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桂荣 如果我不会无缘无故地担心某位朋友吃不上饭,出门是否安全,能不能照顾好自己,我就没理由担心儿子。儿子就是我的另一位忘年朋友,他无论在哪里,做什么决定,我都应该放心。反之,亦然。 儿子长大的过程,就是与他一次又一次的分离。 我只能尴尬地解释,“工作忙。” 等看完病,儿子摆摆小手跟我说再见,然后一头扎进婆婆的怀里,“奶奶,快回家,快回家。” 我决心当一个陪伴儿子成长的好妈妈。儿子两岁半时,我把他接回来。只是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我不喜欢做饭。经常,我带着年幼的儿子在大街上游逛,到了饭点就点最喜欢的辣米线,一边吃,一边把米线放在热水里涮一涮,递给儿子,他还是觉得辣。 我继续点一大堆好吃的,先把小时候的亏欠自我犒劳一番。儿子很节制,吃东西少,玩玩具时间长。我咂咂嘴,现在的小孩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想老子当年,哪能吃上这个?儿子不明白我为什么总是被美食诱惑,他是吃饱后不再多吃一口的好孩子,我不得不自我催眠,不是一个年代的人,没有共同语言。 我和儿子在一起,一直混到他11岁。他活力十足,只有生病时,才蔫蔫的、没精没神的样子,那时候,我真恨不得他能吵,能跑,能跳,至少他是健康的。可惜,他生病了。娘俩只能靠在一张床上,我时不时地摸一下他的前胸后背,经常半梦半醒时,我还在给他推拿退热。他的身体底子好,一般发热一两天,很快恢复如常,又成了那个惹我烦的混世魔王。 那一次分离后的日子,儿子过得很痛苦。儿子就读六年级,马上面临2012年严酷的小升初,当最初来京的兴奋过后,剩下的就是如何与严厉的父亲相处。老公也很快从父子相聚的喜悦里幡然醒悟过来,儿子简直就是一个问题儿童。 父子间的磨合一次次以老公的愤怒、儿子的怯懦收尾,儿子不断地给我打电话,控诉老公的严厉和不通情理,老公三番五次地责怪我没有把儿子教育我,在以成绩优异著称的山东上学,儿子的成绩竟如此不堪,全是我这个当妈妈的失职。 给老公灌迷魂汤是我的专长,安抚也是我的大政方针。告别老公和儿子后,我怡然回到家乡。男孩子嘛,以后注定是别人家的老公,由我亲爱的老公来教育,无疑是最佳选择。老公可以言传身教,如何成为丈夫和父亲。 老公果然不负我望,胜利、圆满地完成任务。“没有谁比我们自己更关心孩子,信任孩子,如果连我们自己都想放弃,他就没有一点机会。别人家的孩子注定不是我们家的孩子,我们只能放下所有的成见,跟他一起学习,一起分析,两个人的力量总比一个的要大。跟他在一起,比的就是耐心,训斥、责骂和挖苦不能起任何作用,有时还可能适得其反,只能耐心地引导。耐心比什么都重要。” “还是出去吃吧!”儿子看我对他挤眉弄眼,忙帮我解围。 高中毕业后,儿子离家越来越远。从上海一直到德国的科堡,雷根斯堡。我从未去过那里,如果不是你在那里,我都不知道世界上还有那里。只因知道你在那里,那里一时变得无比亲切。 我很早说过,每个人都是你生命里的一名过客。你未来的路很长,很远,妈妈追不上你匆匆前行的脚步,就像当年妈妈离家,我的母亲只能翘首以待一样。想不到此刻,我也成了翘首以待的母亲。 [作者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