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0年的5月17日,正当越南人民准备欢欣鼓舞庆祝胡志明主席七十岁生日时,胡志明却悄无声息的乘坐专机来到了广西南宁。 此行目的极为简单,就是想和并肩作战的忘年之交韦国清聚一聚,回忆往昔,感慨峥嵘岁月。 韦国清知晓越南战友来华后,在自家的小院子不事声张地举办了简单的生日宴会。 韦国清还送给胡志明一个特制的手杖,用来见证两人金子般的情谊和两国兄弟般的关系。 ![]() 说起两人的关系,真是命运的安排使然。 同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相识于炮火连天的援越抗法的战场。 按中国老话,就是刎颈之交,又因为胡志明年长韦国清20多岁,又可称之为忘年之交。 所以想要搞清胡志明和韦国清的战友情,就必须要弄明白中国援越抗法的来龙去脉。 ![]() 援越抗法的时代背景1945年8月日本法西斯投降后,胡志明领导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 但是老牌帝国主义的法国却仍想恢复往日的殖民体系,在1946年的12月举兵进攻越南。 胡志明果断应对,在12月20日向全国发表了《号召全国抗战》倡议书,号召越南人民反抗法国殖民者。 新中国成立后,胡志明先后秘密来到中国和苏联寻求帮助。 ![]() 中国政府做出援越抗法的政策主要有两点考量。 一是越南当时境内有国民党败逃部队,不想让越南成为国民党“卷土重来”的基地。 在教员赴莫斯科访问后不久,国民党的李弥所部向云南、越南败逃,其中一部分送到海南岛;另一部分则编进了法国人纠集的伪军中。 1949年11月,周总理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声明,警告法国殖民当局不得容留国民党军队。 这是造成中国领导人认为越南问题牵扯到中国的国家安全并要进行干涉的一个重要原因。 ![]() 二是基于国际共产主义互相帮助的原则。 当时中国共产党和越南共产党同属国际共产主义的一份子,两国政党共同理念都是反对民族压迫和殖民统治。 基于这一原则,中国共产党有道义去援助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反帝反殖民斗争。 这在现在看来是匪夷所思,可在那个革命斗争的年代却是真实存在的思想浪潮。 这符合无产阶级信奉的国际主义,也符合全人类的共同根本利益。 ![]() 当然最终确定还是在教员从苏联回国拍板定下的。 教员接到先前派出考察越南的罗贵波寄回来的电报,立即召开中共中央会议,讨论援越问题。 最终决定通过军事援助和派遣军事顾问团的方式,帮助越共打败法国军队。 ![]() 奉命赴越援助武器装备和药品这件事好办,虽然当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但是既然答应了,勒紧裤腰带也要履行国家间的承诺。 从1950年的4月到9月,为了实施边界战役,中国向越南提供了各种枪支15700支,不同类型火炮及火箭筒500余件,以及大量弹药、粮食、药品和通讯器材。但是这军事顾问团的团长却始终没有合适的人选。 一是这个团长必须懂军事,又得十分熟悉政治工作,还得了解越南的风俗民情和山川地势。 ![]() 左思右想之后,刘少奇想到了当时正在北京学习外交知识业务的韦国清。 韦国清自小生活在广西,越南和广西相邻,两地风俗多有相似之处,而且韦国清搞过谈判,同美国人打过交道,熟悉西方人的思维方式。 至于打仗更不必说,还指挥过大兵团作战。 在1949年的4月上旬,刘少奇在中南海召见了韦国清,向他述说了援越的命令。 韦国清当即表示坚决完成任务,不辜负毛主席的期望。 ![]() 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工作,从各地抽调来的军事顾问团组建起来。 1950年6月,教员在中南海的颐年堂接见了顾问团的成员,对韦国清和团员说道:
![]() 接着又特别说道:
![]() 谈到顾问团的任务时,教员像老师教学生,谆谆教导成员们。 一是要帮助越南组建一支正规化部队;二是在作战时提出意见,尤其是运动战和大规模的战役。 又提出顾问就是顾问,只能当军师角色,更不要有大国思想,还有就是部队的优良传统要继续发扬。 韦国清将这些话牢记在心,同时也明白自己肩上的责任之重。 ![]() 献计献策1950年8月,韦国清秘密率领顾问团进入重岩叠嶂的越南高平,和先期入越的陈赓和罗贵波会合。 他们一起和胡志明、武元甲制定了边界作战计划,一举歼敌8个营,毙敌约8000人,解放了长达750公里的边界地区,打通了中越边界交通线。 这一战以后,胡志明深深被韦国清的军事才能所折服,提议让韦国清来当越南军队的指挥官。 ![]() 但韦国清牢记毛主席教诲,说我只做顾问的职责,当司令员会害了大家。 胡志明再一次被韦国清不居功自傲的品质所敬佩。 随后在庆祝边界战役的大会上,韦国清和胡志明举杯共饮,探讨了接下来的局势。 二人的私下友情也伴随着庆祝篝火的不断燃烧继续升温。 ![]() 11月1日后,陈赓完成既定任务回国后,韦国清在1953年又帮助越南指挥了上寮战役,将整个印支地区连城一片,为后来的奠边府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一战后,韦国清因为个人健康原因回到了阔别4年的祖国。 有一说一越南雨林瘴气和疟疾一般人真扛不住,就连过惯苦日子的韦国清也差点陨落他乡。 ![]() 天不随人愿的是越南局势因为法国军队的易帅而变得不明朗。 新来的总司令名叫纳瓦尔,此人是个优秀的军事家,他一来就改变了法国军队的原有政策,想出来一个新招,诱敌而出打常规战,而不是游击战。 准备在奠边府固守,凭借精良武器和空中力量与越南决一死战。 ![]() 事态紧急,韦国清抱着病体在1953年重返越南,并把《纳瓦尔军事计划》面交给了胡志明。 看后胡志明说:韦同志,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敌人的计划呢? 韦国清并没有立即答复,而是在越军高级干部会上讲到: 当今重中之重是先解放西北,西北掌握在我们手中,就可以同越南北部连成一片,背靠中国,南临上寮,进而向越南南部进军,搞他个天翻地覆,肯定可以成功粉碎纳瓦尔计划。 ![]() 为了细察敌情,韦国清潜入到最前线,建议越方采取工事作业和壕堑近敌的办法拔除了一个个法军据点。 在1954年的1月,越军发起进攻,扫荡了奠边府外围所有据点。 但是法国殖民者妄图依靠地下群堡和空中火力,死守中心据点,韦国清建议胡志明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给予法军最后的打击。 因为这时法军全靠一口气撑着,只要坚持进攻,必能一击即溃。 胡志明采纳这一意见,经过55天的激战,在5月7日夺取了奠边府,全歼守敌1.6万余人。 ![]() 这一战,是整个越南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转折点,为日内瓦会议的越方一派提供了军事上的有力支持,韦国清做到了一个顾问所能做到的一切。 中共中央也向越南提出逐步撤销军事顾问的提议,而胡志明主席更是离不开韦国清的离开,再三要求留下支援越南军队的建设。 直到1956年3月,韦国清才和最后一批顾问团成员悄悄从越南回国。 ![]() 老友重逢回到祖国的韦国清在1958年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 他其中有一项任务就是作为中央处理同越南关系的纽带。 在1960年韦国清在家里设宴款待胡志明后,胡志明一直想找个机会好好感谢韦国清在援越时期的贡献,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 时近年关,胡志明突然想到中国和越南一样都要欢度春节,而且韦国清自1956年后再也没有到过越南。 于是便拜托当时中国驻越南大使何伟邀请韦国清来河内庆祝新年的到来。 ![]() 韦国清天生是个谨慎的性格,尤其是关系到中越两国的外交事务。 外交无小事,一旦处理不好,便会影响两国关系。 韦国清一开始认为这是以过节为幌子而实质上是商讨两国未来关系的走向问题,始终没有给胡志明准确的答复。 况且韦国清当时还只是一省的领导,而胡志明是一个国家的领袖,两个人的职务和分量从表面来看并不相等。 因此在没有请示中央的情况下,韦国清肯定是不会贸然给胡志明一个准确的答复,只是委婉地请何伟向胡志明传递感谢之情。 ![]() 胡志明得到消息后,并不清楚中国的外交准则,只是一个劲地叹气,声音也不免有些幽怨,说道: 哎!我这个孤老头,想请韦团长一家来河内简简单单过个春节,都请不来。 毕竟当时胡志明都已经到了古稀之年了,而且称呼韦国清还是韦团长,这是当时韦国清援法期间的职务。 可见胡志明的心思的确是为了叙旧,而不是出于某种政治目的。 ![]() 韦国清从何伟处得到消息后,颇感意外,心里不禁五味杂陈,没想到胡志明同志是如此的重情重义。 反观自己,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实在是过意不去,于是便向中央打了详细的报告。 ![]() 中央让韦国清在12月中旬来京述职。 16日傍晚时分,毛主席召集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与韦国清到他的住所开会。 会议内容没有别的,就是商讨韦国清是否应该前往越南欢度春节一事。 最终毛主席作了总结性的发言,说道:
![]() 最终会议决定,韦国清作为中国特使到越南访问。 跟随他一同出国的还有其妻子许其倩,二人的大女儿韦淮英、二儿子韦小鹰和小女儿韦小雁。 韦国清还给胡志明准备了一个造型精美、做工精湛的景泰蓝花瓶当作礼物。 ![]() 1961年的2月14日,韦国清一行人抵达河内机场,陪伴出行的还有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兼外事办公室副主任江景河。 越南方面则派出了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武元甲专程到机场迎接。 武元甲和韦国清也是老熟人,两人见面,便亲切握手。 武元甲带韦国清来到下榻的宾馆见到了老友胡志明,二人拥抱在一起。 晚上也就是除夕夜,韦国清出席了越南劳动党中央举行的招待宴会,在胡志明的陪同下参观了河内著名的夜景。 ![]() 第二天在胡志明所住的主席府,韦国清出席了节日晚宴。 胡志明在席间致辞说:
韦国清衷心感谢胡主席的邀请和热情款待。 宴会后,在主席府,韦国清和胡志明还观看了越南小朋友的精彩演出。 在越南游玩几天之后,韦国清携带着家人返回了广西,而这一段旅程注定会长留在韦国清的心中。 ![]() 结语:百里寻君未遇君,马蹄踏碎岭头云;归来偶过山梅树,每朵黄花一点香。 这是在奠边府战役期间,胡志明看望韦国清未果返回途中写的诗句。 既饱含对战役的乐观态度,也充沛着二人关系是真正的君子之交。 之后韦国清和胡志明的交往友谊跨过了崇山峻岭的阻碍,战胜了时光的消磨,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更是历史上中越两国关系辉煌的篇章。 参考资料: 《胡志明同志关于中国的友好言论》 张易生 《壮族上将韦国清在越南》 杨立功 《胡志明汉文著作中的中越友谊》 东南亚纵横 王小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