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病症秘方(1):子雨禾私藏秘方大公开 1、医案留影——老妇阴吹 王某某 女 78岁 平日里有高血压,哮喘性气管炎陈疾,一直服用我配制的药丸,固疾未有再犯。近日刚进入隆冬交九,突然找到我说,近几天不知道得了什么怪病,老了老了,阴道里一天到晚不停地喷气,火辣辣的。该不是得了癌症吧。我听后一笑,别紧张,此病中医妇科里叫阴吹,好治。 刻诊:左手脉弦滑有力,右手沉濡无力,舌淡红苔白,纳呆,不想吃饭,胃胀酸,大便一般三,四天一解,这次已经五天了还没有解。此乃少阳郁结,腑气不通,气不走后阴,走前阴。大柴胡汤证也。 处方:柴胡30g 黄芩30g 姜半夏30g 枳壳45g 生白芍60g 生大黄15g 代赭石30g 败酱草30g 炒三仙各15g 生姜3片 大枣6枚。三剂 水煎服 日三次。 三天后,阴吹愈,胃酸止,食欲开,大便通。但是又添腰胯痛一证,上方加杜仲30g 川断30g三副,吃完诸症消失。 2、医案留影——昼夜不眠 张某某 女 60岁 失眠已经十几年了,一直依靠西药地西泮入睡,但是近三天西药也是失灵了,加大量也无济于事,已经连续三天没有入睡了。人烦躁不宁,精神疲惫。要求用中医中药试试。 刻诊:面显憔悴,两目血丝密布,双手寸关脉浮滑,舌淡红,苔薄白,饮食一般,大便略干,余无它症。迫切要求解决失眠问题。心肝火旺,神不得安宁。 处方:生地500g肉桂10g 百合30g 知母10g 蝉衣10g 三剂 水煎两遍,取250毫升左右,临睡前一小时服下。三天后转方。 三天后复诊,叙之,第一天晚上喝完药,肠鸣一阵,睡了两小时。第二天晚上睡了6小时,第三晚上睡了6小时,现按先生要求来转方。平脉,寸关已不浮滑,火已平定。转方:黄精50g 辽五味15g 合欢花15g 山楂15g 续服一周,睡觉时好时差。多年痼疾亦从缓计之。以麦味地黄丸合复方枣仁胶囊长期服用,一月后睡眠渐渐趋于正常。 注:此案例药量仅适用于心火过旺,大便偏秘者,脾弱中虚者不宜用。如果想用可以把生地改为熟地为宜。 3、医案留影——重症痤疮 徐某 男 20岁。满脸痤疮,尤其是两颧部更重,红疖带脓头,布满脸颊,此起彼伏,不间断,使小伙子烦恼不断,已经两年之久,多处治疗不佳。经人介绍转求余治。四诊:舌红苔腻,脉弦滑有力,脂溢性脱发不严重,饮食正常,小便略黄,大便粘腻不爽,较臭。辩证:三焦湿热,瘀毒频发。治则:清热利湿,排瘀解毒。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龙胆草15g 车前子25g 川木通12g 黄芩30g 栀子12g 升麻30g 柴胡15g 当归15g 生地15g 泽泻15g 生甘草30g 白芷25g 桔梗10g皂刺15 花粉15g 蒲公英30g 连翘45g 忍冬藤30g 穿破石30g 丹参50g 山楂15g 花粉25g 白花蛇舌草30g 干姜30g 十四剂 水煎服 日三次。 半月后复诊,痤疮已平,偶有一两个再发。满脸遗留色素暗红印。青年甚是高兴,喜笑颜开。告曰脱发亦减少。效不更方,又服半月痊愈。 此案是湿热证较明显之痤疮,且热重于湿,故用龙胆泻肝汤清热利湿;五味消毒饮解毒;白芷,桔梗,花粉排毒出脓;皂刺,穿破石破瘀;丹参,山楂,白花蛇舌草等活血兼解毒并增加雌激素,以抑制雄性激素过高,干姜护胃。方正对应,故收效较快。 治疗痤疮一证,我的体会是要辩证分型。湿热证热重于湿用上法;湿重于热,以三仁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热毒突出以仙方活命饮为主进行加减;气血虚者,以补中益气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血热明显者,以犀角地黄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为是。只要辩证准确,用药合理,痤疮一证是不难治的。 4、医案实录——尿中隐血(网上特诊) 老师,您好!想请教一下,我儿子11岁,尿中隐血已两年多,现在尿检 结果是隐血3+,红细胞68。一直吃中药,但是没有什么效果。 我现在先问一下,如果可以的话想来面诊。 他现在吃的中药:制附片65(含黄附片12),炮姜21,上桂10,北五味10,砂仁12,血余炭15,炒黄柏18,法夏25,生黄芪30,炙甘草6,生龟板12,桂枝9,茯苓15,炒蒲黄10。