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刊号

 zhouqijin 2022-07-16 发布于广东

国际标准书号﹝下简称书号﹞系统,于1967年设立。我国从1987年开始实行ISBN号制度以代替建国后的统一书号,可以说,1987年以后出版的图书不采用统一书号,但我国出版的标准、规程至此仍采用统一书号。书号的用 途,可以快捷、有效地识别书籍的出版地,出版社,书名,版本及装订方法。出版社、书商及图书馆普遍都使用此系统,作为处理书籍订单及盘点存货之用。

  • 中文名

  • 书刊号

  • 外文名

  • Books

  • 发生时间

  • 1967年

  • 类    型

  • 标志

目录

ISBN组成

编辑 播报

由十个数码组成长短不一的四部分,分别是:

国别语种识别代号:用以识别出版社所属的国家、语文、地域等。国际书号中心分配给我国的位数为“7”,香港的代号是「962」或「988」。

出版社识别代号:识别某一出版社。

书名版别代号:由出版社自行为新出版的书种或版本编配。

稽核数码:用以核对书号是否正确。

每部分由连字号或空位分隔。中国标准书号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出版物编号系统,是中国SBN中心在国际标准书号(ISBN)的基础上制定的一项标准,于1987年1月1日在全国正式实施。中国标准书号的实施,能有效促进我国图书出版发行事业和文献情报工作的现代管理水平,使在我国出版社所出版的每一种出版物的每一个版本都有一个世界性的惟一标识代码,使利用计算机或者其他现代技术进行出版物贸易管理和信息交流获得更高的效率,并为出版物的分类统计和销售陈列创造条件,有利于推进我国出版业与国际书业的交流。

发展

国际标准书号的发展历史:

1966年11月,在第三届国际图书市场研究与图书贸易合理化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制定一种国际通用的图书编号系统问题。

1967年,英国图书界创立了国际通用的图书编号方案,并在其国内试行。

197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ISO 2108国际标准书号。

1972年,国际ISBN中心成立。

1978年、1992年,《国际标准书号》ISO 2108先后进行了两次修订。

2005年6月,ISO 2108国际标准书号第四版颁布,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世界范围实施。

中国标准书号的发展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图书统一编号的国家之一。

1956年2月,文化部颁发并实施《全国图书统一编号方案》(简称"全国统一书号"),我国开始使用"全国统一书号"作为图书出版物的标识。该方案实施30余年,在图书出版发行管理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82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ISBN组织,并成为国际ISBN中心顾问组成员,在ISBN系统中争取到一位数字组号"7"。

1986年1月,中国标准书号国家标准 (GB/T 5795)正式颁布,该标准于1987年1月1日实施。中国标准书号由国际标准书号(ISBN)和图书分类/种次号两部分组成,其中国际标准书号(ISBN)是中国标准书号的主体,可以独立使用。

2002年1月,我国对中国标准书号(GB/T 5795—1986)进行了修订,删除了图书分类/种次号部分,中国标准书号等同采用国际标准书号结构。

2006年10月18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颁布了《中国标准书号》(GB/T 5795—2006)国家标准,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

出版社应将其于2007年1月仍会流通使用的ISBN-10书号(包括存货清单上的图书),转换为ISBN-13格式。2007年1月1日之后出版的新书,必须编配新的ISBN-13位书号。

1976年,中国香港引入国际标准书号系统。至1986年,中国大陆引入国际标准书号系统。其后的1989年,中国台湾引入国际标准书号系统。2000年因澳门政权移交,澳门由原来的国家、语言或区位代码"957"改为"99937"。2007年1月1日- 国际标准书号的格式由10位修订为13位。 [1] 

结构

中国标准书号的结构,由一个国际标准书号(ISBN)和一个图书分类种次号两部分组成。中国标准书号的第一部分国际标准书号(ISBN)是这个编号系统的主体,可以单独使用。它由10位数组成,这10位数字之间用连字符号“一”隔开,分成四个部分,分别表示组号、出版者号、书序号和校验位。除校验位固定为一位数字外,其余三段的长度可变,但这三段长度的位数之和必须是9位数,再加一个校验位,使ISBN编号长度的位数恒等于10。当校验位为10时,用大写字母“X’表示,当校验位为11时用“O”表示。

(一)国际标准书号的结构:

1、组号。这一段代表出版者的国家。地理区域。语种或其他分组特征的编号。组号由国际1sBN中心设置和分配,国际书号中心分配给我国的位数为“7”,可以出书1亿种。2.出版者号。这一段代表组区内所属的一个出版者(出版社、出版公司、独家发行商等)的编号。出版者号由其所隶属国家或地区ISBN中心设置和分配,其长度可以取1~7位数字。我国的出版者号由中国ISBN中心分配,分为五档,其长度2~6位数字。ISBN的前两段编号,即组号和出版者号合称为“出版者前缀”,它是一个出版者在国际上的惟一标准代号。

