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媒体文学 I 竹简 (414期同题诗合集)

 河粉文学沙龙 2022-07-16 发布于辽宁

/ 竹简

新媒体文学诗社

I群

1杜晓旺2欧阳牧师3陈鹏4野马5张文霞6庆7尹利民8木子桥9齐福燕10姚翔宇11楚衣飞雪12夜梦无痕13韩东林14桂林15卢俊16张驰17周文格18张友国19容止若思20老甘21黄冬松22徐学明23包明强24惟庄25雪中墨26刘雪中27枇杷兄弟28可伊29刘艳芹30韩斌31曾胜昔32牧驴山人33马云34露海35水弦36喀左梅子37黄天刚38丁显涛39朦胧40李伟41竹筠42斯豹

II群

1林成君2刘利红 3东永学4 齐春玲 5邢萍 6明静7刘佩学 8郎福英9李继增 10雨梦11 师志学 12牧风 13王龙臣 14孙双立 15王景波 16杨群17王瑛琳18傅兴财19 长青20布鲁斯 21心灵守候 22涅槃 23李茂林24 雪中傲梅25冯岩

(注:忽略排序)

诗人佳作展 

1竹简

文/杜晓旺(陕西)

我给冯老师的竹板上

用疼写了一个字

我把早读当成早恋

把背诵当成表白

我就摸了一下

坐在前排还没饱满的

王新侠

冯老师罚我写的这个啪字

意义古典又深刻

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看看也就罢了

千万不能随便摸

2竹简

文/欧阳牧师(青海)

蝉在丛林中叫阵——

一些词语从竹简上站起身来

踉踉跄跄。我看见一场魏晋的风

撩动历史的水面

今夜,朗月悬空

那条从先秦走来的道路曲曲折折

时间之外,是更远的时间

那个抱着月光奔走的人正在成为月光的一部分

深陷的话题,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字里行间,温着一壶酒

此间,我深觉生命又贵重了几分

流水是明示,也是暗喻

我忍不住,对余生

以及余生以外的时光,另有所图

3竹简

文/陈鹏(湖南)

取出所有水分与浮躁

打磨躯体上的棱角与倒刺

保持铁的刚强与木的柔情

让细软的毛笔,写下

世上最坚硬最美丽的文字

成为时光的肉身,不腐的传说

我看见一束光,数不尽的牛车

拖着竹简走过战国,大秦,西汉

被一个叫蔡伦的宦官劫住

完成人类最伟大的一次交接

如果《史记》从纸上走回竹片

会不会铺开一条通往月亮的大道

月亮的手,从哪一堆黄土里

随性抓一把,就会抓住一堆竹简

展开一段真实的历史风云

4竹简

文/野马(安徽)

竹之轻盈,在于携带着时间振翅而起

竹之厚重,必定承载着思想的光芒

先秦文献,魏晋风骨,每一枚竹简都是一次灵魂之舞

两千多年风云迭起,侧耳便是竹林深处文字的涛声

五千年璀璨史,每一页都会掀起一次滔天巨浪

游走列国的诸子,建安七子,竹林七贤

熠熠生辉于中华文明的进程中,群雄逐鹿于人类思想之巅

竹有气节,必有铮铮铁骨

始于商周,盛于魏晋

笔墨淋漓,一帧帧竹简浩荡春秋画卷

5竹简

文/张文霞(湖北)

甲骨和钟鼎都姓王谢

竹木简寻常百姓

秦时燕子款款飞到汉代

蔡伦不能预知。多年后左思赋得洛阳纸贵

绢帛珍稀,竹牍三绝韦编

麻纸怂恿树皮和敝布揭竿而起

“既生瑜,何生亮”

绢竹纸行走于百年三分天下的筚路

简牍谢幕。徒留

深邃背影以及苍凉符号

6竹筒

文/吕素庆(辽宁)

把一个人刻进竹子里,竹子和人一样长高

欲望在拔节 ,雨夜里不停地喧嚣

刺骨的锋芒

试图消弥天空中的亮点

直到有一天柔韧被拉弯到极限

断裂之时,也将那上面的灯盏垂落

一同砸刚破土的竹笋

风中舞剑,在指掌间夸夸其谈

漂流到远方的海

这些虚拟的场景已被黄昏剧透

它不甘只是一个容器

不堪被切割成得七零八落

在流水的低处安放味蕾,用酵发的五谷裹腹

每天被倒灌的醉醺醺

被压抑的底部,那一道道刻痕愈加深邃

布满灰褐色的竹斑

7竹简

文/尹利民(湖南)

从来不曾消失

文字,是你流淌在人间的眼泪

那片叫六国的土地

被秦王的利剑劈出统一的江山

从此,山水不分楚河汉界

一棵棵竹子喜结连理

以小篆体分行,成王败寇,

胜过所有的盖棺定论

一个朝代的密码

被尘土覆盖,也在重见天日后破译

8竹简

文/木子桥(河南)