吃了后晚上睡觉时后背会出汗,能否帮忙看一下现在这个药是否可以继续吃,麻烦了。 近半年来一直在制附片65,炮姜21,上桂10,砂仁12,炙甘草6的基础上在用药,刚开始吃的时候还有点效果,最近吃了之后就很爱出汗,而且隐血数和红细胞数也上升了。 他刚开始的时候就是尿频尿急,检查结果查隐血1+,红细胞只有5个,医生说是尿路感染,吃了中药一个多月都不见效,后来医生怀疑是IGA肾病。 最近吃的这个中药是一个道医开的,吃了一段时间后小孩不容易感冒了,手指甲上的月牙慢慢长出来,但是隐血反而增加了,在半年之前隐血一直是1+或2+,但最近变成3+了,我想会不会是走偏了,这位道医说小孩是脾肾阳虚。 小孩睡觉时后背经常会有汗,而且不安稳翻腾得很,有时候会感觉比较累,他饮食基本正常,小便量及次数也还算正常,大便有时正常,有时很难擦干净, 他的情况基本就这样了。 以前在成都中医学院吃的中药有:蜜炙麻黄,苦杏仁,黄芩,牛蒡子,前胡,瓜蒌皮,鱼腥草,栀子,莱菔子,知母,浙贝母,薄荷,密甘草,白茅根,密百部等。 大概就这些了。 他吃的中药方子很多, 中医学院的医生是以清热为主,生地黄,小蓟,蒲黄,栀子,知母,桑白皮,地骨皮,泽泻,牡丹皮,茯苓,紫荆皮,山茱萸,黄芩,生黄芪,大菟丝子,川芎,白茅根,后来那位道医给开的方子是以升阳为主。 这是另一个医生开的药 马鞭草,仙鹤草,益母草,紫草,生茜草,棕榈炭,地榆炭,侧柏炭,血余炭,小蓟,乳香,没药,三七粉 山茱萸,熟地黄,泽泻,茯苓,牡丹皮,知母,盐黄柏,山药,羌活,姜黄,川桐皮,杜仲。 第二次方:连翘,牛蒡子,生甘草,川银花,大青叶,板蓝根,小蓟,侧柏炭,蜜百部,茜草炭,白茅根,藕节,白花蛇舌草,栀子,蒲黄炭,五灵脂 古道瘦马:还有么? 春暖花开:没有了。 哦,对了,他最近这段时间口腔里面长了一个小包,他说用舌头顶就会痛,他的鼻子上也长了一个小包。 春暖花开:老师,他这病能治好吗? 古道瘦马:好的,我开一个方,吃吃看。 生黄芪120g 仙鹤草100g柴胡10g 升麻10g 知母10g 甘草30g 十付 水煎服 日三次。 春暖花开:好的,谢谢 对了,老师这个药怎么煎法,每次服多少量呢?是饭后服用,还是饭前服。 春暖花开:煎药的时间?一服药是吃一天吗 古道瘦马:每剂药5碗水煎至到2碗水,每副药煎两遍,兑在一块,每次150毫升。饭前饭后一个小时吃就行。一服药是吃一天。 王老师,您好!您开的药方真的是很神奇,今天带小孩去查小便,尿中的隐血已经没有了,之前是3+;红细胞以前是60几个,现在是7个(生黄芪120g仙鹤草100g 柴胡10g 升麻10g 知母10g 甘草30g 十付 水煎服 日三次。每日3次。)三服还没吃完就已有显著的效果,真的很感谢! 想问下老师,接下来是继续把十服吃完吗? 古道瘦马:继续把十服吃完。 5、医话:科学吸收中药西理说 前一段时间,治疗一例胃下垂病人,用了补中益气汤加大量枳实,事后一年轻中药师请教我,说:用补中益气汤好理解,补气升提,但对用大量的枳实不理解。 中医理论上不是讲枳实是行气破气的的么?本来病人都中气都下陷了,你还用枳实,这不是落井下石么? 我莞尔一笑,答曰:你知其一不知其二。 我这是中西理论合用,以中为主,兼顾西学。辨证是中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补气升提法,从本出发不错。但是临床起效比较慢,这是很多中医都知道的。实践证明加入大量枳实就会起效很快,原因在于,西医药理研究证实,枳实有明显的收缩平滑肌的作用。胃下垂病本身就是固定胃的韧带松弛造成的,韧带也属于平滑肌一类,这就是运用枳实治疗胃下垂的道理。事实证明大量用上枳实后,靶向性强,一周后就能见到明显效果。我不但用此法治胃下垂,同理还用于治疗子宫下垂,脱肛等。 如果仅仅局限于枳实中医理论的认识就无法理解,也就无从用起了。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我是这样看的,人们对一个药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渐进,不断发展,不断全面的过程。古人由于时代的局限,科技不发达的条件限制,对一些药物的认识也是不全面的,或不正确的,这很正常。