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什么证明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冬可燃冰 2022-07-16 发布于江苏

这些年考古在社会上的热度是不断的攀升,前一段时间三星堆的挖掘现场也是一度的霸屏,其实在最近这20年的时间当中,有一群人一直都在致力于一项特别浩大的工程,他们的目标就是帮助我们找到文明的起源。今天,《对话》为你带来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故事!

图片

图片
“探源”的源头是什么?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 王巍在考古上有三大课题,一个是人类起源发展,一个是农业起源的发展,再就是文明起源的发展。文明起源的发展应该说是人类社会最大的一个变革,大家都耳熟能详,上下5000年,但是这个5000年文明究竟是真历史的真实,还是号称,还是像有人说是神话传说。

图片

1987年到1990年在日本留学,当时的日文讲世界文明史的书,埃及文明5000年,两河流域5000年,然后印度河文明4500,中国文明3300,就从殷墟开始算起。我就觉得最起码我们在学历史的是“禹传子,家天下”,他们说夏王朝那就是神话传说。所以我就意识到必须要用考古资料来实证,所以我那时候应该说埋下了一个种子。

图片

图片

 什么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2002年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简称“探源工程”)正式立项。这是一项迄今为止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多学科参与研究人文科学重大问题的国家级研究,到今年整整20周年。

图片

探源工程围绕公元前3500到公元前1500年期间的浙江余杭良渚、山西襄汾陶寺、陕西神木石峁、河南偃师二里头等四处都邑性遗址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的其他中心性遗址实施重点发掘,并对这些遗址周边的聚落群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在此基础上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说到这,现在就和这四处考古工作的领头人去看看这些有标志性意义的城邑遗址吧

图片

浙江良渚遗址

图片

以玉琮为代表的精美玉器是良渚文明的见证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良渚古城发现者 刘斌:我们发现了良渚古城,它的内城就有3平方公里,是4个故宫这么大。外城有6.3平方公里,有8个故宫这么大,在5000年前,这么宏大的一个建筑,它的城市规划非常了不起。在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申遗成功,成为中华5000年文明的一个代表。

山西陶寺

图片

陶寺遗址出土的蟠龙纹陶盘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陶寺考古队领队 高江涛陶寺文化有什么独特之处?整个在4万多平方米的范围内,我们发掘了1309座墓葬,这么多数量的墓葬的发现,当时就轰动了考古学界。另外一个就是这些墓葬出现了大中小的差别,而这种等级差别,暗含着这个社会很可能出现了不同的阶层或者阶级。

陕西石峁

图片

石峁遗址神面纹石雕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石峁遗址考古队队长 孙周勇:石峁这样的发现只能说可遇不可求。令人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石峁的玉器,它和良渚也不太相同,良渚的玉制、器型特别典型,但石峁就是玉制五色斑斓,给我们好像感觉到了它是一个八方来供,四面来朝的一个现象。

河南二里头

图片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铜牌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队长 赵海涛:二里头文化诞生了中国最大的广域王权国家,并且向四方强势辐射文化影响力,它开启了夏商周青铜礼乐文明、王国文明的序幕,并且为高度辉煌发达的商周文明奠定了应该说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基础。

图片

文明之源,寻民族之根。有人形容考古工作者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他们脚踩中华大地,回到历史“现场”,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梳理出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现在一件件珍贵的文物都在告诉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不是浪漫想象,更不是凭空虚构,而是有据可查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本周《对话》邀请到
王巍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
赵海涛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队长
孙周勇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石峁遗址考古队队长
高江涛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陶寺考古队领队
刘斌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良渚古城发现者
共同走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