在语言之后抵达

收割绕梁的余音

提起举步维艰的永别

将文明的碎片串接成卷

我想用手抹去。没有用

刀笔规则密布

每一根丝线栓牢竹简的细腰

历史头顶木片,出将入相

有的被扣押

有的被包裹

有的成为文化的火种

落地生出嫩芽

我追踪一枚竹简里的

千山厚,万水重

终于,它成了我解不开的遗物

理不清的历史账单

9竹简

文/齐福燕(辽宁)

想起郑板桥画竹时

清风就会吹来

寻着竹子拔节的声音

向竹林深处走去

深山峡谷中的花花草草

等候已千年

峭壁似竹简

身后有很多美好的叶子

脸上露珠点点,古色欲滴

两行直立的千年古书

一道炊烟袅袅

一条直入人世间

洗去了多少空气中的尘埃

竹音落处

林外已是晨曦一片

10竹简

文/姚翔宇(辽宁)

据说,当纸张发明后

竹简超期服役近二百年

也许一封很短的家书

都需要几十斤重的竹简

交代前因后果

当后人打开他的墓穴

我们突然发现

只有那少量的竹简

才把他一生的辉煌

说的明明白白

至于尸骨,忽略不计

当我们走过竹林

看着秋风里摇曳的竹叶

竟体会到一个人,一段往事

却原来也是轻如鸿毛

11竹简

文/楚衣飞雪(甘肃)

竹木简牍,绵延的宽阔

做到了殷商和魏晋交换的繁复就简

做到了书案轮换间,苍茫白鸟,低树泊烟的生导

亦如此刻,我用白纸反复地打开它的胸襟

就像在经书里

研磨这母语的骨粒

于通今的暗火

再完成一次教化的新生……

12竹简

文/夜梦无痕(湖北)

一个朝代腐朽了,只留下几根骨头

拓疆时的锐气与锋芒,早已在匠人手上

打磨出

儒生的中庸,圆润

既然文不可定国,倒不如

留一些孱弱的笔墨

在千百年后,也能让人一眼读出

那些不可覆辙的训诫

13竹简

文/韩东林(辽宁)

从厚土中生长的植物 

从民间 掠到宫殿 

在皇亲贵族的手中展开 三呼和跪拜 

曾经的空 便是一种假象 

它落地生根 居高临下地俯视黎庶

也吸取文化的精华 并用坚挺之躯

任墨客骚人 将文字嵌入体内

留住 那些血肉和灵魂合体的时光

从厚土中收割的植物 又从宫殿

返回民间 行走于烽火中的驿站

便有一种排列 叫做尺牍或家书

这古老的命名 至今也没有失去光芒

或许被尘封于传说 回归于厚土 

或许 焚身于烽火的啸傲搏杀 简而不简

即使那些最后的灰烬 仍保留竹的精神

让读过的时光过客 始终充满敬意!

14竹简

文/桂林(河南)

站在浩渺的长河中

你以一叶扁舟,载渡

上千年的文化薪火

跳出丝帛昂贵的桎梏,你让

灿烂的星光,洒落民间

在华夏大地上,璀璨了古籍的长空

你渐渐离去的身影里,没有一丝

遗憾,在宏大的时空,飘过

一阵爽朗的笑声

卑微的事物,也能书写壮丽的历史

你在斑驳的简牍上,留下

一个意味隽永的话题

15竹简

文/卢俊(陕西)

从青葱到永恒,涅槃重生

痛彻心扉的不只是沉重,那些往事

善恶忠奸,鲜活的生命,挣扎躲不过轮回

从此静心,看花开也看日落

过客需要一个载体,证明存在过

草木一生,亦可惊天动地

至简语言,纯粹真理

未知诱着向前,琉璃易碎

红脸的黑脸的,生旦净末丑登场

撒网,打捞时光

置之度外,感同身受

隐藏过往,真相从岁月里生长

16竹简

文/张弛(陕西)

历史在这里波澜不惊

历史在这里辉煌灿烂

展开,大浪淘沙栩栩如生

合上,烟波浩渺缓缓沉吟

你是历史的载体

历史滑过你的肌肤

又流入你的血液

一个个鲜活的文字

字正腔圆俯首称臣

你就是历史

从山野而来,清水芙蓉

精雕细琢,初心不变

行有规,坐有次

长有尺,宽有度

面对疑惑,笑而不语

时光替你解读一切

抖落灰尘,去伪存真

你依然是一个

超凡脱俗的历史老人

于无心处做有心事

17竹简

文/周文格(安徽)

如果没有竹简,蒙昧还要在荒野中

行走多久才能遇见文明

当文字从龟甲和兽骨脱离

竹片上的每一笔,宛如毛细血管的生长

溪流,在竹简上流动

汇聚成黄河、长江的浩荡

一条条光的箭矢,迎来长夜的曙光

绿窗下,我抚着书脊

似乎触摸到时间深处的竹简

触摸到一块块骨头的滚烫

而耕读声,也从字间跳出来

像种子,落入春天的土壤

18竹简

张友国(江苏)