但是作为一个现代人,作为一个处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环境下的中医,一定要与时俱进,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吸取和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丰富和充实发展中医的治疗手段和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发展中医,提高中医的治疗水平和疗效。不能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极端的排斥西医的科学成果。 纵观中医的发展史也可以看到这一点,后起的中医大家,无一不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吸取当时的科学认识和研究成果,创立新的中医理论于药物的新认识。孙思邈,李时珍,叶天士,王清任,张锡纯等等皆是这样的医学大家。 我在临床上,始终坚持中西并用,以中为主,吸收西医科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与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我在临床上,过去治疗崩漏证(西医的功血),喜欢用补气摄血法;或活血凉血法;或收涩固脱法;或补肾填精法等,大量的黄芪,人参,阿胶,龟板,枣皮,白芍,仙鹤草,煅牡蛎等药开上去,也能治好此病,但是总不能达到百分之百有效,个别的还止不住,把人气的直跺脚。后来研究了西医的理论和治法,吸取了西医用雌激素,黄体酮治疗的理念,在中医的辨证方证里,有意识的加入含有雌激素的中药诸如,杜仲,川断,胎盘,菟丝子等等,疗效大幅提高,几乎可以达到百分之百有效。 举一病例说明。我曾治一28岁的年轻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半个多月淋漓不净,人头昏无力,面色惨白,恶心纳差,血色素下降。脉沉细无力,舌淡苔薄白。 对此,我处方:生黄芪60g 当归30g 熟地30g 红参30g 仙鹤草60g 桑叶30g 生龙牡各30g 荆芥炭10g 三七粉3g(冲服)。三剂。结果是好两天,又流血,后以此方为主加减一周,还是止不住。病人着急,我也有点沉不住气了。 经过一夜思考,决定在原方基础上吸取西医治功血理论,加入含有大量雌激素的中药,杜仲炭,蚤休,菟丝子。结果两副药后就止住了,而且不反复。以后我用此法治疗此证,屡用屡效。 实践证明,以中为主,兼学西理,疗效颇佳。此案中用蚤休,是从中成药宫血宁中受到启发,此药之所以能治功血,关键也是其中含有雌激素,能刺激子宫内膜生长,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临床上我用此法,治阳痿重用仙灵脾(含有雄性激素),治哮喘重用炙麻黄(缓解气管平滑肌),治低血压重用枳实(含有升压素),治内脏疼痛者重用白芍(缓解平滑肌痉挛)等病证,疗效可靠,效果斐然。故提倡大家研究探讨,使用发展,以提高中医疗效。古道瘦马写于2013.11.21晚 6、医话:撞着南墙要回头 一日和学生交谈中,学生提到有些常见的病,按一般的理法方药和汤方辨证总是治不好,不知什么原因。但是看老师治病总是得心应手,疗效显著。我笑了笑说:我观你们治病,包括一些其他医生治病时,对一些久治不愈的病,只知其常,不知其变。按常规方法和方药治疗很久,了无寸效,还坚持不变,一条道走到黑,撞到南墙也不回头。举个病例说一下。 曾治一妇女,27岁,习惯性流产,连续四次,看了不少中医,专科亦有,老医不少,就是治愈不了。经人介绍求治于余,病人一见面就说,我看了七八个老中医了,都快崩溃了,怎么就治不好呢?这次希望就寄托于你了,再治不好就不治了。我一听倍感压力沉重。 翻阅前面诸医的方子,发现大家几乎都是一个思路,养血补肾安宫保胎法,张锡纯的加减寿胎丸之类,大量的补肾保胎药,熟地,杜仲,川断,阿胶,菟丝子等等……。按理说治法不错,中规中矩,怎么能不效呢?再观病妇,满面红光,两目炯炯有神,舌质微红,苔薄白,脉滑有力,少腹微感有凉,饮食二便正常。常言道,自从有了这病,阿胶大枣之类的补药和营养品就没有断过。一到怀孕后就静卧海养,但仍然是三,四个月时,就流血见红,自然流产,打黄体酮也没有用。