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眉山史话:东晋眉山(上)| 古伯良

 嘉绒遗民 2022-07-16 发布于四川
  建兴五年(317),司马睿在建康(南京)重建晋廷,史称东晋。这时的眉山,还在大成政权的统治之下。历东晋一朝,眉山先后分属成汉(317—347)——东晋(347—373)——前秦(373—385)——东晋(385—405)——西蜀(405—413)——东晋(413——420),可见,在东晋103年间,今眉山之域,只有约53年的时间在东晋朝廷的掌控之下,而近一半的时间则根本不属于东晋王朝的统治。

桓温平蜀 眉山归东晋
  东晋建立之时,今天的眉山还属于李雄大成政权。
  东晋建立17年后的大成玉衡二十四年(晋成帝咸和九年,334),李雄去世,侄子李班继位,不久就被李雄之子李期、李越杀死。李期即位4年后(338年),其堂叔李寿率军攻克成都,废李期自立,改国号“成”为“汉”,史称成汉。
  公元343年,李寿去世,其子李势即位。李势在位时,骄狂吝啬,贪财好色,杀人夺妻,不理国事,残害大臣,滥用刑法,致使人人自危。
  《彭山县志》云,晋穆帝永和二年(346),李势从牂牁(今四川南部与贵州东北部)迁僚人十余万家入蜀,遍布犍为、资中、梓潼等郡县山谷,“大为民患”,加之连年饥馑,境内一片萧条。李膺《益州记》云:“李寿从牂牁引僚入蜀境,自象山(今小相岭)以北尽为僚居。”又云:“自晋永嘉崩离,李雄窃据,此地(严道县)芜废将二十纪,夷僚居之。”紧邻严道的今眉山,恐亦类此。
  永和三年(347),东晋大司马桓温率军讨伐李势,李势命将领李福、李权、昝(zǎn)坚率大军赶赴合水(江口镇),布防于武阳县城和犍为郡城,以抵御晋军。三月,桓温兵至彭模(彭祖山),留下参军周楚、孙盛看守辎重,自己亲率步兵直趋成都。他避开犍为郡城及武阳城,间道直指成都南面之白家场、石羊场,正好避开南下的昝坚军(《彭山县志》则云,桓温溯江而上,攻下彭模后,率军沿府河穿过牧马山直取成都)。
  李福领兵袭击彭模,被孙盛等人击退。北上的桓温则三战三胜,击败李权等部汉军,进逼至成都城下。昝坚赶到犍为,未遇晋军,便从沙头津(今彭山青龙镇东面的双江渡)渡江还军,得知晋军已攻至成都城外十里,不战自溃。李势集结所有兵力,在成都城外的笮桥与晋军决战。通过艰苦奋战,晋军大败汉军,桓温趁胜攻入成都,李势投降,立国44年的成汉政权至此灭亡。
  桓温还军时,以周抚为益州刺史,镇守彭模。周抚又经过两年的时间,彻底扫除了成汉残余势力,使蜀地全归东晋。周抚的儿子周楚,也官拜鹰扬将军、犍为太守。至此,今眉山也归于东晋的治下。
  东晋收复蜀地后,于晋穆帝永和(345—356年)年间,将牛鞞县划入蜀郡,并改名鞞县,这样,犍为郡下就只有武阳、南安、僰道、资中四个县了。

前秦据蜀 眉山属前秦
  永和八年(352),苻健在长安称帝,国号秦,史称前秦。前秦第三任皇帝苻坚励精图治,逐渐国富兵强,意欲一统天下。宁康元年(373),苻坚兵锋南指,入侵东晋的梁州、益州,东晋军抵御不力,连连败退,东晋益州刺史周仲孙更是逃奔到南中。于是,梁、益二州之地全都归附前秦,今眉山之地,自然也不例外。
  失去巴蜀的东晋,一直想要收复失地。太元四年(379),“使右将军毛武生(毛穆之)帅师伐蜀”,未果;八年(383),辅国将军杨亮伐蜀,虽然拔了五城,仍未平定巴蜀。是年,秦晋淝水之战,前秦元气大伤。两年之后(385),东晋才得以收复蜀地,犍为郡再次归属东晋。