语言和时间在刀尖淬火

牛车运载着汉字

从龟甲到金鼎,入木三分

方方正正,从出土到入土

轻描淡写。古典、用典、古为今用

今古混为一谈,直至磨损

玻璃或将成为竹简的藏匿地

隔离着句子、情感、历史

有人在篡改。有人在蒸发之前

一簇簇先秦的战火,现如今

短而清脆的竹板在敲打

造纸术、活字印刷,读心术……

这些都是从刀辙中敲下来

记忆的碎屑

19竹简

文/容止若思(辽宁)

于竹上作书

雕刻历史文化光阴

深入骨头而铭记

大道至于简

灵慧巧穴

竹简,即竹书

用墨在竹片书写典籍

以绳穿编成册存放

阅时拿出翻阅

故苇编三绝

勤翻之也

竹简盛行于南方

没有竹子北方

通行是木简

春秋战国大量文献

得以完好的保存

便是竹简功劳

竹,高风亮节

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

竹简为历史功臣

20竹简

文/老甘(青海)

必须把骨头和骨刺进行鉴别

这样才可能入木三分

有些剧情跌进无法延展的拘束里

只有一个逼仄的去处

总有一个落魄的人

需要舒缓剧情

所幸世界缷下了部分风云

风不时掀开历史的衣角

一场场腥风落幕在横撇竖捺的拐弯处

才子佳人适合风花雪月中匿迹

那些脊梁那些高贵的突兀

才能使书写沉重

还有泥土还有野草撑起的河流

庙堂和农夫

滋养悠久

尘埃落定的间隙

墨如夜深弥久愈浓

21竹简

文/黄冬松(安徽)

从甲骨和钟鼎上走下。仓颉的文字

悠然翩跹于青竹之上

一尺,二尺,三尺

闻一闻,历史的芬芳惹人沉醉

想想春秋战国,想想百家争鸣

热血燃烧着我们的脸,我们的心

长安皎洁的月光,照着谁?

那竹简,炫亮他求索的眼睛

车轮滚滚。岁月如流

从泥土里发掘的竹简,惊艳世界

22竹简

文/徐学明(广东)

竹 经再简单不过的

裁煮烘切刮书钻编

在转角处 你

华丽转身

你在商呱呱坠地之时

就以特有的功能

锁在深宫

从春秋到东汉

你魅力四射

既使在后来的皇后面前

仍然角逐数百年

墨与竹的拥抱

使得

《尚书》《孙子兵法》

以简牍惊艳世界

《孔子》《老子》

得以千年传承

五千年血脉

 绵延不断

23竹简

文/包明强(安徽)

竹报平安抑或连篇累牍

竹简都带有特制的馨香

在岁月甬道上,亦步亦趋

王侯将相也好,凡夫俗子也罢

他们都在苦寻的入世之道上

倾听自已的脚步声

——有竹琴拔节之音

孔子周游列国

随行携带三大车竹简

沿着中庸之道,之乎者也

让仁义和礼教的儒家思想

在无处不在的庙堂之上,有案可稽

太史公用竹简把形形色色枭雄

编联在春秋大梦的列传里

让历史审时度势,渊远流长

竹简镌刻华章,自有乾坤

在百家争鸣的繁茂中,大道至简

24竹简

文/惟庄(江西)

承载量有点大,尺寸狭长

一小块可以容身。在悠远的地方

光阴散落了

写下古典苍茫溢满广袤的原野

尘埃落在文字上面

一片古老册页,还有活的生灵

昭告春秋。将书写绵延

延续一条河流经心跳的悸动

它伸长了多少?越过山丘

跨星月神话而不止息

一个命题有了答案。躬下身追忆

以向上姿势仰视

前襟的衣带飘,一处耸立

砸碎月光攀附一颗星

成永恒意象。说什么都不合适

因为,深埋太久了

没入土壤之中过于深了

待重见天日时候

泛黄了,它透着过往云烟

缓缓消失在寻常书桌

25竹简

文/雪中墨(黑龙江)

以冬眠的态势契入中华文明

打开,在另一种光照中苏醒

掬竹简在手,指尖一再沸腾

动用的意念模仿历史瞬间

舞动的手势与唇齿的阴影中

汉字从眸子里抽丝剥茧

回溯,竹简长出了青青竹叶

动词表达的时态,灌入岁月

竹林的风声先于我们抵达

竹叶的箭矢,若隐若现

仿佛要亲吻时间内部的心跳

竹简衔接时光,精制的竹片

承前启后的骨架之美

小小竹简,要析出多少情愫

安放梦境的栅栏

安放历史的袅袅余韵

悄然入梦的竹简,任时光

冥想静影沉璧的余生

竹简之外,谁的梦在竹林中

萦来绕去,深入浅出

26竹简

文/刘雪中(江苏)

色若晴天湛湛

并列松和梅傲立岁寒

无畏被裁被切

于烈火中渐渐悟彻职责:

让六书拥有下榻的床

为百家开启争鸣的战场

历史的根

从此深深扎进一个民族年轮

叫响“汗青”的名

文化的源

从此浩浩汤汤奔向后人心田

生生不息

27竹简

文/枇杷兄弟(贵州)

