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店承载了无数家庭的创业梦。 连锁经营和现代电商塑造了赢家通吃的市场景象,许多人为小店主叹息,叹念他们生存艰难。 冷眼旁观身边小店,开了又关,关了又开,走马灯般改换门庭,重复着一个个逐梦的财富故事。 偶尔跟雇人守店的老板交流,对方语出惊人:不要跟夫妻店竞争。 听过之后心有所悟,回看这些年交流过的夫妻店主,知道这是一个不眠不休的群体,不计较工时,不计较待遇,不在乎生活条件,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员工。 行走乡亲扎堆的国内城市,探访城中村或城郊开店的亲友,多是夫妻店。看他们蜗居在拥挤不堪的小店里,商品陈列柜后面、阁楼上狭窄的生活空间里,隐藏着他们窘迫的生存状态。 到了寒暑假,将留守家乡的孩子接到店里,一家老小终日厮守着一撇小店。看一眼他们,就知道一个家庭对团圆的渴望。 带着对夫妻店的偏见,觉得这是内陆落后乡村农民进城经营之道,直到在珠三角看了当地一些年轻人守着家庭店,起早贪黑,终于知道,夫妻店不是自己想象的千店一面。 那次在都市村庄广东中山崖口村,采访崖口肠粉店店主谭国辉,他跟未婚妻及家人守在店里。他说每天超负荷运转,每天凌晨4点半起床,一刻也闲不下来,晚上8点就睡觉,晚上朋友邀他去玩,他也很想去,但想起第二天要早起,就谢绝了,直到朋友再也不邀他了。他自己总结,开了店,时间没了,朋友少了,没地方去了,也困了,人也挺辛苦,但是想了想将来还是值得的。谭国辉说,以前在驾校做机动车教练,加上额外的收入,一个月能有七八千元,可以过安稳的生活,但汤粉店是一份事业。 这是一个夫妻店的缩影,浓缩了一个群体的心路历程,他们坚守的信念,源自一个自我价值实现的梦想。 与他们迥然不同的是,更多年轻人愿意找一份办公室工作,过朝九晚五的生活。更有甚者,有年轻人选择通宵守店的夜班,只因为夜深人静时顾客稀少,他们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肆无忌惮地玩手机。 夫妻店主自我调侃,一个人干三几个人的活。听上去有些夸张,细细琢磨,发现所言非虚。 有小微企业老板抱怨,眼下员工责任心不强,给他一个岗位,断不肯为别的岗位补缺,只能一个萝卜一个坑,用工量怎么也降不下来,许多时候不得不老板亲自补位,哪里缺人手老板就去哪里,一个人干六七个人的活。 亲友中有夫妻开店,上下班高峰时夫妻守店,客人稀少时段,丈夫开着车出去揽活,一刻也不闲着。 熟悉企业的人都知道,眼下用工成本高企,用工量大一点的企业,利润被人工成本侵蚀。相比之下,那些夫妻店,没日没夜,挣的往往是一份工资,等于老板自己给自己打工。 2022年,中国市场主体总量历史性地跃上1.5亿户,个体工商户达到1亿户,个体工商户解决了我国2.76亿人就业,承载了中国农民就业基本盘。他们中相当部分是夫妻店、家庭店,守护着一个个家庭的梦想和憧憬。 只是,在连锁经营和现代电商冲击下,传统街铺日渐式微,不少夫妻店守不下去了。 于是,对电商生出偏见,觉得他们抢夫妻店生意是不道德的,心里默念,不要跟夫妻店竞争。 2022-07-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