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山东刘福新 2022-07-16 发布于山东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刘福新


雨天里,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青州刘王两位青年人(接“陕西之旅”之六),刘鑫还不忘嘱咐一句:“刘老师看看鼓楼吧。”鼓楼就在近前,我的想法亦如是。

背包里有白酒,安检员说:“包里有酒”,我点头称是。好一顿费劲才拿出来。存放后,女安检员问:“你贵姓?”答曰:“姓刘。我下来时拿着,中午要喝的。”(下楼时,我要取,问:“什么东西?”我答“北京二锅头”。拿着了。)

二楼有“鼓”的展览,我喜欢。逐个地拍了——这个关于“鼓”的展览馆被我全部搬来了。

二楼还有表演,游客满屋,想拍个“囫囵”片,却挤不进去。

除此之外,三楼还有个“清代家具展”。

至于以鼓楼为依托四周拍照,这是我的“特长”,鼓楼东西南北的景物保证落不下。只可惜掉向了,也就无法叙述出准确方向。

西安鼓楼位于古都西安市中心,明城墙内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交汇处的西安钟楼西北方约200处。建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鼓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鼓楼之一。

西安鼓楼建在方型基座之上,为砖木结构,顶部为重檐形式,总高36,占地面积1377平方米,内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是西安的标志性建筑。

195686,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鼓楼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1120,国务院公布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拍于2018年09月15日11点50分。这幅图片是刚到回民街时拍摄的。因为城楼上有“聲闻于天”,所以再传。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2、也是刚到回民街的时候拍的,这一幅没有发布,就等这篇博文。



                 3、同上。
(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4、同上。
(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5、依然是雨,我出店拍街景。
   本文第一幅图片(前边4幅不是9月16日拍的)拍于2018年09月16日10点06分。
(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6
(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7
(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8
(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9、我与刘鑫、王延庆就在丝路印迹旅馆里吃早饭。西安的粥很好喝。
(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0、刘鑫与旅馆老板结账。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1、出店的时候我才看明白,旅馆也是回民开的。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2、在鼓楼第三檐下,南北各悬匾额一块,南面为“文武盛地”,北匾为“声闻于天”。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3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4、雨天里,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青州刘王两位青年人(接“陕西之旅”之六)。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5、刘鑫还不忘嘱咐一句:“老师看看鼓楼吧。”鼓楼就在近前,我的想法亦如是。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6、按说,我的“鼓楼正式参观”是从这幅图片开始的。
时间是2018年09月16日10点55分。
所以,这幅图片作“压题图片”了。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7、背包里有白酒,安检员说:“包里有酒”,我点头称是。好一顿费劲才拿出来。存放后,女安检员问:“你贵姓?”答曰:“姓刘。我下来时拿着,中午要喝的。”(下楼时,我要取,问:“什么东西?”我答“北京二锅头”。拿着了。)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8、先拍近处的景。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9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20


                 21、必须要拍一幅照片。
设置了“自拍  10秒  遥控”。但,人来人往,很难拍。
(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22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23、鼓楼简介。


           24、为恢复“晨钟暮鼓”,1996年西安市决定重制鼓楼大鼓。重制的大鼓高1.8,鼓面直径2.83,系用整张优质牛皮蒙制而成。鼓腹直径3.43,重1.5吨。上有泡钉1996个,寓意1996年制,加上4个铜环共2000年,象征公元2000年,催人奋进,跨入21世纪。
(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25、楹联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26、这是最外侧的对联。
   我拍对联比别人用时多,何也?我要两边跑着拍。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27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28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29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30、这是中间的对联。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31


                       32
(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33
(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34、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35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36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37、二楼有“鼓”的展览,我喜欢。逐个地拍了——这个关于“鼓”的展览馆被我全部搬来了。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38、中国鼓文化展:鼓楼陈设有自古以来各式各样的鼓。有陶鼓、鼍鼓、石鼓、盾鼓、虎座鸟架鼓、跨鼓、战鼓、都昙鼓、答腊鼓、象脚鼓、铜鼓等几十种。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39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40、鼍读tuo(谐音“陀”),扬子鳄、猪婆龙。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41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42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43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44、铜鼓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45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46、石鼓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47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48、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49



                   50

(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51

(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52、“晨钟暮鼓”仿古表演:2007年起,西安钟鼓楼开始举行“晨钟暮鼓”仿古表演活动,每日上午9时、正午12时、下午3时,西安钟楼上的景云钟(复制品)分别鸣响24声;傍晚6时,首先鼓楼上的二十四节气鼓齐鸣,然后闻天鼓鸣响24声以报暮时。此举标志着消失100多年的西安“晨钟暮鼓”报时制度得到恢复。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53、演员都无精打采!若是每天都在重复着同一个过程,一定累了。



              54



              55、(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56、
(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57、给我的感觉——比较呆板。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58、顶数这个男子表演的好。


  59、游客满屋,想拍个“囫囵”片,却挤不进去。

(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60、
(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61

(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62、
(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63、
(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64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65、继续拍“鼓”。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66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67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68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69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70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71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72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73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74、“额”是什么呢?当然是“鼓”的一种。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75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76、鼗读 tao(谐音字“掏”)。“鼗”是一种长柄的摇鼓,俗称“货郎鼓”。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77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78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79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80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81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82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83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84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85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86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87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88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89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90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91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92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93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94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95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96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97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98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99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00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01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02


                     103、(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04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05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06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07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08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09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13


                  114、(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15、俯拍回民街。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16、除此之外,三楼还有个“清代家具展”。


                   117、(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18


                  119、(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20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21


                  122、(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123、(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124、(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125、(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126、(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127、(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128、(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129、椅墩
(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130、(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131、(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132、(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133、(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西安鼓楼摄影杂记(“陕西之旅”之七)                   134


                135、游客安检
(博文图片太多,不仅手机用户很难打开,配置低的电脑也不容易打开,我要删除一部分图片了)


附一:西安鼓楼历史沿革

西安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比钟楼早建4年。楼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击鼓报时,故称“鼓楼”。鼓楼横跨北院门大街之上,和钟楼相距仅200,互相对应。 

主持修建鼓楼的人是长兴侯耿炳文、西安知府王宗周,据说是在微雨朦胧之中为鼓楼工程奠基的。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乾隆四年(1740年)曾先后两次重修。据乾隆五年《重修西安鼓楼记》载,上年陕西小麦丰收,“陇有赢粮,亩有遗秉,民不俟命”,出现了“男娶女归,礼兴讼息”的太平景象,于是效法古事“盛世修史,丰年盖楼”,重整鼓楼。长安县令王瑞具体负责修缮事宜。

明代的西安城周长11.9公里,面积8.7平方公里,鼓楼地处西安城中部偏西南,为使鼓声能传遍全城,就必须建造高楼,设置大鼓。明、清两代,鼓楼周围大多是陕西行省、西安府署的各级衙门,这些衙门办公和四周的居民生活都离不开鼓声,鼓声亦成为当时人们最熟悉的声音。咸宁名儒李允宽所书写的“声闻于天”的匾额,画龙点睛,说明了鼓楼的实际意义。楼内设有楼梯,登临楼上,凭栏便能眺望全城景色。西安鼓楼是城内明清建筑物的主要标志和代表之一。


 

【说明】

从读者的评论里,得知了一个信息,图片太多,很难打开,故而删除了不少图片——2018年10月16日8点14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