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个孩子都爱玩迷宫,这本揭秘迷宫秘诀的书让人大开眼界

 凤飞图书 2022-07-15 发布于浙江

总能被一些创意感染到,我觉得灵感挺需要这些感染。

——刘凤飞

第一次和儿子玩连线迷宫游戏,在地垫上,放上一张A4纸,在纸张左下角摆放一个乐高小人(我和儿子称他为“小红”),在纸张的右上角摆放一只恐龙。

我们用笔将小红和恐龙连起来吧,这样就可以帮助小红找到恐龙了。和儿子讲完小红找恐龙的故事后,儿子就开始连线。他一直尝试从小红出发,但是总是离小红很远,但基本都能画到恐龙。画了超级多笔以后,儿子终于有模有样的从小红画了一笔连接到了恐龙。

他很有耐心也很专注的连着线,对于是否连接成功,他也有自己的判断,就在最后那笔的时候,他抬头告诉我 “宝宝,画好了。”(说明孩子一开始就有自我判断和追求。)

迷宫是个不错的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也培养孩子一种不断试错的勇气,从试错中找寻正确的方法。迷宫连线也是一种运笔练习的开始,慢慢的感觉控制的更好了。

事有始有终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每一个迷宫游戏都有一个起点一个终点,我们需要从起点出发找出正确的路线去到终点。在迷宫游戏的过程中告诉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

迷宫就像人生,很明确从哪里出发,现在的我在哪里,将要去往何方。

在迷宫游戏过程中,会走很多弯路,也会有遇到很多阻碍,但是没关系,只要我们目标明确,最终一定可以到达终点。

迷宫游戏让我们拥有不放弃的坚定信念。

怕犯错大胆尝试

“哎呀,这条路走不通。”

“我们试试这条路吧。”

学会复盘不要盲目地行走,你看这条路堵住了,我们回到上一个路口吧。不妨借着游戏和孩子交流,他是怎么尝试找到出口的。还原孩子的思考路径,帮孩子总结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思考模型。

堵住了,先回到上一个路口。复盘

起点走不通了,不妨试试从终点往回看看。逆向思维

又走进了之前的错路,我们用其他颜色,把错路标注出来。归纳总结

哎呀,走错了一条路。告诉他太棒了,你又排除了一条错误的道路。乐观

迷宫游戏对孩子成长还有很多帮助,比如思考力,专注力的提升。

说到迷宫这本书就不得不提了,它把迷宫都玩坏了。各种创意的迷宫,除了路线的创意设计,空间的构造,竟然还运用了编程结构的-条件分支结构,竟然还巧妙的将数学、英语、语文都融入了进来,把迷宫作为学习的载体。不仅提升思维、记忆知识、更激发灵感。

不仅如此,这本书还从迷宫设计的视角,带领孩子们绘制、思考、创造、创作。

迷宫是创意的源泉

我和儿子的迷宫游戏,可以说是一个最简单的迷宫,或者更应该说是连线游戏。

迷宫我们都玩过

以前的迷宫可能是这样

但是如果打开创意的源泉,它可能是这样的。

迷宫可能是一幅图案,可以是小朋友熟悉的树叶、鸟笼、松子,将迷宫路线连起来又是一幅图案,组合起来就是更加完整了。

这样的迷宫,谁不想玩呢?将绘画和迷宫结合起来,看似迷宫又好像在临摹绘画。

有趣

一个个的立体小房间组成的迷宫,穿越房间从平面走向立体。

交叉重叠的路线,这个就更考察眼力了。重叠和相交,哪些部分是叠在一起的呢?哪些部分是相交的呢?相交的道路是可以行走,但是重叠的是不能通过了。

如何让小朋友理解呢?地铁、马路、高架,从上往下看似乎它们相互重叠,但是不是不能从马路上穿越到高架呢。只有十字路口的两条马路可以相互通过。

一种透视的空间感,化身猴子去闯关吧。这是空间感的进一步提升,体验纵深感,那种呼之欲出的迷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与众不同的迷宫,多么有乐趣。

数字型,这个设计就更巧妙了。可以相同数字相互跳跃,如果作为一名老师来设计,我们可以设置成公约数、公倍数的跳跃,就可以将迷宫作为载体来学习数学了。

文字型,组词造句。文词迷宫,可以学习如何造成,记忆成语。

英文单词型,如何记忆单词,用迷宫来完成,这创意真是太棒了!

小物件组合起来也能是迷宫,凌乱的小物件也可以是迷宫。

小时候玩得乐此不疲

可乐罐也能是迷宫

计迷宫


在 Scratch 少儿编程课程案例中,总是少不了一个案例,那就是迷宫。它可以很好的教学事件和条件判断。
但是很多时候迷宫的设计,会让很多老师烦扰,网上 COPE 的图片不是特别适用,自己绘制又困难重重。
这本书籍大揭秘,迷宫设计规则:正确的路线,分叉路线,整体来设计,设计规则

本书,讲解了几种迷宫绘制方法。
随遇而安的绘制,开始一步步绘制路径,不断的尝试不断的众观全局,这种绘制很多时候,自己也不知道结果会如何。
还有先设计出正确路线,在空白处绘制圈圈最后作为空间构造墙壁,一切尽在掌握。

迷宫有趣,设计迷宫更有趣!!!

如果你觉得分享有价值,记得点击关注+点赞+在看+收藏,这样找到我更容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