那时,墨与字相遇

之所以首选竹

不是因为

它有高挑婀娜的身姿

也不是因为

它占据了哪块风水

更不是它背靠哪座大山

而是它,苦练泥土的秉性

赢得一身高风亮节的本领

再大的风霜都很难将其折断

它的担当就是

在自己的身体上

为正义之剑

修一条势如破竹的栈道

28竹简

文/可伊(山东)

华夏后土孕育的案上山河

深沉,厚重,烛照千秋

一个民族,找到了书写天地万物的载体

叙写下自我灿烂辉煌的开篇

方正的身姿,烘托方块字的气脉

表里如一,挺拔向天,刚正不阿

那是大写端正的人的样子

那是正义不屈的民族精神品格

蕴含天下大道之奥义

铺绘开天辟地沧海桑田的传奇

未曾在同一时空真切触碰的心底驻留。

关乎你的只言片语,一鳞片甲

都如同落入水面荡起涟漪的一枚石子

29竹简

文/刘艳芹(河北)

递折子的和下诏书的

都已作古。那个时候,场面多

壮观啊!一个跪地叩头

嘴里喊着:启禀陛下

一个正襟危坐:爱卿平身

果真一言九鼎

后来,他们确实平身了。先是

一同走进剧里,扮演主角和配角

再后来,又走进古迹。说书的

唱戏的都老了。作妖的化为灰烬

为人者最终白骨一堆——

作为见证者,竹简一笔

一划地记载着粮食,百姓和天气

它们不跪天,不跪地,不跪

皇帝,不跪民。挺直脊梁

一是一,二是二

30竹简

文/韩斌(山东)

睁开睡眼,醒了故事

开讲,从先秦到魏晋——

讲,一刀一斧

匠心独运“水煮英雄”

讲,一笔一划

《左传》《论语》《孙子兵法》

讲,一生一世

承甲骨,启纸张,文脉情怀

看大地“典藏”,举世无双

看星空“穿越”,浩浩荡荡

幽幽墨香,智慧弥漫味道......

31竹简

文/曾胜昔(江西)

青铜砍下竹子的头颅

然后肢解、腌制、风干

挂在殷朝的大厅上

风吹响呜咽声

逃亡的后裔们

年年在坡上揭竿起义

给竹子戴上枷锁和镣铐

防止不安份的动词节外生枝

一捆捆竹简

打开沉甸甸的历史

困在竹简里的象形文字

一片兵荒马乱

32竹简

文/牧驴山人(湖北)

带着秦人喜的家书

伴着嵇康的琴声

我沧桑的老父亲

从竹林深处走来

岁月用无形的刀笔

在他脸上刻满艰辛的密码

他在煤油灯下

把斧劈刀削的忠孝仁义

对我解说

把烟熏火燎的日常生活

向我传承

当纸张代替简牍

当屏幕代替纸张

我返回竹林的老父亲

又是那么安祥

33竹简

文/马云(安徽)

瘦简如苇

载着刀刻或墨写的汉字

横渡光阴

只言片语

也灿如星辰

照亮古今的隧道

链接文明的断层

你是一根一根肋骨

在脆弱与坚韧间

让后人——

重组已逝的悲欣

34竹简

文/露海(青海)

刀啄斧砍切成片

在上面

留下了提炼出的精华

历史深处

唯余竹简可追踪的

编织成的故事、诗与歌

想到了一个人

夕阳下,走着,唱着

写在竹简上的歌谣

35竹简

文/水弦(辽宁)

那些竹子

何其不幸

被选定砍伐烘煮

刮青破片起层

编联

那些竹子

又何其幸运

被制成竹简

拥有了浩如烟海的

精典抄本

成为文明的记录者

我从你的奉献里

看到了中华文明的

绵延悠久

和博大精深

36竹简

文/喀左梅子(辽宁)

背着岁月的刀痕,一路摇晃

它的喘息,被某个思念

修剪成一条弯弯曲曲的路

月色,在刀尖下流淌

它有些疼,被划开的秘密

竹林里修行,由一根细绳串联

竹马少年哟!从春刻到秋

刻到雪花落在头上,不再融化

刀也生锈,竹简也老

剩下的笔划,用指尖代替

一撇一捺,一横一竖

都捡起来,在晚风里吟唱

37竹简

文/黄天刚 (贵州)

一缕缕丝线

把竹片连接成卷书

多少刻刀钝了

仍然不分昼夜的刻

刻成文明古国的精华

篆体在竹片上

龙飞凤舞

春秋战国的章节

在竹卷里呈现

敲着历史的回音壁

侯王将相也成过眼云烟

唯有村庄周围的竹林

在时光中亮节

38竹简

文/丁显涛(辽宁)

商之竹何其有幸

吸日月之光灼灼其华

每一片竹叶

都是一匹腾空而起的快马

驮着玄鸟生商的神话

锻造的青铜之剑

不仅可以杀敌

也可以刮骨疗伤

让青之竹脱胎换骨

一介草民变得满腹经纶

不是为了进京赶考

竹林听风

悠扬厚重的歌声

穿透,明月如水的光华

39竹简

文/朦胧(辽宁)

