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到了秋季,随着气候由热转凉,阴阳之气变迁,人体阴阳也随之出现阴阳转变——由阳气至强而逐渐衰退,阴气至虚而逐渐滋生,气血逐渐由外入内,体内血脉由虚渐盛,脏腑内血脉循行负担加重,而脏腑血气尚未充盛,加之夏季汗出相对较多,耗费了一些人体内的气津,心脏值时刚过,容易出现气血虚亏之征象,难免心神不足、脑腑失养而成困乏;此外,秋季肺金主时,主收敛,而气温仍然相对偏于燥热,人体汗液因外界气温偏热欲外泄却被主时之气收敛固摄,两者相冲,难免耗气,肌肤筋络供血不足而感到困乏。故而秋季多出现夜寐质量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力不济,身体困乏,精神不集中,哈欠连连,不欲与人言语,伏案卧床不欲活动,尤其午后更甚,常伴随口干舌燥、口渴咽痛,饮食无欲,脘腹胀满,大便干硬,小便黄少,舌红苔薄或黄腻等,此即为秋乏之症。 秋乏常常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甚至因为精力不集中出现各种意外事故,故而每至处暑之后秋乏显著的时候,中医常会指导人们预防秋乏。譬如天朗气清时到户外适当做一些有氧运动,呼吸一下大自然清新的空气,调节一下紧张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以手指梳理头皮和搓揉面部,以保持头脑清醒;居家或工作的时候,打开门窗,保持房间内的空气流畅;尽可能地保障充足的深睡眠时间,早睡早起及午间小憩非常有必要,尽量不熬夜,午睡不宜太久;饮食清淡,适当进食一点水果及滋阴润燥的蔬菜,荤素搭配,平衡膳食,鱼类、禽蛋、瘦肉以及山药、红枣、莲藕、芝麻、糯米、蜂蜜、乳制品、梨、莲子、萝卜、银耳、葡萄、时令蔬菜等食物均是上佳选择;适当的太阳穴、风池、内关、足三里按摩可以舒筋活血、醒脑解乏等。其中,膳食调养在岭南一直都很受百姓推崇,既可以满足口福,又能有效地缓解秋乏。今日,特分享伍款较为常用的膳食良方,供大家借鉴: 牛大力炖乌鸡 材料:牛大力30克,乌鸡一只,红枣6枚,生姜6片,盐巴适量。 烹饪方法:①将乌鸡去毛及内脏,洗净血污,斩块,开水焯去血沫;②清水洗净牛大力、生姜(切片)、红枣(去核);③把乌鸡块、牛大力、红枣、生姜一并放入瓦罐,加入适量清水;④将瓦罐置于沸水锅内,隔水炖煮3小时,待肉熟烂后停火;⑤加入适量盐巴调味,食肉饮汤。 功用:滋阴补血、健脾补虚、强筋健骨 适宜人群:老幼妇孺皆宜,秋乏凡出现精力不济、身体困乏、夜寐不安、寡言懒动等症状皆可以选用。 膳方释义:方中乌鸡蛋白质丰富,是常用的上品滋补食材之一,具有滋阴补血、强筋健骨、健脾止泻、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的功效;牛大力性温味甘,有补虚润肺、强筋健骨、强肾补虚之效,在岭南地区与五指毛桃齐名为常用食药兼用之品,常用于煲汤炖汤,煲出汤味芳香深受百姓喜爱;姜枣为煲汤常用药引,辛甘合用,温中和胃、补脾补气、养血安神,调和表里阴阳,刚柔相济,增加食欲,促进吸收,从而提高滋补功用。诸药合用共奏滋阴补血、健脾补虚、强筋健骨之效,能很好地改善精力不济、身体困乏、夜寐不安、寡言懒动等秋乏症状。 人参莲子百合排骨汤 材料:生晒参10克,莲子肉30克,龙牙百合30克,排骨500克,盐巴适量。 烹饪方法:①排骨斩段,开水焯去血渍,控净水分;②生晒参(切片)、莲子(泡软、去芯)、百合清水洗净;③把排骨、生晒参、莲子、百合放入炖盅,加入适量清水;④把炖盅置于沸水中,隔水炖煮3小时待肉烂熟停火;⑤取出炖盅,加入适量盐巴调味,食肉饮汤。 功用:大补元气、养心安神。 适宜人群:秋乏症见夜寐质量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力不济,身体困乏,精神恍惚不宁,心烦气躁,哈欠连连,寡言懒动,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者。 膳方释义:方中人参味甘微苦,性平,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能改善心脑血供增强记忆力、改善睡眠,是临床最常用的补气提神药物;百合,味甘性寒,入心肺经,功能养阴润肺、清心安神,自古以来百合就是常用的药食两用之品;莲子,味甘涩,性平,入心脾肾经,具有养心安神、补脾益气、益肾固精之效;三者合用大补元气、养心安神、健脾益肾、润肺敛汗,可以很好地改善心悸、失眠、健忘、心神不宁等秋乏症状。 西洋参石斛排骨汤 材料:铁皮石斛15克,西洋参10克,肥玉竹10克,排骨600克,盐巴适量。 烹饪方法:①排骨斩段,开水焯去血渍,控净水分;②石斛、西洋参、玉竹用清水清洗干净;③把石斛(泡软)、西洋参(切片)、玉竹(切片)及排骨放入炖盅,加入适量清水;④把炖盅置于沸水中,隔水炖煮3小时待肉烂熟停火;⑤取出炖盅,加入适量盐巴调味,食肉饮汤。 