谯纵立国 眉山归西蜀
  东晋收复蜀地后,在晋孝武帝太元年间(376—396年),朝廷征召益州刺史郭铨,时任犍为太守卞苞却劝郭铨率全蜀之众反叛,当时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的殷仲堪将卞苞等人斩杀并报告朝廷,朝廷便派毛璩(qú)担任益州刺史。《元和郡县图志》载:“晋孝武帝太元中,益州刺史毛璩置西城戍以防盐井,周闵帝元年(557)又于此置陵州。”可见,当时仁寿的井盐生产对东晋政府很重要,毛璩置西城戍,不仅在当时起到了防卫盐井的作用,也为后来建置陵州打下了基础。
  元兴二年(403),东晋将领桓玄叛变篡晋。义熙元年(405),毛璩派参军谯纵等领兵东下征讨桓玄,但士兵们都不愿离乡,便推举谯纵为首领反叛。谯纵领兵将毛璩杀死后,自称成都王,建立西蜀政权,或称谯蜀、后蜀。谯纵建立西蜀之时,蜀地局势正乱,他在境内罢兵习武,让人民休养生息,受到百姓拥戴。

晋灭西蜀 眉山重归晋
  义熙九年(413),东晋刘裕任命朱龄石为建威将军、益州刺史,并命他担任元帅,领兵讨伐蜀地。当朱龄石率兵从外水(岷江)经眉山来到彭模时,谯纵已派他的部将侯辉、谯诜(shēn)等率领一万多人驻扎在此,还沿江水两岸构筑起了城垒,“夹岸连城,层楼重栅”。《元和志》还说,“谯纵据西蜀,朱龄石伐之,纵遣将谯小苟塞打鼻(打鼻山)以御之。”打鼻山,又名鼎鼻山,即今彭山东北二里的平盖山(二郎观),山形孤起,东临江水(岷江),李膺《益州记》说,“周德既衰,九鼎沦散,一没于此,或见其鼻,故名鼎鼻山,一名打鼻山,上有城……朱龄石伐蜀,立寨于此。”
  当时,东晋诸将认为北岸城垒险阻,军队众多,都要求先攻南岸的城垒,朱龄石却说:“不然,虽然贼寇在北城,可是如今屠灭南城,并不能攻破北城,如果我们集中全部精锐攻破北垒,那么南城就将不攻自破。” 
  413年七月,朱龄石率领刘钟、蒯(kuǎi)恩等进攻北城,战斗从早晨开始,一直战至中午,晋军烧掉西蜀军的瞭望台,从四面一起登上北城,斩杀了侯辉、谯诜,再转回军队来攻打南城,南城守军即刻奔散溃逃,各地营垒守卫也纷纷瓦解。朱龄石转而进攻打鼻山,斩杀守将谯抚、谯小苟,此战一共斩杀西蜀大将十五人。
  随后,朱龄石将战船留在江中,率众军弃船登岸步行向成都进发。沿途的谯纵守军,听见东晋部队到来的消息,一个个望风奔溃,作鸟兽散,谯纵闻讯也仓皇逃出成都,在路上自缢而死。七月初九,朱龄石的军队进入成都,仅存在了8年多的西蜀政权宣告灭亡,犍为郡又回到了东晋。

  晋灭谯蜀之后,东晋朝廷下令精简各地劳役,以便让人民得到休息。元熙二年(420)六月,刘裕代晋称帝,东晋灭亡,他改国号为“宋”,今眉山,自然就归于刘宋王朝了。


参考文献
1、《华阳国志》卷八《大同志》、《华阳国志》卷九《李特雄期寿势志》
2、《晋书》卷九·帝纪第九·简文帝孝武帝
3、《晋书》卷十·帝纪第十·安帝恭帝
4、《晋书》卷九十八·列传第六十八·桓温传
5、《晋书》卷一百·列传第七十·谯纵传
6、《宋书》卷四十八·列传第八·朱龄石传
7、《元和郡县图志》
8、《彭山县志》
9、罗家祥《犍为郡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