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反映出一种敢想敢做的大胆,体现出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独特。” ——刘凤飞 先抛个概念:第二种乘法。 你曾想过,还有其它乘法吗?或许你和我一样惊讶:“什么,乘法还有第二种。” 什么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一直以来关注的总是如何计算,怎么运用,但是似乎没有基于计算本身去思考过。 敢想是伟大的 “第二种乘法”这个概念是我前段时间看彭翕成博士发的一篇文章了解到的。 世界上第二种乘法,产生这个想法就是创造的开始。独特的视角,与众不同的观点。 现在的乘法不挺好,我已经可以解题了。什么样子的数字相乘我都可以计算,谁还会去想什么第二种乘法。我觉得能去想第二种乘法这个事情,就是特别的伟大,更别说还想出了第二种乘法。 其实孩子的很多问题,觉得都很具备这种创造力。 很有趣的问题,一起看看。 1、斑马到底是长着黑条纹的白马,还是长着白条纹的黑马? 2、为什么电脑有C、D、E、F盘,却没有A、B盘? 3、为什么海水不能扑灭海底火山? 4、为什么试卷分数下面总是有两条杠 💯 ? 5、为什么现在的黑板是绿色的,却不叫绿板? 6、为什么扔纸飞机前要哈一口气? 这些问题可能会迎来说一句:滚。 所以我认为一切与众不同的视角都是一种创造的开始。适当的保留这份不同,就是保留了一份创造。 有时候还有一些刨根问底的,似乎都在追寻那个一。正如李善友教授说的第一性原理。 做出来更是不得了 有兴趣话,不妨看看第二种算法,相信你也可以学会,我做了个PPT讲解下。 说第二种乘法之前 我们先来回顾下第一种乘法 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 传统乘法拆解-1 传统乘法拆解-2 第二种乘法它来了,第二种乘法的主要法则是一个类似蝴蝶的图形。由于第二种乘法的形态类似一只美丽的蝴蝶,所以这乘法也被叫做蝴蝶乘法。 大致就是这样的计算过程 下面还有更详细的步骤说明 例子① 例子② 第一步,先列式,然后计算右边, 上下相乘:2 × 8 = 16 第二步,计算左边, 上下相乘:3 × 2 = 6 第三步,左上和右下相乘:3 × 8 = 24 第四步,左下和右上相乘:2 × 2 = 4 第五步,将计算结果按照进位的逻辑相加 图解将步骤拆解的更细了,一共可以看做三步。 1、左右相乘:2 × 8 = 16,3 × 2 = 6 2、中间交叉相乘,积相加:3 × 8 = 24,2 × 2 = 4,24 + 4 =28 3、再相加得到计算结果:896 例子①,更加的简单,直接第三步就看出了答案。 第二种乘法给我带来的不是这个计算过程,更多的是激发了一种从不同视角看待问题的启示。 出题视角来看解题 说到不同视角看问题。最近在读一本数学推理益智游戏的书,很是烧脑,想要看完和看懂这本书并不难,适合高年级学生阅读。但是我花了一个清明假期也没研究透,因为看这本书,我产生了很多很多的思考,也在不断证明和论证里面的一些逻辑和推理。 《数字推理益智游戏》这本只是这套书中的一本而已,后面刘编辑把它又合成了一本,现在它是一本中的一部分。因为这本书我关注到了作者——秋山仁。一个熟悉的名字,回过头来,我才发现看了很多关于思维类数学类的书都出自于他之手。书籍视角独特,对启发孩子的思维,激发创造力特别的棒。关键吸引我的就是他不仅仅教你如何解题,更是从上帝视角教你如何出题,理解出题的思维逻辑。这是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来看待问题。 幻方,一个古老又神奇的数字迷宫。书籍从历史故事开始讲起,幻方的起源,它的神秘,这些故事激发了我的探索欲,再讲到幻方的设计方法,让我更加清晰的理解它。讲解过程由浅入深,不会特别难懂。 记得在《射雕英雄传》有个片段就出现了幻方。“郭黄二人被裘千仞追到黑龙潭,躲进瑛姑的小屋。瑛姑出了一道题:数字1~9填到三行三列的表格中,要求每行、每列、及两条对角线上的和都相等。” 哎,好卷刷个剧都要拼数学。 小学数学智力题中的覆面算,从字母中破解数字,从诗情画意中破解数字。覆面算总是很优雅的存在着,比如“西湖月”+“西湖月”=“明月明”,多么诗意,诗意背后蕴藏玄机,猜猜每个文字代表什么数字呢? 如果掌握了出题的设计思路 解题会不会更加迎刃而解呢 还有虫食算,原来这类题叫做虫食算。还有个来源典故,这让我解题都更提神了。 不多说了,毕竟还没看完,主要是太烧脑了。我也是个爱研究的人,给我点时间先研究透,晚些再和大家详细的分享,也欢迎读过的小伙伴和我一起探讨交流。 如果你觉得分享有价值,记得点击点赞+在看+收藏,这样找到我更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