功用:滋阴补气、生津益胃、健脾提神。 适宜人群:秋乏症见精力不济,身体困乏,精神不集中,哈欠连连,少言寡语,不欲活动,口干舌燥、口渴咽痛,饮食无欲,脘腹胀满,大便干硬,小便黄少,舌红苔薄者。 膳方释义:方中石斛甘咸而寒,补中有清,能益胃生津、滋阴清热、补肾积精、强筋健骨、护肝利胆、增强体质、降糖降脂、抑制肿瘤、明目润肤、延年益寿,为九大仙草之首,《纲目拾遗》谓“清胃除虚热,生津,以之代茶,开胃健脾”;西洋参味甘微苦,性凉,尤善补肺气,养肺阴,降肺火,能养阴补气、清热生津;玉竹甘平质润,补而不腻,善养肺胃之阴,能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清心除烦。三药合用,益气生津之力大增,兼能补脾清肺、养心益肾,可以很好改善秋季气阴不足、心脾肺虚而致的精力不济,身体困乏,哈欠连连,少言寡语,不欲活动,口干舌燥、口渴咽痛,饮食无欲,脘腹胀满,大便干硬,小便黄少,舌红苔薄等症状。 黄芪白扁豆粥 材料:黄芪30克,白扁豆30克,粳米150克。 烹饪方法:①把黄芪、白扁豆用清水洗净;②清水淘洗粳米二次,控净水;③把黄芪、白扁豆、粳米放入瓦罐,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炖煮成稀粥即可。 功用:补益脾胃、祛湿解乏。 适宜人群:秋乏凡素体肺脾气虚湿重,在“秋老虎”阶段暑热未散、湿邪尚存容易耗气伤津,导致气短乏力,食少神疲,多汗,免疫力低下,面色少华者。 膳方释义:俗话说“粥是天下第一补药”,中国人喝了2000多年的粥,《素问·玉机真脏论》云“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方中黄芪味甘性微温,善入脾胃,能补中益气、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白扁豆味甘微温,为豆中之王,能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粳米能补中益气、健脾养胃。三者合用,共奏益气健脾、祛湿解乏之功,善于调养脾肺气虚湿重而见气短乏力,食少神疲,多汗,免疫力低下,面色少华等秋乏症状。 三仙茶 材料:仙灵脾15克、仙茅10克、仙鹤草30克、西洋参6克、枸杞子10克、金石斛6克、黑枣2—3枚(或红糖)。 烹饪方法:①仙灵脾、仙茅、仙鹤草、石斛、黑枣用清水洗净,加适量清水煎煮半小时;②把西洋参、枸杞子用清水漂洗干净,趁热加入上述药茶中稍稍加热即可;③茶水饮完,可以加适量清水反复煮茶。 功用:温阳补气、养阴生津、扶正补虚。 适宜人群:秋乏凡阴阳失衡而见精神萎靡不振,气短乏力,长吁短叹,无精打采,腰酸背痛,夜寐难安,食欲不振,口干舌燥者皆宜。 膳方释义:方中仙灵脾,又名淫羊藿,性温味辛,具有益精气、坚筋骨、补腰膝、强心力作用;仙茅,又名黄茅参,性温,味甘辛,久服益精补髓、增添精神;仙鹤草,又名脱力草,性味苦涩而平,具有强壮扶正补虚、延年益寿之功效,在治疗过度劳力而致脱力劳伤、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气虚自汗、心悸怔忡等有显著疗效;西洋参,补气滋阴,既可以补气益精精,又可以缓解秋燥,一举两得;金石斛,补五脏、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益肾延年,《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秋季服之为最佳,滋阴以缓解秋燥,健脾以补土生金,进而增强肺脏功能,益肾固精以强壮精神,缓解秋乏舍此无他!枸杞子补肝肾生精、养肝明目安神、滋阴养血、令人长寿,是常用的滋补品,用之缓解秋乏,又可以改善药茶味道,使人人可以接受,可谓甚好!黑枣,味甘涩性凉,入心肺胃经,消渴去热、补中益气、养胃健脾、养血壮神、润心肺、调营卫、生津液、悦颜色、通九窍、助十二经、解药毒、调和百药,用之缓解秋乏既可以发挥治疗作用,又可以改善药茶味道,又可以调和诸药,非常恰当!诸药合用,共奏温阳补气、养阴生津、扶正补虚之效,能够很好地缓解秋乏因阴阳两虚或阴阳失衡而致精神萎靡不振,气短乏力,长吁短叹,无精打采,腰酸背痛,夜寐难安,食欲不振,口干舌燥等症状。 秋将至,谁人不困乏?“秋乏”虽不是病,但为了不影响工作和生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还是必要的。只要合理的调养,缓解秋乏所致的各种症状膳食方非常有效,以上的膳食方适合广普大众,但凡出现些许精神倦怠、精力疲惫,生活缺少动力,对工作、学习提不起兴趣,睡眠质量不佳等症状者皆可选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