纯手工制作,竹牍精致

绿竹麻绳,合而为简

文字浓淡相宜,脉络清晰

风干后可做工艺品,比如灯饰

每根麻绳穿起来的

不止是竹片

心连着心,是力量的凝聚

一帧帧经卷,藏于书简

当年隔壁的爷爷痴迷书法

在竹简上写“三字经”

一首墨笔刻画文字

一手中国风典雅,写人生

40竹简

文/李伟(四川)

闭眼后,这就是一丛竹林

无法穿过风回到

那片大地。但它们选择了用视觉

透过龙蛇走笔的磅礴

那些字自带历史,似乎突然发现

它们始终被文字创造历史

被历史再度创造成文字

它们得意拥有几千年的身份

41竹简

文/竹筠(山东)

隔着那么长的时空隧道

你总是攥紧胸腔内赤诚滚烫的信念

让身后的光亮,穿过历史词句棱角分明的脸庞

镌刻身上的春秋,或波涛汹涌或细雨阵阵,承载岁月的铿锵灼痛眼眸

从坚韧与磨难深处走来

有些名字,灿若星辰

42竹简

文/斯豹  (内蒙古)

来,捡拾这些光阴的颗粒,

要轻些,从秦汉开始,小心历史倾注的湍急。

已经蓄满这么多,从词牌到民谣,

从阡陌到荒原,从孜孜以求的内心,

崭新而具体。

没有谁从泥土里放进过虚空,

纵然是悲伤之墓,剥除生活中质地内敛的胭脂,

只留下祭祀的铭文和舒畅的水墨。

如果,能见到灯光下执笔而白头的人,

请不要惊动,光阴对每个人都有慰藉,

爱憎或许只是轻巧之物。

成为竹林的人,一定具有挺拔的真挚,

成为竹简的人,一定念着苍穹与大地。

请聆听焙烤与镌刻之声,反复以记述求证,

就在现在,在我们的面前,

竹简轻而庞大,它宽容的万事万物,

使我们敬畏而陌生。

II群

诗人佳作

The poet's excellent works

1竹简

文/林成君(青海)

古老到我新葺的梯田也发出铜绿色

就像一片飞来的古篆

有着立体的铭文

有着澎湃辽阔的叙述

任一根线穿着

收放自如

让华夏

在上面熠熠闪光

记不清有多少名字在沉默

记不清有多少苟且交于远方

总是光与光的交集

总是文字与文字的交媾

从来都是

竹板敲打竹板

留下的余音

敲着青史

每时每刻都电闪雷鸣

2竹简

文/刘利红(安徽)

走进一本用线穿引的竹简

追随那些智者的背影

被一颗颗澄明的心蓦然领悟

仰望着头顶的那一卷星辰

一片片饱蘸着墨汁的竹简

在山野、河流、征伐、变迁中完成

第一次将文字从社会最上层释放出来,

让枯燥的历史变得活色生香

时间,不时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

所有的梦想都有可能化作泡影

一捆捆竹简就是一圈圈年轮

在中国的大地上隆起的一座山脉

在某个瞬间即刻苏醒

像彼岸,中间隔着无边无际的汪洋

那些文字戛然而止

填补了中国历史的无数空白

3竹简

文/东永学(青海)

敦煌,埋着古史

一页页竹简发着圣光

叙说着大漠雄风

南雁北飞的凄美身影

莫高窟走进昨夜的梦里

制作竹简的工匠

手茧缝里流动着墨香

一代代薪火相传

竹简背负历史的厚重

传承华夏的文脉

竹林七贤的竹简

一定用酒泡过三百回

留给我们的文字

有醉意的婀娜多姿

更有思想的铁骨铮铮

4竹简

文/齐春玲(黑龙江)

走近那个久远的年代

有人周游列国,有人席地而坐

侃侃而谈。谈着,谈着风云就散了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他们的身影又去了哪里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还真不是笑谈

聪明的古人把文字写在竹片上

眉目清晰的竹简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让历史站了起来

透过历史,我看见孔子、老子和庄子

他们的思想都还活着

现在,仍有人站在

“落日下的庭院,千年的树木葱郁”

踩着先哲的旧脚印,我想

和古人说说话

5竹简

文/邢萍(安徽)

掷地有声

片片承载着博大精深

悠久的厚重感

在浩瀚的知识领域里传承

古文化的先驱者

脊梁上燃放着不朽的民族魂

时光荏苒

蕴藏的文化思源

让心绪跳动

孔孟之道

因载体而彰显百家争鸣

文化传承让后人在精髓的氛围里点亮璀璨人生

知识的继承

让思维敏捷活跃

竹简的诞生

为正能量的文化传播

做出了不朽的功绩

6竹简

文/明静(福建)

我正在认祖归宗。

沿着东方文明的一条汤汤大河,上溯

寻证,正在划的屏幕

是他的第几代孙

破开的竹子,装够了生活

又承载思想和灵魂

竹子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人的智慧有了合适的温床

远古的光辉从未暗淡

一个物尽其用的民族

其祖孙走向灿烂的文明之梦

如同满山遍野的竹子,生生不息

7竹简

文/刘佩学(黑龙江)

