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新发现中医经典名方太美之——玉屏风散

 liyh65 2022-07-17 发布于浙江
玉屏风散出自《医方类聚》,这本书是由朝鲜人编写的大型方书,它收集了我国从唐朝到明朝初年近五万首方子。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组成,用于肺卫气虚证,主要表现为汗出恶风,面色晄白,易感风邪,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从症状来看,本方更像一个调理方,平时爱出汗,出汗后还怕风吹,容易受到风邪的侵扰,不是敌人太强大,而是自己太柔弱!面色白没有光泽,容易感冒,像一个弱不禁风的女子,这种人一般偏于瘦弱,可能会有营养不良,脾胃吸收不好。
中医认为是肺气不足,卫表不固所致,肺是主气的,人体的皮毛也归肺所主,皮毛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有卫气站岗,所谓卫气,就是指具有保卫功能的气,现在卫气不足,相当于站岗的人少了,风邪就会跑过来侵犯人体,于是就出现了恶风、汗出。肺卫之气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人体的气血是由水谷精微转化而成,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其中以脾为主导,脾气虚运化能力不足,则气血产生的就少,派到肺卫的气也就少,所以病根在脾。从五行关系来说,脾属土,肺属金,脾土生肺金,治肺要考虑到脾,这就是中医常说的整体观。

图片

明白了病因病机,我们再来继续分析方子,黄芪甘温,补气固表止汗,能补脾肺之气,既补脾气,还能补肺气,气足了,汗也就止住了,气能摄津嘛,黄芪通过治本达到治标的目的,标本兼治。白术健脾燥湿止汗,既能健脾,还能止汗,健脾以治本,兼能止汗。防风祛风解表,能够将风邪赶走,中医是仁术,不是去杀死什么细菌病毒,而是将其赶走,不让它来侵犯人体,同时加强人体的防御。防风之名本身就有预防的意思,防风的别名又叫屏风,就像一道屏障一样将风邪挡在外面。现在有些古典的建筑中还能看到屏风。配伍非常巧妙,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现在药店有个药叫黄芪颗粒,由黄芪一味药组成,治疗自汗盗汗,我们再与玉屏风散比较一下,会发现研发这个黄芪颗粒的人估计不懂中医,至少中医的理论功底不深,要是真懂中医的人会直接生产玉屏风颗粒,而不是一味黄芪,中医的方剂绝大部分都是复方,单方的疗效远不如复方,中医的复方并不是药物的随意堆砌,而是方剂背后强大的中医理论支撑。
说到汗出恶风,我们很容易想到《伤寒论》中的桂枝汤,桂枝汤也能治疗汗出恶风,与玉屏风散的汗出恶风有什么区别呢?桂枝汤治疗的是营卫不和,在表的营卫之气不协调,这个不协调也有卫气不足的因素,但主要表现为在表卫气不足,是暂时的,并没有达到肺脾气虚的程度。而玉屏风散有明显的肺气不足的表现,如气短乏力,甚至会出现脾气虚的表现如食欲不佳,大便偏溏等。桂枝汤作用的部位在卫表,玉屏风散作用的部位在内脏肺和脾,兼顾卫。桂枝汤除了能治疗自汗盗汗外,还能治疗头痛、发热、流鼻涕等外感表证。桂枝汤治疗的病程相对短,而玉屏风散治疗的是慢性病,病程长。两方的主要区别就是以上这些,临床上要注意鉴别使用。

                 个人简介

何健,中医硕士研究生,执业中药师,酷爱中医,矢志岐黄,耽玩中医十余载,理论功底扎实,熟读中医四大经典,旁通各家学说,融合伤寒与温病,推崇经方,不薄时方,勤于笔耕,已撰写公众号文章百余篇,私塾李东垣,临证重视脾胃,主张针灸和中药结合,擅用历代经典名方化裁治疗内科、妇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主治:感冒发烧、咳嗽、咽炎、扁桃体炎、过敏性鼻炎、牙痛、口腔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肠炎、顽固性便秘、胆囊炎、头痛眩晕、失眠心悸、自汗盗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风湿关节炎、荨麻疹、痤疮、痛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子宫肌瘤、更年期综合征、免疫力低下、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