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嘉兴:红船起航地的“耕保经”

 zzm1008图书馆 2022-07-17 发布于上海

初夏时节,浙江嘉兴南湖碧波荡漾,前往湖心岛瞻仰红船的游客络绎不绝。100年前,中国共产党从“南湖红船”开启新征程;如今,这一方红色沃土更加生机盎然。

浙江嘉兴南湖。

作为鱼米之乡、“浙北粮仓”,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不断完善耕地保护机制,筑牢粮食“安全网”:严格管控性保护,划定永久基本农田259万余亩;创新激励性保护,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实行建设性保护,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11万亩。2020年,浙江省嘉兴市粮食播种面积225.8万亩,总产量97.5万吨,均位列浙江省地级市首位,以不到浙江省十分之一的耕地贡献了六分之一的粮食。

浙江省嘉兴市永久基本农田鸟瞰图。

耕地补偿:谁保护、谁受益

“谁保护、谁受益。”嘉兴在浙江省率先探索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并推广实施。2012年以来,浙江省嘉兴市各地出台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政策,实施差别化补偿,补偿范围从基本农田扩大到所有耕地,浙江省嘉兴市已累计发放超过17亿元补偿金。

近7年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的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实现了“三级跳”,补偿标准历经2013年、2016年、2019年三次调整,实现了由2013年的基本农田每亩60元、耕地每亩50元,至2019年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每亩150元、耕地每亩130元。

有补偿也有考核。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每年考核上一年度耕地保护情况,将补偿金发放与破坏耕地和基本农田行为、违法用地行为挂钩。浙江省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南湖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共有58个行政村,2014年仅有4个村共领到15万元补偿金,而2020年则有55个村领到补偿金4436万元,其中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金星村领到263万元。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违法占用耕地比例从2013年的9.14%降至2019年的0.2%,违法用地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壮大。”浙江省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南湖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激励政策管用、好用!”

守住耕地红线,还须实行管控性保护。2014年,浙江省嘉兴市启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优先划入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等优质耕地,共划定259.65万亩,水田占比达88%;其中136.87万亩集中连片度高、质量好的耕地被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受到特殊保护。

土地整治:小田变大田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大云镇全域土地整治后的乡村新面貌。

浙江省嘉兴市土地整治发轫于1998年,至今已“上演”了造田造地、综合整治、全域整治三部“大戏”。

跨入新时代,浙江省嘉兴市实施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2018年,浙江省嘉兴市启动“四百工程”,计划用5年时间,在100个行政村实施100个项目,进行面积100万亩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新河村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整治项目是“四百工程”之一。要实现“小田变大田”,整治耕地的碎片化、“非粮化”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

据了解,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新河村涉及“非粮化”耕地1312亩、农户362户,其中有建鱼塘的,也有种苗木、果树的,树龄短则七八年,长则十多年。

66岁的村民祁祥坤,家里共有7亩多地,东一块、西一块,竟有10多块。这些地原是桑园,因养蚕效益差,他就种上了300多株榉树、香樟树。

开展农田集中连片整治,苗木面临清退,这该咋办?老祁告诉《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新河村专门为此开了会,办了几堂“公开课”,给大伙讲解相关政策及利弊,并请第三方中介机构评估苗木等的价格。

部分农户一开始同意让“小田变大田”,但评估报告出来后,又心存疑问,觉得自家的苗木价格被估低了。对此,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新河村村委会耐心做思想工作,领着农户到现场丈量核对,查看别人家苗木,进行比较鉴别。

最终,村民们心服口服,都在评估报告上签了字。

集中连片开发土地、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农房集聚、复垦建设用地……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新河村千亩方永久基本农田整治项目按期完工。桐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共建成集中连片耕地2025亩,耕地块数由1012块减至377块,小田成了大田,机械也能进田了。整治后的土地由村里统一流转,引进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粮油作物。

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新河村的335户农户陆续搬到了濮院镇上的鑫湖家园新社区。步入鑫湖家园,只见一幢幢4层住宅楼排列整齐。“这里依托羊毛衫市场,不仅方便村民打工,也带动了租赁房市场。除了自用,每家的闲置房间都出租。”浙江省桐乡市濮院镇新河村党总支书记吴界铃说。

老祁也当上了“股东”“房东”。“旱地变水田,由村里统一流转,每亩可拿到1000元年租金。我家4层楼房,一层自住,三层出租,一年下来光租金就有10多万元。”老祁笑着说。

强化执法:“人防 技防”

今年4月22日,安装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余南村的国土“天眼”,发现一台挖掘机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曹王村公路边的耕地施工。“接报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曹王村村干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明挖掘机是在进行土地平整,属于合法施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自然资源所工作人员说。

这是浙江省嘉兴市借助科技手段,促进耕地保护从“人防”向“人防 技防”转变的一个缩影。浙江省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及时发现和制止土地违法行为,2017年浙江省嘉兴市利用移动信号塔建设了国土“天眼”系统,2020年底实现了浙江省嘉兴市85%以上的耕地全覆盖。“人防 技防”,既降低了执法成本,又提高了执法效率。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安装的101个“天眼”,覆盖了90%以上的基本农田。截至2020年底,“天眼”共发出报警392起,其中疑似违法用地情形20多起。“一旦'天眼’报警,自然资源所便会及时进行研判,并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镇政府行政执法队进行现场核查。”浙江省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南湖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加强和规范设施农用地管理,也是浙江省嘉兴市保护耕地的重要举措。在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金星村的浙江嘉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基地,一座橘红色、钢架结构的设施农用房格外醒目。“基地主要种植水果和蔬菜,设施农用房用于果蔬的初包装。”该公司负责人说。

“只要看到农田里有橘红色建筑,那就是设施农用房。”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自然资源所所长唐伟民介绍,建设设施农用房时,要先在田里铺地膜,再在地膜上铺模板,最后在模板上浇筑混凝土。如此施工,就不会破坏土地的耕作层。2018年,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推行设施农用地及设施农用房标准化管理,明确了设施农用地选址、规模和设施农用房的建设要求。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沈家桥村,清晨,日出前雾气弥漫在田野,让美丽乡村如梦似幻。

据了解,2008年至2020年,浙江省嘉兴市违法用地占比由15%降至1%以内,违法用地行为多发势头得到全面遏制。“下一步,我们将当好'红色根脉’传承人、守护者,加快构建全市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体系,持续加强耕地保护,守护好'浙北粮仓’,为浙江省嘉兴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浙江省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沈金德表示。(本文图片由浙江省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