灵魂雕刻誊写

一种姿势倔强活着

竭尽全力

声张表达言语远在天涯

还是近在咫尺车马邮

一笔一划非再三斟酌推敲甚至折磨

留住历史见证未来

每个时代相差不多回头看

才会更妥贴

寄予其中拍案而起杀伐决断

刀光剑影抑或肝肠寸断

传奇。故事。历史

一根一根竹子苍翠一字一句鲜活

没有谁可以不朽

文字可以永生但轻而易举蜕变

磨难成就光辉

一片一片脊梁血肉横陈

有悲喜交加有叹为观止有莫名其妙感慨

若可以选择

但愿如一枚竹简尽情涂抹

把一些话儿传递

纵横余生

8竹简

文/郎福英(辽宁)

请许我 伐青竹一竿

手握山水 寄情画卷

辗转于秦宫汉阙之间

刻一幅家国梦里

金戈铁马踏裂冰河

镌一段似水华年

锦袍碧血丹心赤胆

入则达济天下

出则兼容百川

以一簇翠绿色

浸润在幽幽的清香里

记录世事变迁

9竹简

文/李继增(河南)

一出世

就是一场传播媒介史上的革命

至此,中华文化和思想

迅速开枝,散叶

小小的竹片,经

裁、切、杀青、书写、钻孔、编

一个个拙朴的竹简

悄然丈量着历史的进程

薄薄的竹片中

一位位鲜活的王侯将相、名流、百姓

朝我们走过来

西周、春秋战国的生活、艺术、兵事......

逐一给我们演绎

简朴的竹片中

有花朵吐蕊,鸟儿啼鸣

有河水奔涌,月色涂抹

有战马嘶吼,鼓角铮鸣

......

每一片竹简里

都藏着一个不灭的灵魂

它仿佛就在我们每个人的体内

几千年来

从未走开

10竹简

文/雨梦(江西)

古朴幽幽馨香四溢的竹简

四经五书的记载

六朝古都的陈列

一种史书的收藏和见证

一种文化的传媒和传播

两千多年的文化遗产和传承

一卷卷文献诉说着悠悠历史

一捆捆竹简墨韵流芳

传递着千古幽幽的情怀

激荡着历史文化的血脉和精髓

竹简古人的重要书写工具

造纸业之前的贵族和大雅

记录着历史文化的传播途径

梳理着千年文化的悠悠古韵

让岁月沧桑变得扑朔迷离

让百家争鸣的文化甚嚣尘上

让孔子老子万人迷的思想

渊源流长万古流芳

11竹简

文/师志学(辽宁)

不必再借助于龟甲兽骨

来卜问凶吉

江山社稷

都已在半寸的竹简之上安放妥帖

秦皇烧起来的一把火

火光冲天

密麻麻的蝇头小篆,疼得噼啪作响

诸子和百家

是浴火重生的火凤凰

化身成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源远流长

自从蔡伦

在树皮和乱麻里,抽出一张纸

沿东汉,一路铺展开来

遁入黄土的竹简

成了古人留下来的一碗biangbiang面

时常,为后来人所津津乐道

12竹简

文/牧风(广州)

篆体的汉字,象形的秦砖汉瓦

一块薄薄的柔韧的竹片

谁的方寸疆土,承载起一个帝国

篆刻里,烽火和呐喊还未散尽

如果你突然听到一个声音

那是从水字旁,滴落的一声

嘀嗒

13竹简

文/王龙臣(河北)

经过刀劈火烤

展现辉煌的里程碑

笔墨沉浸竹简

书写历史千古风流

奠基华夏文明的基石

文字深广变迁

片片奠定儒家高远不朽

行行刻录毛氏传承

诗经隐含人类生命永恒

追溯字体延绵回音

竹简上行走千年

线条流畅似水

跌宕如烟

盖世无双在指尖流动

飘逸悠久的古香古色

14竹简

文/孙双立(文)

摊开简,像跳上了船舷

听风摞起题材把竹林摇出雨

一节节默读,袭墨色,撑月光

在斗笠下淋出一条河

我提起行楷篆扮成的浪花

面对淡泊与凝重的话题

以雨收笔,藏锋于竹

竹片像一介书生,歌以咏志

字刻像一级武士将浪花的

刀柄举过头顶

岁月撑春笋,卷起山雨

装典为策

15竹简

文/王景波(黑龙江)

文不能安天下,武不能

定乾坤。空有一身蛮力就做

你的随从、贴身

登记造册,分门别类

没事就为你掸掸灰、除除尘

顺便和你聊聊天,谈谈心

时间久了,仿佛我也成了

你们中的一部分,似乎也被密密麻麻

写满了四书五经

16竹简

文/杨群(辽宁)

