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奔赴幸福之路,有罗素给幸福把脉

 陶鹿在读书 2022-07-17 发布于上海

《傅雷家书》第六章中傅雷曾在1961年6月27日信中给最亲爱的弥拉写道:如果你可以在旧书店里找到一本罗素的《幸福之路》,也请用心阅读,这本书虽然是三十年前写的,可是因为书中充满智慧及富有哲理的话很多,这些话永远不会过时,所以对今日的读者,仍然有所

《幸福之路》是哲学家罗素1931年面向大众写就的一部幸福之书。1942年翻译家傅雷翻译出来并在家书中多次提及,是什么样的一本书,让无数大家不断引用,历经岁月的洗礼仍旧成为很多人的枕边书。诗歌和哲学的力量是直抵人心的,书中分成两部分,不幸福的原因和幸福的原因,分条目进行论述整理,有些观点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可以感同身受,先共情,再认识自己,转变观念和情绪,寻找内心的热情,从困境中逃脱出来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与罗素其他的哲学著作不同,这本书没有太多高深的哲理,罗素本人甚至列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如布莱克的诗句,每人都有不同的烦恼。不快乐一部分由于社会制度,一部分由于个人心理。罗素五岁觉得人生漫长烦闷,少年时,憎恨人生,站在自杀的边缘上。如今却感受到人生的乐趣。罗素为什么出现如此巨大的转变,他找到了自己最迫切的欲望是什么,也顺利去除了某些欲望,但更多他认为关切自己不如更多关注外界的事物。如他的名言: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

书中所针对的对象是一般并不受着外界苦难的人身上。也就是有意向追求幸福的人,这样的人为什么不幸福,不快乐,也许是错误的世界观,错误的伦理观,错误的生活习惯。不幸福的原因有很多,如浪漫的忧郁、竞争、烦闷与兴奋、疲劳、嫉妒、犯罪意识、“被虐狂”、畏惧舆论。

不管是《近代心情》的克鲁奇、《传道书》的作者、还是大诗人拜伦,他们都体验过人生的快乐,但却是悲观主义者。这种浪漫的忧郁,原因是战争、贫穷和暴行。但很多悲观主义者开出的文学花朵往往是建立在虚无之上,而不是去接触真实的世界。倘若人类的感觉要求严肃与深刻:悲剧和真正的幸福即是渊源于严肃与深刻的。

不管人处在个时代,都会遇见竞争,不是你死我活,就是胜者为王。罗素从康拉德的小说引发到如今的职场竞争,很多人过度重视竞争的胜利,把它当做幸福的主源,自然金钱权柄的无尽诱惑成为失去幸福的惨痛代价。如果幸福的天平上只有这些,失衡的人生就会高高翘起。

人生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人类总是陷入眼前的所谓泥淖中,很多时候所谓的烦闷、嫉妒、疲劳都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甚至如果利用好,还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更多的时候是需要建立一个远大的目标,享受眼前的快乐,不在乎眼前的纠结,也就是学会超越自我,由超越自我而自由自在。在宽容的环境中与世界建立紧密的联系。

人总是把快乐分成肉体和精神的,其实所有快乐都来源精神层面,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的物质刺激。幸福也如此,罗素认为幸福的秘诀是:让你的兴趣尽量地扩大,让你对人对物的反应,尽量地倾向于友善。

快乐人的最普通、最显著的标记是兴致,这需要人类情感的投射,可能是来自爱情的鼓励,也许是家庭的温暖和关怀,良好的教育。

工作也是人类取得幸福的关键秘诀之一,尽管有人就想家里蹲,一提到工作就是无限压力涌上心头,有技能,建设性的工作还是令人向往的,这需要发挥自己的能力和兴趣。

古人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人生也许会遇到很多不快乐的事情,但仍要乐观。有浪漫的忧郁,文明人的痛苦,身体的困倦、工作的无奈,也有人会苦海泛起爱恨,苦中作乐,从病痛、嫉妒、烦闷中过滤出幸福来。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

“很多时候我发现自己很敏感,总琢磨自己的心思,还琢磨得特别深;而人很多时候的不快乐,其实就是自己太关注自己的情绪,注意力过于内向。”不幸福大多来自内心,把自己投射到更广阔的天地之中,寻求一种精神上的愉悦,让精神战胜物质,幸福的灵魂也就会自主绽放智慧。好事多磨,唯需努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