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识力学之《宇宙进化论》(三)|原子|原子核|宇宙进化论|星体|银河系

 菌心说 2022-07-15 发布于北京

上次说到 原子 的来历,按照本论的“进化的观点”,物质总是由“更基本”的物质一级一级地合成的,所以原子是由“更基本”的原子核和电子合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更基本”的质子和中子合成的。

八,自主意识体

这说明未有原子之前,宇宙中已先存在质子,中子和电子,后来由它们合成了原子,又由小原子合成了各级大原子,由于中子是电子和质子组成的,所以这就归结到原子实际是由质子和电子两种粒子合成的。

为什么好好的粒子要往一起“合”呢?这前边已经说过了,就是能量不能满足粒子运动的要求时,粒子必须进行“结合”,以阻止能量过份“流失”,否则完不成自己的运动。

“结合”的实质是“抱团取暖,互相借光”,结合有很多种方法,如原子核的“聚合”形成更大的核,不同原子的“交轨借光”形成分子,电子之间的结合形成电场,磁场,质子和电子结合形成原子等。

不管是那种“结合”,实质都是往一起“靠”,彼此离的更近,这样一来能量“流失”就会减少,本来不够用的能量就够用了。(下面是原子间的“交轨借光”示意图)。

黄圈代表原子核,绿圈代表电子,白点代表能量粒子,图上部表示结合前的能量密度,下面是交轨后的能量密度

在《正力论》中曾详细讨论了原子的多维运动,其运动的轨道极其复杂,所以物质的任何运动都离不开能量。

【上图表示一个 星体 内的任意原子在星体的公转和自转中的复杂运动轨迹】

能量就是各种频率的光,物质粒子(质子和电子)的运动靠两种方法,一,自旋控制速度,二,发出辐射以控制转向(后面将会讨论),只有质子和电子掌握了这两种技能,才可以进行“自主”运动。

九,银河星云团

根据本论的“合分律”,质子和电子在自己的“多维轨道”上运动全凭能量维持,因为一旦能量不足就会导致碰撞发生,大家又都是在“轨”的,任何碰撞都会导致连锁反应,我躲你你让我,最后碰撞的一塌糊涂,这当然是绝对不行的。

宇宙演化的“大势”就是“能源危机”,宇宙中的能量越来越“缺”,这就导致运动的物质一直通过“结合”的办法而抱团取暖,这也就是为什么前边讲的小原子合成大原子,又合成分子,小分子又合成大分子乃至高分子的原因。

原子的产生也是如此,也是能量不足造成的,由于缺能,质子和电子也必须结合,才能完成自己的复杂运动。

也就是说原来宇宙中并没有原子,只有质子和电子存在,那时也没有现在看到的灿烂星空,以当时的 银河系 来说,并不如现在人类认识的这样,由千亿恒星组成,在一个“银河盘”中同向共舞。

【现在的银河系象个扁盘一样,分裂出了千亿恒星】

而当时的银河系是一个整体,而且呈一个“不规则”的“漂流”形状,叫“银河星云团”。

【宇宙前期的“混沌宇宙”物态——不规则漂流态】

“漂流态”星云处于液体状态,四处流动,空间和能量是“共有”的,质子和电子自由运动,失能非常严重,星云中运动的质子和电子能量不足,因而“本能”地紧缩,产生了很大的内压力。

在内压力下空间和能量开始“私有化”,质子单独“占有”了一个区域,电子太小,“寄生”于质子的外围,这样最小的原子——氢就产生了。

有了氢那么其他原子也会依次出现,原子大致就是这么来的。

那么质子和电子又是怎么来的呢?

既定轨道

它们也是个复杂的运动系统,具有极强的运动能力,它们是宇宙中最“基本”的运动主体,前一讲讲过原子的“四维运动”,大家知道我们这个宇宙是何等复杂而宏大,但不论是星系的运动,还是星团的运动,还是恒星的运动,乃至行星,卫星等一切天体的运动,实际上都是由它们最终完成的。

恒星也好,行星也罢,连星系也算上,它们并不是“自主意识体”,即它们并没有自己的“自主意识”,星系并没有“星系意识”,恒星也没有“恒星意识”,行星也没有“行星意识”。

但是它们也有一定的“合意识”,它们的意识叫“非自主意识”,是一种“组合”起来的意识,星系也好,星团,恒星也好,它们都在宇宙中有序运动,有自己“特定的”轨道,而且具有一定的轨道“调节”能力,能使本系统在复杂的“宇宙轨道网”中正确运动,不会出现任何碰撞的情况。

也就是说这些“星体”并不能决定自己的运动,它们都在“既定轨道”上运动,并不能“往所欲往”,它们的运动早已“被确定”,在《正力论》中曾详细讨论过星体的运动是“调变速运动”,即它们的运动需要不断地“调节”,所以其轨道都是“调节式二维螺旋进动轨道”,决定它运动的是星核中的“引粒子”原子。

【由于星体既绕“母系统”转,也有“子系统”绕自己转,所以它们在空间中的运动轨道如上图红色弧线所示】

十一,合意识等级

原子核,原子,分子也是“非自主意识体”

“原子意识”是“原子核意识”和“电子意识”合成的,所以“原子核意识”更基本,是“三级合意识”,而原子意识是“四级合意识”,分子是由原子合成的,所以“原子意识”比“分子意识”更基本,分子就是“五级合意识”。

粒子的“合意识等级”与前边提到的“能级”是不同的,能级指的是粒子的体量大小和运动技术,体量大小由能量的多少决定,运动技术则由粒子的智力(“基意识”)决定。

“合意识等级”指的是粒子(质子电子中子原子分子等)作为一个由“下级系统”组合起来的“上级系统”的结合的程度。

上面说的“结合的程度”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它们是由“下级系统”组合起来的,这就存在一个“结合程度”的问题。

“结合程度”也就是下级系统之间“协同运动”的效率,可称之“下级协同率”。

所以,下级系统的“下级协同率”高,那么该上级系统的“合意识等级”就高,反之,下级系统的“下级协同率”低,该上级系统的“合意识等级”就低。

前边说星体没有自己的意识,就是因为星体内各运动层(下级系统)之间的“下级协同率”太低,所以其“合意识等级”低到近乎没有。

原子核的“合意识等级”之所以高于原子的“合意识等级”,就是因为原子核内核子间的“协同性”强于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协同性”,同理,原子的“合意识等级”(四级)之所以高于分子的“合意识等级”(五级),也是因为原子核和电子的“下级协同率”高于分子内原子之间的“下级协同率”。

在这些系统中,“合意识等级”最高的是电子和质子,它们是“高度协同”的“合意识系统”,是宇宙中一切运动的“主体和主宰”,我们这个宇宙的物质形态是“原子态”,一切物质都以“原子态”存在。

质子和电子是“自主意识体”它们拥有的意识叫“自主意识”

它们可以控制自己运动的速度,能够“感知”到周围的环境,能够“分辩”环境中的其他粒子,并有“测距”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唯一通过“吸食能量”来进行运动的系统,即可以“吸”光与“射”光,具有“辐射转向”的技术,所以它们可以“主宰”自己的运动,想去那儿就去那儿。

质子和电子负担着“捕光”的任务,所以它们不能在“既定轨道”上运动。

质子和电子又叫“完全包”,因为它们就象个闭合起来的“包”一样,里边是空的,可以“装”能量,正是这些“能量”可以让它们往所欲往。

它们也是由“下级系统”进化而来的,这个“下级系统”就是基子,什么是基子呢?下次再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