当文字遇到竹片,一见倾心

吻过后,光耀了千年

写上的墨,随命运浮沉

留下的痕,驻灵魂永远

极简用词把惊雷藏在于无声处

串接成卷把真相叠进历史空间

再现百家争鸣的气度格局

记录家国春秋的卑微勇敢

竹韵风骨,竖直华夏脊梁

红尘织梦,驰骋天地人间

传播经典,精彩厚重文化

高山流水,书写九州方圆

读你风雨兼程的时代变迁

读你星辰大海的真诚无限

读你中华文明的重偌万钧

读你沧桑流年的岁月缱绻

静观风云变幻

字字千秋,枚枚惊叹

铭刻民族符号

片片坚硬,卷卷灿烂

17竹简

文/王瑛琳(河南)

汗出如浆的时候

竹简退去青涩

浓墨浸润

把思想的微茫注入长河

刻刀细细抚摸

定要撤回兑现不了的承诺

刮骨的痛处

再染新墨

18竹简

文/傅兴财(辽宁)

一轮似圆非圆的月亮

慢慢爬过,东山坡

无风的树林

依次拾起掉落的残叶

一直以来,把赏月

看做是文人固有的雅事

比如竹简

是数个朝代的产物

翻开古代的文明史

呼吸和心跳,不再匀称

乌云反复撞击,遮盖

西沉的月牙

眼前扑朔迷离

19竹简

文/长青(黑龙江)

祈祷的神圣

在龟甲上的庄严

慢慢地流转成一片片线串的竹简

一笔一划是炎黄的基因

遗传着流星一样的流年

夫子摇头晃脑的吟唱

附和着清脆的竹音

曾是多少映雪寒门的企盼

当今啊,十年寒窗演绎了

多少玩童逃不脱的梦魇

口口相传不过三代人的故事

爷爷的爷爷就是族谱中的一段

历史书中的人物引领时代的变迁

沧海桑田

谁又是谁的永远?

20竹简

文/布鲁斯(江苏)

把文字刻进竹子里

让一段段模糊记忆

在翠绿里永恒

保留先秦魏晋时期的风骨

历史也镌刻其中

从龟背到竹简

文字也随之变化

线绳串起一个个画面

鲜活了生动形象

每当经过竹林

风声喃喃细语

仿佛正在讲述故事

多想穿越时空

把自己变成竹简

把灵魂深深刻录

21竹简

文/心灵守候(辽宁)

竹简,从泥土里发掘出

一枚枚飞舞的墨迹

尘封的王朝

百家争鸣的盛况

被复原,被重新认知

削制的竹片

跳出上层圈子的文字

一份精神指引

生生不息

22竹简  

文/涅槃(天津)

裁。切。杀青

青竹挺直的身躯被制成了竹简

阳光明亮,风在竹林穿行

一个穿长衫的文人,坐在青石上

躬腰,低头,神情专注,刻写汉字或画

落地的汗水,惊起一池蛙鸣

竹的筋骨化作齑粉,被风扔进烟尘

而凹凸的印痕,被夕晖涂抹成美妙的风景

每一枚篆体,都写着上善若水

写着道德经和飞鸟虫鱼

此后,它被翻阅。被束之高阁

被坍塌的灰尘掩埋于泥土

静静,回味历史

23竹简

文/李茂林(辽宁)

背后的故事

我在古装电视剧中见过

在美好袭过的地方

我不知道为此感叹过多少次

为了留下几句只言片语

我也开始了追逐潮流

有空就与电脑谈天说地

手指轻轻一点,多情的阳光一片

许多时候只身深山

悬崖峭壁上留下了我的真心实迹

一段崎岖小路

让我付出了一辈子的努力

我的一语承诺

始终在风霜雨雪这张竹叶青上跳跃

有时候,我可能在湖边

摘下垂落眉前的一片柳叶

晨辉中,一颗露珠从眼睛里滑落

微风吹过

我的心,汪洋大海一样

24竹简

文/雪中傲梅(山东)

守了半生青山的竹子 ,终是被杀了青

剥掉青衣,裁段,烘煮抛光后

一身风骨

又被研墨的手,一根草绳编制成册

雕刻着文人墨客,跌宕的情绪

精简成绝句

从此,只能端庄在书案上

守着晨钟暮鼓

用古香古色的典雅传承着史记

于诗经里,栉风沐雨

25竹简

文/冯岩(辽宁)

踏一枚落叶,秋风疼痛

抖落一圈年轮

绕树旋转,竹节拔起

竹林的吼声一浪高过一浪

压在心底的文字削成片

行云流水的偏旁深陷臂力,在尘世力挽狂澜

点墨成香,尺寸之间封册

树木和竹子达成共识,在推搡间退让

墨迹在竹片上穿越时空

图文从远古走来

竹片拴成史册,繁衍

定格。传承古籍名典

刷刷点点的墨香承载五千年的历史

掌心里攥出的汗渍,渊源流长

墨香延续树木转身的纸香

立体压缩,文字在薄薄的纸片上走向世界

诗讯

INFORMATION

01

新媒体文学诗社诗Paradise(诗乐园)平台2022年8月5日(周五)同题诗《皮影戏》晚20:00——21:00群内统一收稿,外群后台留言,进群参与,谢谢关注新媒体!