真是防不胜防,苦恼至极。看到这里,我沉思片刻,明白了怎么治了。此乃宫内寒瘀而致,应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法治之,用少腹逐瘀汤化裁,先后共服10余剂,之后,连生二子,再也没有流产。 我以此案说明,治习惯性流产之所以成功,并不是说我多高明,而是一个思维思路的问题。此案之所以大多数医者未治愈,关键在于治病只知其常,不知其变。习惯性流产的“常”是血亏肾虚,但是此案病妇,红光满面,精力旺盛,补药不断,脉滑舌红,何来血亏肾虚?何须养血壮肾?犯实实之戒! 经云:实者泻之,虚者补之。此证为瘀兼寒,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少腹微凉,兼有寒邪,正是少腹逐瘀汤之证,且王清任也自言此汤专治小产,(见附文)故收效颇速。 前医之所以治不好,只能说明他们定式思维太强,不知按证转变,一条道走到黑,撞到南墙也不知回头。我之所以治好此证,就是汲取了前医的失败教训,掉头转向,逆向思维,撞到南墙就回头。人家已用过是法是方不效,何苦再重蹈覆辙。临床上很多疑难杂症之所以治不好,此种定式思维的影响就是一大原因。望后来医者多思之。 附:《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中有关片文。 少腹茴香与炒姜,元胡灵脂没芎当,蒲黄官桂赤芍药,种子安胎第一方。 此方更有险而不险之妙。孕妇体壮气足,饮食不减,并无伤损。三个月前后,无故小产,常有连伤数胎者,医书颇多。仍然议论滋阴养血、健脾养胃、安胎保胎,效方甚少。不知子宫内先有瘀血占其地,胎至三月再长,其内无容身之地。胎病靠挤,血不能入胎胞,从傍流而下,故先见血。血既不入胎胞,胎无血养,故小产。如曾经三月前后小产,或连伤三五胎,今又怀胎,至两个月前后,将此方服三五付或七八付,将子宫内瘀血化净,小儿身长有容身之地,断不致再小产。若已经小产,将此方服三五付,以后存胎,可保无事。此方去疾、种子、安胎,尽善尽美,真良善方也。古道瘦马写于2013.11.17晚 7、医案留影——静脉曲张 刘某某 女 65岁。下肢静脉曲张两年,西医要求手术,病人害怕,故求治中医。查双下肢腿肚上,静脉弯弯曲曲,发紫,鼓起入蚯蚓。平时腿胀酸困,不能长时间步行。现时头痛,脉弦滑,舌红苔白。饮食二便基本正常。中医辨证:筋瘤。西医诊断中度静脉曲张。 处方:生黄芪150g 当归30g 枸杞30g 菟丝子30g 丹参30g 怀牛膝15g 赤芍25g 昆布25g 海藻25g 僵蚕12g 地龙10g 生甘草15g 忍冬藤30g 丹皮12g 栀子12g 川芎30g 七付 水煎服 日三次。 一周后复诊,腿胀酸困减轻,鼓起静脉平整,可以走一公里左右无碍。头已不再疼痛。效不更方。去川芎,加忍冬藤至60g,十付。痊愈。 按:此证治起来比较顺利,主要是静脉曲张比较轻。该证治疗原则:补气活血,养阴濡筋,软坚散结。气虚无力推动血上行故用黄芪,甘草;静脉属筋血虚不营筋,且肝主筋故用当归,枸杞,菟丝子等滋之濡之;血瘀则聚故用丹参,赤芍,川芎,兼热用丹皮,栀子;静脉成团宜散之,故用海藻,昆布,僵蚕等;忍冬藤,地龙通络,牛膝引药下行。全方组织合理,重点突出,用药适当,故收效较快。因此病例较轻,治疗也快,如重者则需时日,但治疗原则不变。此点不可不知。古道瘦马写于2013.11.10 8、医案留影——浅静脉炎 韩某 女 27岁 患胸肋部血栓性浅静脉炎。西医治疗半月,输液消炎,无效。求治于中医,查:左乳房下,胸肋部有一两寸长隆起长条,抚摸起来疼痛不已,外观不红。舌微红,苔薄白。饮食二便基本正常。中医辩证为“脉痹”证。治则:疏肝理气,活血通络。复元活血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 处方:大黄10g 甘草10g 柴胡15g 当归15g 花粉15g 炮甲珠10g 桃仁12g 红花12g 丹参25g 制乳没各6g 连翘30g 路路通10g 丝瓜络10g 升麻12g 赤芍10g 五副 水煎服 日三次。 一周后,复诊。胸肋部条形隆起物消失。患处已不疼痛。痊愈。 按:此证辨起来不难,但是治疗起来不易。关键是要找到有效方子。积多年经验,我认为复元活血汤合活络效灵丹最为有效。复元活血汤活血散结,且行上部;活络效灵丹通络止疼;升麻,大黄,连翘等清热祛毒。