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IQ到“SQ” (商数测验新进展)

 云语禅心 2022-07-16 发布于河南
从上世纪之初开始,随着心理测验在社会上的风行,人们在教育、企业、军队等各领域中越来越重视各种商数、指标的测量。心理测验,特别是智力测验在诸多选拔中的强调几乎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智力即能力结构中的一般能力,是指完成各种活动都必须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传统意义上的智力主要指的是认知能力,即获取知识的能力。因此,多数智力测验都是从认知角度进行的考察。智力测验的结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用心理年龄除以生理年龄的商数再乘以100来表示,这就是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提法的由来。虽然后来,智力测验结果的表示法发生了改变,但智商的称呼一直沿用了下来。
图片
智力发展水平有高低之分。但就全人类而言,智商是呈正态分布的,也就是说处于平均数上下的比例大,越往两头比例就越小。理论上讲,如果用斯坦福-比内量表测量一个地区全部人口的话,智商在100±16范围内的人约占总人数的68%;在100±32之间的约占95%,过高或高低的都占极少数。因此,一般把智商高于140的儿童称为超常儿童,其比例约占总人口的1%;把智商低于70的称为弱智儿童,约占总人口的3%。
最初人们特别看重智商,甚至对智力测验达到了“迷信”的程度,但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智力水平的高低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成就的唯一因素。高分低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传统的智力,也就是一般能力仅仅提供了取得成就的基本条件,但能否成功还与太多的其他因素有关。
图片
正是由于传统智商的含义过于狭隘,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1983,1999)提出了一个超出IQ测验定义的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应该涵盖人类经验的诸多方面,他至少概括了8种智力:逻辑-数学、语言、自然主义、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间(社交)、内心的(自知)智力。该理论认为,传统教育,特别是西方社会的教育更加注重了前两种智力的发展与测量,而没有将其余的多种智力视为同等重要的必备基本心理条件。
近年来,研究者还探讨了与加德纳的人际间智力和内心智力相关的另一种智力类型: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包括准确感知和表达情感的能力、运用情感的能力、理解分析情感、有效运用情感知识的能力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四个主要成分。衡量情绪智力水平高低的指标就被称为情商(EQ)。情绪智力理论认为,情感在智力功能中起正性的作用,可以使思维更聪明。有些情况下EQ比IQ更重要。
受这种思想的启发,近年来,人们在不同领域提出来诸多商数,如表征理财能力的财商(FQ),表征社会技能的社会商数(SQ),等等。这些商数的提法是否准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提法的背后反映了人们认识的深化。由此反思我们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应该除重视传统IQ外,更要重视其他各方面的全面培养。
在对天才儿童的一项追踪研究发现,当年的神童成年后取得事业成就的仅占五成左右,剩下的一半不是不聪明,而是EQ、SQ不足,缺乏与别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高校中每年防不胜防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很大一比例的个案不是他们的IQ不够高,而是EQ、SQ出了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