3.书序号。这一段代表一个特定出版者出版的一种具体出版物的编号,每一种图书都有一个书序号,书序号由出版者自己分配,分配时一般可按出版时间的先后顺序编制流水号。书序号的位数是恒定的,其位数是9减去出版者前缀位数之差。

4.校验位。这是ISBN编号的最后一位数字,用以检查ISBN编号转录过程中的错误。

(二)图书分类种次号的结构:

中国标准书号的第二部分图书分类种次号排在ISBN国际标准书号后面(或下面),并用斜线(或横线)隔开。ISBN系统与我国过去沿用的全国统一书号相比,缺少图书分类标识,鉴于我国出版发行业及图书情报业的相当一部分仍为手工分类、排架、编目、建卡,因此在书上印上分类标识是十分必要的。

1.图书分类号,是由出版社根据图书的学科范畴,参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基本大类编制。其中工业技术类图书按二级类目给出,因此本段代码为1~2个汉语拼音字母。分类号不输入计算机,作为图书分类、排架、编目、建卡之用,它为书店进行图书分类统计和图书销售陈列创造了有利条件。

2.种次号,是同一出版社所出版同一类图书的流水编号,由出版社自行给出,其最大数字不应超过ISBN编号第三段书序号的数字。此外,有些图书在中国标准书号种次号之后加特定的字,如少数民族语种出版物,加“民文”二字;少几读物,加“儿”字;课本,加“课”字等。

中国标准书号结构举例:

出版者前缀

组号 出版者号书 序号 校验位 图书分类号 种次号

ISBN 7一 307 一 00196 一 9/ G 52

运用范围

中国标准书号适用于以下出版物:

(一)正式出版发行的图书及小册子;

(二)缩微出版物;

(三)盲文出版物

(四)混合媒介出版物(声、像出版物)

(五)用来产生可读印本的机读磁带;

(六)包括教学影片和幻灯片在内的其他类似媒介出版物;

(七)微型计算机软件;

(八)电子出版物

(九)地图及教学制图。图示类出版物。

中国标准书号不包括的四类出版物:

(一)临时性印刷品,如年画。年历画、挂历、台历等;

(二)无书名页的单张美术印刷品或折面美术印刷品(图片);

(三)各级技术标准文献(单页的);

(四)不另加封面的出版物,如活页文选等。

上述出版物可继续使用全国统一书号,但要将统一书号中的出版社号改为中国标准书号中的出版者号。

ISBN例子

编辑 播报

ISBN962-215-001-2 ISBN9622150012

ISBN计算方法

将前九个数码顺序乘以10、9、8、7、6、5、4、3、2,将各乘积相加,求出总和,将总和加以0至10范围内其中一数,使能被11整除。所加数字,即为稽核数码。当稽核数码为10时,以「X」代替。

国别语种出版社书名稽核数码识别代号识别代号版别代号

962215001?—x1098765432_(分别乘10、9、8、7、6、5、4、3、2),

90+54+16+14+6+25+0+0+2

总和是207,须加上「2」,方可被11整除。所以稽核数码是「2」,而有效的书号是:962-215-001-2

适用的印刷品及物料,书本、小册子、缩微复制品、教育录影带或电影、混合媒介刊物、微型电脑软件(请参阅《国际标准书号评论杂志》的指引)、地图、点字刊物、电子刊物。

不适用的印刷品及物料,日志、年历、广告、报纸、期刊、无书名页及内页之美术图片、美术摺卡、纯音响录音。

国际标准期刊号ISSN简介

国际标准期刊号 (InternationalStandardSerialNumber ,简称(ISSN) ,是根据国际标准组织 1975 年制订之 ISO-3297 的规定,由设于法国巴黎的国际期刊数据系统中(InternationalSerialDataSystem-ISDSInternationalCentre) 所赋予申请登记的每一种刊物一个具有识别作用且通行国际间的统一编号。

「期刊」是指任何一系列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刊物,它们通常以一定的刊名发行,以「年月日」 , 「年月」或数字标明卷、号、期数。市面上常见的期刊、杂志、丛刊、年刊等大都属于国际标准期刊号的编号与编码范围。每一种期刊在注册登记时,就得到一个永久专属的 ISSN ,一个 ISSN 只对应一个刊名;而一个刊名也只有一个 ISSN 。所以当该刊名变更时,就得另申请一个 ISSN 。如果期刊停刊,那么被删除的 ISSN 也不会被其它期刊再使用。因此,国际期刊数据系统中心在分配 ISSN 时,必须为该期刊编订一个有别于其它期刊刊名的识别题名 (KeyTitle)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