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解惑 一、我最近跟孩子聊天,总是三言两语就结束话题。孩子现在喜欢的东西多了,很多我们父母也不懂,也不知道孩子喜欢聊什么,我应该怎么和孩子聊天呢? 在和青春期的孩子交流时,很多家长不知道聊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聊。这时,家长应该尽量让自己做孩子的“贴心人”,支持孩子成长,这样才能有话可聊。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较关注时事娱乐、校园新闻、身边案例、游戏竞技、体育比赛等。家长想要了解子女,不能仅仅关注子女的学业和人际交往,也要关注子女的身心健康和兴趣爱好。家长创造条件,主动、经常地与孩子进行沟通,给孩子更多的沟通机会,激发孩子的沟通意愿,打开孩子的心扉,使他们乐意与家长沟通,而不是等发生了冲突,才想起平时疏于与孩子交流。
对于子女的兴趣爱好,一是要尊重。不少家长对子女的兴趣如电竞、街舞等不能理解,常常粗暴地批评甚至反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二是提醒。有些孩子喜欢打篮球,喜欢收集球鞋,因此常常会超出自己的消费水平,这时家长要告诉孩子兴趣发展要合理。
聊孩子喜欢的人和事。父母和孩子在两个不同的交际圈子里生活,交集比较少,要努力制造一些聊天的机会。一是要聊热点。有些家长在每周日观看电视的时候都会与孩子一起讨论社会新闻,不仅能制造沟通话题,还能帮助青少年理性思考,促进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二是可以聊聊共同认识的人或事。三是聊爱好。澳门青少年研究表明,青少年感兴趣活动的排列顺序是音乐、旅游、电影、阅读、球类、电子游戏。家长可以试着制作自己子女的兴趣列表,以此寻找共同话题。 ![]() 孩子的兴趣列表。(来源:南方传媒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一是提供资源。有一位母亲发现自己中职一年级的女儿小林在学校创业社团经营格子铺,便运用自己专业的营销技巧积极沟通,帮助女儿创造出亮眼的业绩。 二是可以创造体验机会。还有一位父亲知道自己的孩子喜欢摄影,便邀请自己在无人机公司工作的朋友,与孩子一起讨论和体验摄影的乐趣。
据统计,现在的青少年更喜欢线上聊天,家长也可以使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日常生活。 二、最近我和孩子的脾气都不太好。有一天,我们母子因为一些家务琐事吵了起来,孩子一气之下摔门而去。等孩子回来,我看到他就火上心头,孩子也觉得我莫名其妙,两个人又因一点小事而吵起来。怎样才能缓和我们之间的关系呢? 冲突其实是情绪的较量。亲子沟通时,难免会火上心头,但吵架过后,父母往往也后悔。其实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只有以平和、舒缓的情绪面对孩子才能减少冲突,也才能产生良好的沟通效果。具体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压死骆驼的有时并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之前的每一根稻草。如果父母因为之前的事情和孩子积累了一些负面的情绪,又因为孩子的一些行为而置气,孩子也会觉得父母莫名其妙,不讲道理。因此,父母要学会自察,反思自己在跟孩子沟通时有没有积累一些负面情绪,如果有,就要等到及时平复负面情绪后再沟通。
如果家长的情绪已经到了爆发点,那么请家长记住要管住自己的身体和嘴巴。一是管住自己的手,不要打骂孩子,不要乱摔东西。二是管住自己的嘴,不随便骂人,也不要迁怒其他人。三是管住自己的表情,如果要生气,尽量不要让孩子看见。可以适当采用深呼吸法,让自己先冷静下来;也可以采用转移法,离开现场,离开容易触发情绪的情境,让自己冷静下来。等冷静过后,再想办法解决。
冲突并不是单方面就可以退出的,可能这个时候孩子也非常生气。父母可以跟孩子约定,“我们先暂停一下,等我们冷静之后,再来讨论问题”,这将有助于双方疏解负面情绪。 三、孩子总是很有自己的想法,一聊天就跟我们“呛声”,总是喜欢跟我们争辩顶嘴,我该怎么办? 青少年喜欢争辩是十分常见的,这也是孩子表达自我想法的一种途径,家长可以用五个步骤来解决这个问题。
保持表情、语气的冷静,可以跟孩子说:“你对这个好像有自己的看法,你详细讲讲也不错。”用温和委婉一点的语言,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会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想法,冷静情绪。
黎巴嫩作家卡里·纪伯伦说:“一场争论可能是两个心灵之间的捷径。”争辩说明孩子在成长,想要自己判断是非,做“小大人”。家长要正确对待争辩,不要将孩子争辩当作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而应该把争辩当作孩子能力提升的必经过程和成长契机。
家长允许孩子争辩,但要注意让孩子遵循一定的规则,不鼓励宣泄情绪、胡搅蛮缠、不讲道理、不分事实的争辩。
当孩子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家长应该给予积极的回应。例如,孩子对家庭事务有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家长可以说:“你的想法还挺不错,不过有些地方可以再完善一下。”
如果争辩的事实真如孩子所说,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家长勇于反思和认错,孩子才会觉得被尊重。 |
|