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这故事描述的情况放在今天当然会被认为是天方夜谭,因为它极大模糊了所谓真实与虚幻的界限。很多人现实生活本来已是一团糟,如果再加上鬼怪世界的添乱,真可谓乱上加乱…… 【原文】 鄱阳陶器店驵张廿二,丑面阔口,廛市呼为鲇鱼。乾道癸巳,因逋负税直多不能偿,与妻相继自经死。有子幼,赘壻陈昉主其家。淳熙庚子,昉偕同里朱生往都昌鱼池索渔户债,正饮酒于肆,见张从一黄衣急足来。方怪慴,已至前,厉声叱昉曰:“知汝在此,故来需汝性命。”昉再拜拱手,邀入坐,不许,曰:“我更唤丈母来共汝理会。”少顷,果同妻抱婴儿复来,挥铁尺击昉,朱夺其尺,告之曰:“尔女儿分付丈夫随我,今若杀之,如何出手?”张曰:“吾死七八年,囚系阴司,受无量苦,壻全不救拔,此婴儿亦因渠一拳而夭丧,安得索休!”适尉曹两弓兵过,睹其纷争,不知为鬼也,亦语之曰:“汝无故白昼打杀,定当累我。”张乃顾黄衣曰:“为我追此人去。”黄衣曰:“须是先于泰山府君处下状,得文牒方可追人,岂得专擅。”扰扰薄暮,张夫妇及黄衣就买酒处僦宿,昉与朱并弓兵邻室而处,略无人鬼之辨。张终夕诟昉,又使黄衣反其家取钱。良久,负二千至。弓兵问所自,对曰:“在张家桌下取来,初时左门神见拒,而右尉为我通报,故得之。”明旦,与朱、陈复同涂到鄱城西北蠙洲,忽不见。昉抵所居,犹历历聆张声音。旋卧病,踰旬获安,幸不死耳。
【白话语音文字版】 鄱阳(今江西同名地)城里一陶器店主张廿二,长得很丑,一张大嘴,市面上的人俗呼他为“鲇鱼”。宋孝宗乾道癸巳年(乾道九年,1173年),因所欠官府税钱很多都不能偿还,他跟妻子相继上吊自杀。他们夫妻的孩子还很小,入赘的女婿陈昉fǎng因此主理了张家事。宋孝宗淳熙庚子年(淳熙七年,1180年),陈昉跟街坊朱生一起去都昌县(今江西九江同名县)一个鱼池索要渔户的欠债,两人正在酒馆喝酒,忽见“张鲇鱼”跟着一位穿黄衣的官差来了。陈昉正感到惊异害怕呢,张鲇鱼已经走到他面前,厉声斥责道:“我知道你在这儿呢!所以到这儿来要你命!”陈昉两次下拜并向张鲇鱼拱手,邀请他入座,张鲇鱼不愿意,还说:“我得再把你丈母娘叫来一起跟你算账。”过了一会,张鲇鱼真带着妻子来了,陈昉丈母娘手里还抱着个婴儿,张鲇鱼挥动铁尺击打陈昉,在一旁的朱生夺过铁尺,跟张鲇鱼说道:“你女儿吩咐她丈夫跟着我,你现在要把他杀了,怎么下得了手?”张鲇鱼说:“我死七八年了,被关在阴曹地府,受了无量苦,这个女婿一点也不给我做佛事救拔超度我,这个小孩也是因被他打了一拳而早夭,这些事我怎么跟他有完?!”此时,两个负责治安的弓兵正路经这里,目睹了这场纷争,但不知道张鲇鱼等人是鬼,弓兵们也跟张鲇鱼说:“你无缘无故大白天杀人,是在给我们找麻烦!”张鲇鱼于是回头跟身边的黄衣吏说:“你替我要了这个人的命。”黄衣吏说:“这种事你必须要先在泰山府君那里告状,我得到抓人的文牒才能要人命,我哪儿能擅自下手?”这些人就这么吵吵闹闹的一直到了黄昏时分,张鲇鱼夫妇以及黄衣吏就在这个酒馆租地方睡觉,陈昉则跟朱生以及弓兵在隔壁房子住下,没人能分辨出来一个房间里是人,隔壁是一屋子鬼。张鲇鱼整晚上都在诟骂陈昉,他又让黄衣吏去自家取钱;很长时间过去,那黄衣吏背着两千钱来了。弓兵问他这钱是哪儿来的?黄衣吏回答:“我是在张家桌子底下取来的,开始进他家门的时候,左门神不让进,但右门神为我通报说情,所以我拿到了钱。”第二天天亮,张鲇鱼又跟着朱生和陈昉同路走到鄱阳城西北的蠙洲门,忽然就看不见了。陈昉到了自己家(即张鲇鱼家),耳边还能听到张鲇鱼的唠叨声。很快的,陈昉就得病卧床了,过了十天,他恢复了健康,幸好没死。【祥宏点评】:鲇nián鱼,即鲶鱼,又称作胡子鲢、黏鱼、塘虱鱼等,温水性鱼类,主要栖息在江河的中下游和水库、湖泊、泡沼中;驵zǎng,商人、经纪人;廛chán,古时指一户人家所住的房屋,也指街市上商店的房屋。廛市可解为“市井”;逋bū负,拖欠赋税、债务;税直,在这里指商业税,宋代叫“住税”,类似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营业税”;急足,指急行送信的人、或拘捕案犯的捕快。黄衣急足,在《夷坚志》里往往暗示阴曹地府的差人;怪慴shè,惊异害怕;索休,指善罢甘休;尉曹,官职名,历史上的“尉曹”负责兵众、差役等人的转运。尉,一般指武官,包括县尉、都尉、太尉。曹,指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这个故事所说的“尉曹”应指都昌县的县尉司;泰山府君,指泰山神,俗称东岳大帝。在宋代,东岳大帝有着绝对的权威,掌握着人间的生死,“泰山府君”往往意味着东岳大帝在阴曹地府的一个形象;专擅,独揽、擅自行事;扰扰,形容纷乱;鄱城西北蠙洲,宋代饶州城(鄱阳)西北城门的名字。1942年,日军攻陷鄱阳城,永平门、鄱江门、滨洲(即蠙洲)门、朝天门被炸毁,成为废墟;这个故事让人想到了《孙九鼎》,主要的情节是“人鬼长时间共处同一时空”,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做到的?不好解释。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帙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47-《孙九鼎》为《夷坚志》点睛) (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