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讲语言艺术,语言艺术核心是真诚,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表达方法,所取得的沟通效果完全不同。 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固然写作背景很重要,但那不是全部,文学不是历史;表达了什么,也不是最重要的,因为翻开一部文学史,无非就是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没有一件事是新鲜的。 怎么表达——才是核心,决定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作家和时代的风格,也是由此决定的。我们以宫怨这一题材为例,来说说文学的表达。 先看,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零落年深残此生……”这首诗感情基调更多的是一种控诉,当然白居易也是用积极的创作实践来贯彻他的新乐府理论主张。可是文学是很奇怪的,他的《长恨歌》、《琵芭行》并没有揭露什么,控诉什么,但文学价值、艺术境界极高,这首感情浓烈、直白的《上阳白发人》反而逊色一些。诗歌的艺术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在于余韵,言外之意。 再看,李白的《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这是一般写作宫怨的角度,截取深宫生活的一个瞬间。同样是写深宫的寂寞生活,李白写得很轻盈,仿佛平常人家思念情郎的小女儿,是的,李白笔下很多女性都有一种小女儿态,有点像杜牧的《秋夕》,也是宫怨,“银屏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但都不如白居易笔下的“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那样沉痛! 但我最喜欢的是这首,唐代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短短二十个字,蕴含着无限的人生悲凉,无声胜有声,含不尽之意在言外。在深宫里呆了大半生,家乡如此遥远,你让我唱一曲乡音,忍不住落下泪来…… 顺便说一句,这些诗人都没有幽禁深宫的生活,但却写得如此真实,对人物情感把握如此细腻,悲伤着别人的悲伤——共情。 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