欧阳修的文章,静静地流到你心里,四处漫溢,但格局并不小,他是海的波澜,内里有强大的情感和思想,他和苏轼一个境界,只是表达方式不同。再说韩文,韩愈的文章特别适合朗读,纵横捭阖,充满奇巧的文思。他的创作和他的文学主张一脉相承,气盛言宜!不信,你读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无长无幼,无老无少!”

再说苏轼,苏文如海,这个评价最高了!海是什么,兼容并包,无所不能,可以如泉,也可以如澜,也可以如涛,这就是海,这是千古文豪苏东坡!他的诗、词、文,哪怕是短笺,都是天容海色!严羽说,盛唐诗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苏东坡的文章就是这样,好诗是学不来的,来自诗人灵光一现电光火石的一刹那,苏轼只有一个,哪怕是苏轼在世,他也没办法再教出一个苏轼。苏轼特别喜欢唱和别人的诗词,结果他的和词流传千古,人们倒不记得原作了,弟弟子由也是优秀的诗人,但是即使同一个题目,同时即兴创作,他的境界也都在苏轼之下。

的确,写文章讲究章法、韵律;但最高境界的文章又都是超越规则的,那比的是什么?文心!诗心!每一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高下之别在于有没有对生命的洞见和思想所能达到的深度,苏东坡是哲学家,苏辙是不是,不是,高下自现。

古典文论一直在讲文章的章法,但最推崇什么,自然!这就是中国的哲学和文学,读者的阅读是一次再创作,才能共同到达那清澈高远的艺术至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