上述各药,协同配合,直达患处,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故见效神速。 9、医案留影——半夜心悸 于某某 男 39岁。主诉:近两个月,每天半夜时间,突然一阵莫明其妙的心慌心跳,甚是恐惧,过一会就好了。求西医治疗,不知何病,也无法用药,仅给些B1和谷维素打发了事。无奈只好救助于中医。四诊:人胖易乏困,双手掌发红,饮食二便正常,脉弦滑有力,舌微红,苔白。化验血脂高。中医辨证,少阳痰火,夜扰心神。处方:小柴胡汤和生脉散加减: 柴胡30g 黄芩15g 清半夏15g 北沙参30g 生姜3g 大枣3个 甘草10g 麦冬30g 辽五味15g 生龙牡各30g 炒枣仁30g 生龙齿30g 灵磁石30g5副 水煎服 日三次。 一周后复诊,患者高兴的报告到,两副药后,半夜心跳就停止了。五副药吃完就再也没有犯过。中药真神奇。接着要求治疗高血脂。 按:我一般治疗夜半诸症,不管是发热,心悸,咳嗽等等,只要是定时发作的,一律用小柴胡汤加减。此案亦如是。因有心悸,故合用生脉散和龙骨牡蛎养阴定志。炒枣仁是学习老中医孙朝宗的经验,凡是半夜之症就用酸枣仁。 10、医案留影——再障贫血 荣某某 男 17岁。初诊:2013年2月10日。患者头晕、心慌、疲乏、衄血已2年。经当地医院治疗后而血止。于本年12月又再次鼻衄多量,伴头晕、心慌、心悸,面色苍白,常常感冒,记忆力下降。曾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三个月,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经输血及服西药治疗,未见好转,转西安市某医院骨髓检查亦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经服西药、输血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求治于中医。来诊时症见:鼻衄,头晕,面色苍白,畏寒发热,软无力,失眠多梦,饮食欠佳,大小便尚可。脉象滑数,舌微红苔薄白。血常规:血红蛋白37g/L、红细胞计数1.23 * 10*(12)/L,白细胞计数1.8* 10*(9)/L,中性0.46,淋巴0.50;血小板计数30*10*(9)/L。 此病中医归于虚劳证。现为肝肾阴亏,血热妄行。治则滋养肝肾,凉血降火。处方: 水牛角60g生地50g赤芍20g丹皮25g补骨脂30g鸡血藤30g女贞子30g旱莲草30g紫草30g重楼30g花粉25g生地榆l5g北沙参30g制首乌30g仙鹤草50g生黄芪50g当归l5g苍术l5g生甘草30g大枣l0个 每诊30副 另:紫合车60g阿胶60g龟板胶60g鹿角胶60g鹿茸30g 打粉 每次3克,每日2次。 以上方为主,服有半年。其中服药一个月后鼻衄停止,头晕、心慌、心悸,疲乏好转。 2013年8月22日血常规:血红蛋白93g/L、红细胞计数2.71* 10*(12)/L,白细胞计数4.5* 10*(9)/L,中性1.6,淋巴2.7;血小板计数52*10*(9)/L。 效不更方。水牛角30g生地60g赤芍25g丹皮25g补骨脂30g鸡血藤30g女贞子30g旱莲草30g紫草30g重楼30g花粉30g生地榆l5g北沙参30g制首乌30g仙鹤草50g生黄芪50g当归l5g苍术l5g生甘草30g 代赭石30g 大枣l0个 30副。 另:紫合车60g阿胶60g龟板胶60g鹿角胶60g鹿茸30g 西洋参60g 打粉 每次3克,每日2次。 2013年10月19日血常规:血红蛋白112g/L、红细胞计数2.71* 10*(12)/L,白细胞计数4.2* 10*(9)/L,淋巴2.0;血小板计数87*10*(9)/L。 2013年10月20日赴西安再诊:病情基本稳定,各种症状消失。饮食二便正常,精力充沛,开始备战高考。将上药制成丸药,慢慢服用,巩固治疗。 此病的治疗,坚持中医辩证,有热则凉,有虚则补,长期守方,病机不变,方药不动,故收疗效。临床上对于一些慢性病,疑难病治疗,一定要判断准确,坚持守方,必见成效。 |
|
来自: 新用户5616Y0eR > 《疑难杂症秘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