02

新媒体文学诗社诗Paradise(诗乐园)平台相约名家诗人诗歌10首,简介(300字)、照片(横板2张)专辑推送。

03

新媒体文学诗社诗Paradise(诗乐园)平台群内裸诗精选专栏,每半月左右编辑精选群内稿件一次/首/人,选择稿件质量并能积极转发分享链接者优先,微平台择日刊发。

04

新媒体文学诗社诗Paradise(诗乐园)平台开设“诗地标:城市诗歌地理”专栏,以一座城市为单位,诗人简介100字,代表性诗歌一首,每一座城市20—30人为宜,新媒体文学社此栏目常年征稿,有组稿经验的公益诗人可以关注平台,后台留言交流稿子。

05

新媒体文学诗社诗Paradise(诗乐园)平台开设“一书一世界,一诗一人生”诗人出版诗集专栏,诗人自选已出版诗集诗歌10首,诗集简介、封面、目录等相关内容,本平台推送。

06

赞赏作品20元以上60%归作者所有,其余用于平台运作,费用到账后给付。(注:20元以下含20元专辑作品不发放稿费;合集作品不发放稿费)

  新媒体文学编辑部   

20

22

Editorial Department

顾   问:杨克  王爱民  李云 宝蘭  李不嫁 

总    编:冯岩

主    编:子默 

副主编:万斌

   编     辑:原木 陈鹏 丁显涛 刘桂兰 木公子

评 论 部:子默     张国安    惟庄     万斌  

              何澍清   李耀斌   刘向东 词间语

       外联部:刘桂兰  陈雨濛     

              原木 陈鹏 丁显涛 木公子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新媒体文学社

诗Paradise

微信公众号

关注 

有更多精彩 

往期回顾:

   Review

(向上滑动启阅)

新媒体文学社专辑:

新媒体文学 I 大可诗歌10首 (358 期专辑)

新媒体文学 I 刘合军诗10首 (361期专辑)

新媒体文学 I 吴少东春夏秋冬中的喜怒哀乐10首   (362期专辑)

新媒体文学 I 李发模诗歌专辑(379期)

新媒体文学 I 伊农诗歌专辑(397期)

新媒体文学社纸刊:

新媒体文学 I 纸刊佳作展 (392期同题诗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纸刊佳作展 (393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纸刊佳作展 (400期合集)

新媒体纸刊佳作展《人面桃花》+《拓片》+《唐卡》(411合集)

新媒体文学社同题诗

新媒体文学 I只此青绿 (367期同题诗合集)
新媒体文学I 晋祠 (373期同题诗合集)
新媒体文学I 鲸落 (380期同题诗合集)
新媒体文学I 人面桃花 (384期同题诗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拓片 (390期同题诗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唐卡 (398期同题诗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斗拱 (404期同题诗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曲径 (407期同题诗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家书 (409期同题诗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人间瑰宝:青花瓷 (412期同题诗合集)

新媒体文学社诗地标

新媒体文学 I 辽宁:沈阳市诗地标(368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青海:西宁市诗地标(369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辽宁:营口市诗地标(370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江西:九江市诗地标(371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安徽:马鞍山市诗地标(372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辽宁:大连市诗地标(374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陕西:延安市诗地标(375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贵州:遵义市诗地标(381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河北:邢台市诗地标(382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江西:鹰潭市诗地标(383 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陕西:延安市.黄陵县诗地标(385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天津诗地标(386 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陕西:延安市.吴起县诗地标(388 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陕西:延安市.志丹县诗地标(391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宁夏诗人地标(394 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四川:绵阳诗人地标(401 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陕西:延安市延长县诗地标(403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黑龙江 哈尔滨市双城诗地标(405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陕西:延安市黄龙县诗地标(408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河南:商丘诗人地标(410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河南:泌阳诗人地标(413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诗歌驿站
新媒体文学 I 诗歌驿站+评/首(376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诗歌驿站(387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诗歌驿站(389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诗歌驿站(395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诗歌驿站(5.1诗会)(399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I 诗歌驿站 母亲节(402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诗歌驿站(端午诗会)(406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诗歌三人行

新媒体文学 I 女诗人林莉 霜扣儿 半亩花田三人行+评(377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女诗人宝蘭 花语 三色堇三人行+评(378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诗歌社团

新媒体文学 I 辽宁 鞍山市诗人协会(385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天津黑色海诗社(396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诗歌评鉴

新媒体文学 I 李耀斌评同题诗:高难度的写作和诗意 (357期)
新媒体文学 I 惟庄评同题诗:同题诗背景下的共通(359期)
新媒体文学 I |刘向东评同题诗:以文字袒露清奇的骨骼(363期)
新媒体文学 I 冯岩评:同题诗点燃月光下清冷的灯火抱团取暖(364期)
新媒体文学 I 万斌浅议同题诗的起句及其它(365期)

新媒体文学年度展

新媒体文学 II 回眸 2020 【242期合集】
新媒体文学 I 2021年度作品汇总 (366 期合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