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被欺负,要不要教他打回去?

 凤飞图书 2022-07-15 发布于浙江

如果有一天,当你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时,发现孩子没有像往常一样高兴的在门口迎接你。

你轻轻敲开他的房间,发现孩子有些不大一样。

“今天上学怎么样?”

孩子转过头来,直冲冲地扑到你的怀里。

“妈妈,我被学校的同学打了!”

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1

当孩子进入校园后,他们的活动范围就不再限于家长的视野范围之内。一些孩子可能会在家长看不到的地方受欺负,如学校里,放学路上,又或是某个公共场所。

我们无法每时每刻充当孩子的保护伞,为他们抵挡外来的伤害,大多时候只能靠孩子自己去面对。那么,当孩子在外受了欺负,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在央视的《开讲啦》节目中,青年代表问中国公安大学知名的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

如果孩子被打,您会支持他打回去吗?

李教授给出的答案是:

“肯定会啊。”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觉得既然专家都这么说了,那么孩子被欺负就一定要打回去?以往坚持以牙还牙的家长一定会以此为依据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甚至还会对孩子不打回去视为懦弱的表现。

那么,孩子被欺负,就一定要打回去吗?

2

被打了就要打回去,是目前80、90后父母呼声最高的观点。他们认为教孩子忍让不但助长了对方施暴,还让孩子变得懦弱,没有安全感。

虽然上述观点看起来没有什么毛病,但让孩子“打回去”还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01

被打的孩子可能会受到二次伤害

大部分要求自己孩子“打回去”的家长,多半是自以为只要孩子想打回去,就一定能打回去。可现实,往往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

孩子们小打小闹的话,往往是刚动手完转脸又笑呵呵一起玩了。而对于那些爱打人的孩子来说,被打的小孩如果还手则有可能进一步激怒他们,遭到更严重的殴打。当力量悬殊过大时,让孩子与强壮的孩子反抗也有可能受到二次伤害。

02

被打的孩子心理压力更大

当得知孩子被打时,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不能让孩子受欺负,受委屈。当情绪上来时,张口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给我打回去!”

我们急着叫孩子打回去,却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有的孩子不愿意和他人发生冲突,或害怕出手反抗,若硬要孩子还手,心理压力只会更大,交往会出更多的问题。

打回去会存在一定问题,那不还手孩子会变懦弱吗?

3

被打不还手,孩子默默忍受,不少家长会担心孩子会变懦弱。

打不还手的孩子,就真的是懦弱吗?

其实,孩子的性格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共同影响的。与其担心孩子打不还手会培养懦弱的性格而怂恿他还手,还不如让他从中学会宽容、忍让和正确的处理方式。

金星也曾在节目上谈到,当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超市被别的孩子打却没有还手时,“你不给我打回去”这句话几乎是脱口而出的,但自己的孩子所说的话却让她颇感欣慰。

不打回去是不是懦弱,关键在于父母如何引导孩子。需要让孩子明白,不打回去不是因为我们害怕,而是因为有更好的解决方式。

4

如果孩子被打了,家长应该怎么做?

孩子被打了,我认为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安抚孩子的情绪。

作为家长,发现孩子被打了,要第一时间关心孩子的心情,给孩子抚慰和安全感。等孩子平静下来后再去询问事情发生的经过。

在孩子讲述的过程中,家长不能说类似“是他先动手打了你吗?”这种诱导或暗示的语言,而是要鼓励孩子如实的将事情经过讲清楚。

其次,问问孩子的想法和想要的解决方式。

在找到孩子受欺负的根源后,家长不要急于发表意见,而是要问问孩子“你准备怎么办”,并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家长之后再给出意见,并且邀请孩子和你一起来解决这件事情。

根据当时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对方是无意造成的伤害,家长和孩子都应持原谅对方的态度;如果是因为自己孩子的原因起了冲突,家长则要指出孩子的错误;如果责任全在对方,则鼓励孩子去和对方讲理。情形严重时,应当双方家长出面协商解决。

最后要告诉孩子,受到欺负时要学会保护自己

要教孩子用语言威慑对方,可以让孩子大声地说“住手!这样打人是不对的”,“你不要打我,再打我就还手了!”。这样不但可以镇住对方,还可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如果语言威慑不起作用,对方继续打或者抓住自己,可以想办法挣脱对方,确保不会有进一步的伤害。

我们再来看看开头提到的央视的《开讲了》这期节目,你会发现李教授所讲的并不是鼓励大家用暴力解决问题,而是教我们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

《开讲了》

她教孙女揪对方耳朵,也是为了挣脱对方,保护孩子不被进一步的伤害。

当对方继续追打或者场面不可控时,应让孩子及时寻找老师或大人进行求助。虽然不是每一次都需要他人帮助,但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当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问题时,家长和老师都是他背后的力量。

关于这个问题各位家长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